第三十五章 林海护绿 海岛连情
春分刚过,东北大兴安岭的积雪还没完全消融,林舟带着“林海生态智能守护系统”,走进了内蒙古根河的林区管护站。这里是我国最北的原始林区,每棵松树都有上百年树龄,却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春季天干物燥,容易引发森林火灾;二是偷猎者频繁出没,威胁着鹿、熊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管护员老张拿着巡山日志叹气:“林区太大了,靠我们几个人巡逻,根本顾不过来,有时候火点发现晚了,一片林子就没了。”
工程师小陈很快展开工作,在树干上安装起“多维度监测终端”:“这个设备能同时测温度、湿度和烟雾浓度,还能通过红外感应捕捉动物活动轨迹。”没过多久,系统的“火情预警”模块就传来了信号——3公里外的一处落叶堆温度异常升高,屏幕上立刻标出精准位置,并自动规划出最短扑救路线。老张带着队员赶过去时,刚冒出的火星还没来得及蔓延,他擦着汗说:“以前靠肉眼找火点,最少得花两小时,现在十几分钟就能到,这系统真是给林子装了‘千里眼’!”
系统的“野生动物保护”功能更让管护员们惊喜。红外镜头拍下了鹿群在林间觅食的画面,甚至能识别出每只鹿的特征——“这只是去年受伤的小鹿,现在看着壮实多了!”老张指着屏幕里的鹿群,语气里满是欣慰。更重要的是,当有偷猎者靠近时,系统会触发声光警报,同时将位置信息发送给管护站和当地派出所,上个月就成功阻止了一起非法捕猎行为。
同一时间,南海的西沙群岛上,“海岛民生智慧服务系统”正在永兴岛调试。岛上的居民大多以捕鱼为生,过去常因台风天无法出海而断粮,岛上的淡水储备也不稳定。系统的“海洋环境预警”模块解决了大问题——提前72小时预测台风路径和海浪强度,提醒渔民提前归港;“淡水循环监测”功能则实时追踪蓄水池水位和水质,一旦低于安全值,就会自动启动海水淡化设备的补充程序。
渔民王大叔第一次用系统查询海洋预报时,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以前看天出海,心里总没底,现在系统说得准,还能提醒我们囤货,台风天也不怕没吃的了!”系统还开通了“海岛便民课堂”,邀请海洋专家通过视频教渔民识别鱼类品种、防治网箱病害,年轻渔民小李跟着学了几次,渔网的成活率提高了不少:“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技术,捕鱼也能更省心!”
初夏时,林海和海岛的系统开启了“山海相望”的互动。管护站的队员们通过屏幕,看到永兴岛的渔民在湛蓝的海面上捕鱼,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瞬间驱散了林区的清冷;海岛的孩子们则对着镜头,听老张讲林区里鹿群的故事,还收到了队员们寄来的松树标本,孩子们把标本夹在课本里,说要“把林海的绿色带到海岛”。
林舟坐在永兴岛的码头边,看着渔民们满载而归,远处的海鸟掠过海面,耳边传来系统里管护员们爽朗的笑声。他在系统后台更新了一段文字:“技术可以跨越林海与蓝海的距离,让守护森林的人看见海浪,让逐海而生的人触摸绿意——它守护的不只是自然,更是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与期待。”
大兴安岭的松树抽出了新的松针,西沙的海水依旧清澈见底。林舟望着远方,知道技术的脚步不会停下,下一个需要温暖的地方,或许就在某片等待守护的土地上。
喜欢重生之逆流职场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之逆流职场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