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闭馆音乐轻柔地回荡,林见清和周屿却仍坐在原处,屏幕的光映着他们凝重的脸。那条来自“m”的短信像一枚投入静湖的石子,涟漪正无声扩散。
“重新评估。”周屿重复了一遍他的话,指尖在触摸板上滑动,调出的不再是简单的行为轨迹,而是更深层的数据关联图。“张薇,女,十八岁,来自临江市。高考成绩优异,无重大疾病史。入学心理测评显示轻微适应性障碍,分值在正常区间。”
一切看起来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但这里,”他放大一张宿舍楼层的平面图,标注出张薇夜间站立的位置,“坐标精准。每晚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扇窗前,误差不超过三分钟。像……”
“像在执行指令。”林见清接话,声音低沉。这种感觉太熟悉了,一种被无形之手操控的轨迹。陈默的影子,似乎从未远离。
“需要更近距离的观察。”周屿合上电脑,“仅凭监控,无法判断她的意识状态,也无法获取环境中的生物或化学信号。”
林见清明白他的意思。数据分析有其边界,面对可能涉及深层心理或精密科技的情况,现场的、人的观察不可或缺。
第二天,午休时间。
林见清以“学生会心理部新生关怀随访”的正当理由,敲响了张薇宿舍的门。开门的是一个圆脸女生,看起来活泼开朗。宿舍是标准的四人间,此刻只有她和另一个戴着耳机看书的女生在。
“找张薇啊?她好像去图书馆了。”圆脸女生热情地说,“学姐有什么事吗?我们可以转达。”
林见清的视线快速扫过室内。靠窗的那个床位,书桌整洁得近乎刻板,书籍按高矮顺序排列,笔筒里的笔颜色统一,连床铺的褶皱都透着一丝不苟。这与旁边另外三个略显凌乱、充满个人色彩的床位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过度的秩序感,在某些情况下,本身就是一种应激反应或心理控制的表征。
“没什么大事,就是例行随访,了解一下新生适应情况。”林见清微笑着,目光不经意般落在张薇的书桌上。一本文科基础教材下,压着一本露出边角的、封面没有任何文字的黑色笔记本。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这种款式的笔记本……
“张薇她……最近还好吗?晚上休息得怎么样?”林见清状似随意地问。
圆脸女生撇了撇嘴,压低了些声音:“她啊,有点怪怪的。学习特别用功,就是……有时候半夜会起来,在走廊里站好久。我们问她,她就说睡不着,吹吹风。可哪有人一站半小时一动不动地吹风啊?”她脸上露出一丝同情,又有点无奈,“我们都怀疑她是不是学习压力太大了。”
这时,那个戴耳机的女生忽然抬起头,插了一句:“她桌上那支红笔才诡异呢。”
林见清看向她:“红笔?”
“嗯,就那支,她好像特别宝贝,从来不用,就放在笔筒最显眼的位置。”女生指了指,“有一次我不小心碰掉了,她反应特别大,差点跟我急眼。”
林见清的目光锁定在笔筒里那支普通的红色记号笔上。通体暗红,没有任何品牌标识。
她借口还有别的宿舍要走访,离开了。关上门的那一刻,她背靠着冰凉的墙壁,深吸了一口气。黑色笔记本,珍藏的红色记号笔,夜半僵立的行为……这些碎片,在她脑中拼凑出一个令人不安的图案。
她立刻将情况共享给了周屿。
傍晚,周屿的实验室内。
那支被林见清设法“借”出来的红色记号笔,躺在无菌操作台上。周屿戴着护目镜和手套,正用微型取样器从笔芯中提取微量墨液。旁边的光谱分析仪发出轻微的运行声。
“成分复杂。”周屿盯着屏幕上快速滚动的数据,“除了基础染色剂和溶剂,含有多种有机金属化合物,结构类似……神经递质前体。与十年前‘赭石溶液’的部分合成路径高度相似,但更稳定,更易于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接触进行缓释。”
他看向林见清,眼神锐利:“这不是普通的笔。这是一个……信息素释放装置。长期放置在身边,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使用者的情绪和生理节律。”
林见清感到一阵恶寒。陈默的技术,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进化了?他从直接的、强烈的感官冲击(如全息投影和强烈共振),转向了更隐蔽、更长期的潜意识影响?
“能分析出它释放的具体‘指令’吗?或者说,它的目标是什么?”她问。
周屿摇头:“信息素本身不携带复杂指令,更像是一个‘开关’或‘引导信标’。它可能只是用于强化某种既定的心理暗示,或者……在特定外部信号触发下,引发生理反应。”他顿了顿,“比如,在接收到某个特定频率的声波或光信号时,促使宿主走向某个特定地点,执行某个简单、重复的动作。”
比如,午夜时分,走向走廊尽头的窗户。
就在这时,周屿的个人终端发出急促的警报声。他快速点开,是校园安防系统的主动预警。
监控画面显示,张薇再次出现在了那扇窗前。但这一次,情况不同。
她不再是静止地站立。
她的右手,正握着另一支笔(或许是她常用的普通笔),在起雾的窗玻璃上,缓慢地、一遍又一遍地,划着一个清晰的、不断被雾气模糊又再次被写下的符号——
Ψ
希腊字母,普西。心理学的象征。
林见清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
这不再是模糊的异常行为。这是一个明确的、指向性极强的信号。
指向她。
周屿猛地站起身:“她被‘激活’了。这不是巧合,林见清。这是一个……为你准备的‘回响’。”
他调出实时环境监测数据,指向其中一个波段:“检测到持续性的、极低频段的声波脉冲,源头……无法锁定,像是从多个分散的微型设备协同发射。它与笔中信息素的成分,存在理论上的共振可能!”
张薇的动作,是在某种远程信号与体内累积信息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而她写下的符号,无疑是幕后操控者,向调查此事的林见清,发出的一个清晰而傲慢的宣告。
我知道你在看。
我知道你是谁。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林见清看着屏幕上那个不断被重复书写、仿佛带着某种执念的符号,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一双冰冷的眼睛,正穿透校园的喧嚣与平静,牢牢地锁定着自己。
陈默的“实验”,从未结束。它只是换了一个舞台,换了一种方式,并且,这一次似乎更加精准地,将矛头对准了她。
喜欢潜意识猎人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潜意识猎人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