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监听站的冰冷空气,似乎也无法降低三人从“数据坟场”带回的、来自规则层面的寒意。楚雅留下的信息如同烙印,灼烧着他们的思维。
“周期性编译……外部接口……逆熵流……”周屿反复咀嚼着这些词汇,眼神锐利如手术刀,试图剖开其下隐藏的逻辑,“如果‘摇篮’是一个旨在维持‘确定性’的系统,那么‘逆熵’——混乱度的增加,确实是定位其‘外部’连接最理想的灯塔。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一个趋向秩序的世界里,寻找天然的、持续性的‘混乱之源’。”
他调出存储在独立设备中的、所能收集到的全球异常现象数据,包括未被官方公开的奇异自然报告、无法解释的能源波动记录,甚至是一些被视为谣传的超自然事件档案。数据庞杂,真伪难辨。
“范围太大,时间太短。”周屿的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眉头紧锁,“而且,‘清道夫’已经被惊动。我们暴露的风险正在指数级增加。”
林见清靠坐在锈蚀的仪器旁,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却有些奇异的变化。从“数据坟场”归来后,她感觉那片冰冷的“信息海”与自身的融合似乎加深了一层。痛苦依旧,但某种“通透感”也开始显现。她不再仅仅是被动地“看到”信息,而是开始能隐隐“理解”某些信息片段之间的因果链条和潜在关联。
听到周屿的话,她下意识地将自己的感知“沉入”周围的环境信息场中。监听站厚重的屏蔽减弱了外界的杂音,但也让她更能专注于内部残留的、微弱的历史数据。
她的“目光”掠过那些老旧的设备,读取着它们衰减的电磁场中记录的、过去数十年的零星碎片——士兵的交谈片段、雷达扫描的固定模式、某个维修人员在控制台角落无意刻下的日期……
这些信息看似无用,但在她此刻的感知中,它们如同散落的拼图碎片。楚雅灌输的关于“摇篮”协议、信息拓扑和因果建模的知识自动运转起来,试图将这些碎片置入一个更大的、关于科拉半岛及其周边区域的“信息历史模型”中。
突然,几段看似毫不相干的信息碎片,在她的意识中碰撞,迸发出微弱的“火花”。
一段是来自监听站日志数据库的残片,提及多年前一次异常的、持续了数小时的“区域性通讯静默”,原因不明,记录语焉不详。
另一段是她之前逃亡途中,无意间从某个废弃气象站设备中“读取”到的、关于巴伦支海某片海域表层水温与洋流模型的、极其细微且短暂的反常数据波动,与主流监测数据存在无法解释的微小偏差。
还有一段,是她刚刚从周屿调出的异常现象档案中“瞥见”的、一则关于挪威北部偏远渔村的古老传说,提及一片被称为“鬼海”的区域,指南针会失灵,船只偶尔会报告看到“海市蜃楼”,但显示的却是完全陌生的海岸线。
这三者之间,在时空上存在模糊的关联性。更重要的是,当林见清尝试用楚雅知识中关于“逆熵”和“接口扰动”的理论模型去套用时,这些碎片的“信息特征”竟然呈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违背周围环境“确定性”趋势的微弱“不协调感”。
就像一幅完美拼图中,几块颜色、形状几乎匹配,但内在纹理却指向完全不同图景的碎片。
“也许……不用全局搜索。”林见清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的沙哑,她抬起手,指尖在空中虚点,仿佛在勾勒无形的脉络,“我们可以……定位局部的‘信息伤疤’。”
周屿和苏晴立刻看向她。
“信息伤疤?”苏晴轻声问。
“系统运行……总会留下痕迹。尤其是……涉及‘外部’交互,或者……规则冲突的地方。”林见清努力组织着语言,尝试将那种抽象的感知具体化,“这些痕迹……会像伤疤一样,在信息层面留下……难以完全愈合的‘扭曲’。它们可能表现为……无法解释的自然异常、持续的逻辑矛盾点、或者……与周围环境信息流向不符的……‘涡流’。”
她将自己捕捉到的那几段信息碎片,以及它们之间那微弱的、“逆熵”式的关联性,分享给了周屿。
周屿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随即陷入高速思考。他迅速将林见清提供的线索输入分析程序,结合已有的地质、海洋、电磁场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和概率计算。
“逻辑链不完整,但指向性的概率……超出随机范围。”他得出了谨慎的结论,目光落在林见清身上,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你的能力,不再局限于实时信息的读取和规则视觉化,开始涉及……跨时空的信息关联与因果推演?”
林见清茫然地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它们……自己就连接起来了。像是有……看不见的线。”
这种不受控的、自发性的信息整合,让她感到恐惧。她害怕有一天,这些“线”会彻底缠绕、覆盖她属于“林见清”的本来面目。
苏晴握住她冰凉的手,传递着无言的支持。她能感觉到林见清意识中那片“海”正在变得更加深邃、更加活跃,但也更加危险。
“基于你提供的‘伤疤’坐标,结合历史数据,有一个区域的异常概率最高。”周屿将计算结果投射到简易光幕上,指向巴伦支海靠近挪威边境的一片海域,“这里,符合‘区域性通讯静默’、‘海洋数据异常’以及‘古老传说’的交汇点。更重要的是,该区域的地下结构存在一个巨大的、未被完全探明的天然晶洞群,某种特殊的高密度结晶矿物可能对‘摇篮’的局部协议场产生持续的、微弱的干扰,形成一道天然的‘信息迷雾’。”
他顿了顿,看向两人:“那里,可能就是‘逆熵流’的藏身之处,也是‘编译核心’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点之一。”
目标似乎明确了,但如何抵达并潜入那片被天然迷雾和潜在危险笼罩的海域,又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他们缺乏交通工具,缺乏装备,而且,“清道夫”的威胁如影随形。
“我们需要资源,需要一个能避开‘建筑师’直接监视的临时行动基地。”周屿冷静地分析,“监听站不能久留。”
就在这时,林见清的身体再次微微一僵。她感知到监听站外部的信息场出现了一丝极其隐蔽的“扰动”。不是大规模的搜索,更像是一种……精准的“探针”,正在以极高的效率扫描着可能隐藏的“协议异常”。是“清道夫”的先锋!
“它们来了……比预想的更快!”林见清急促地说道,“一种……细小的……扫描探针!”
周屿脸色一沉,立刻开始销毁所有可能留下线索的临时设置。“从备用逃生通道走,立刻!”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撤离时,林见清猛地抬起头,望向监听站某个布满陈旧管道的角落。在她的感知中,那里有一道极其微弱、几乎与背景噪音融为一体的、非“摇篮”协议体系的信息流,如同夜空中一颗即将熄灭的星辰,闪烁了一下。
那信息流的“频率”……带着一种奇异的、令人安心的“温暖感”,与她接触过的“观察者”、“清道夫”乃至“建筑师”的印记都截然不同。更像是一种……独立的、中立的存在?
是陷阱?还是……
“等等!”她脱口而出,指向那个角落,“那里……有别的……东西!”
周屿和苏晴的动作瞬间停顿,警惕地望向林见清所指的方向。
幽暗的角落里,只有斑驳的锈迹和沉默的管道。但在林见清异变的视野中,那里仿佛有一扇看不见的、即将关闭的“窗”。
喜欢潜意识猎人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潜意识猎人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