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悦来客栈,苏婉并未直接回家,而是带着铁柱去了周文焕暂时落脚的一处货栈。她需要将今日的发现尽快告诉周文焕,或许他能通过更广的商路,打听到更多关于“卡瓦”或者类似作物的消息。
周文焕听完苏婉的叙述,尤其是听到“卡瓦”豆需要烘焙、磨粉、煮沸,以及其风味极其独特,并非人人能接受时,他捻着短须,陷入了沉思。
“碗姐儿,”他沉吟道,“照此说来,此物确与茶叶大不相同。茶叶清香甘醇,稍加引导,便易为人接受。而这‘卡瓦’,味苦性烈,初次尝试者,恐怕十有八九难以适应。若要推广,难度非同小可啊。”
苏婉点点头,神色平静:“周伯伯所言极是。阿里老爷也说了,此物喜好两极分明。正因如此,它不可能取代茶叶,成为大众日常饮用品。或许,它应该有其独特的定位。”
“哦?何种定位?”周文焕颇感兴趣地问。
“比如,”苏婉思索着说,“针对需要熬夜苦读的学子,需要保持清醒值守的吏员、兵士,或是长途跋涉、驱赶困倦的商旅。甚至,”她顿了顿,想起前世咖啡与某种休闲社交文化的关联,“或许可以成为一种在特定场合、特定人群中,用于提神、交流的‘风味饮品’,而非单纯解渴之物。初期,我们不必追求人人喜爱,只需找到那些能够欣赏其独特风味和效用的人。”
周文焕眼中露出赞赏之色:“碗姐儿年纪虽小,看事情却总能直指核心,不拘一格。此言有理!若按此思路,倒并非全无机会。只是……”他话锋一转,“眼下最关键的,还是如何稳定获得此物。阿里所说,商路艰难,输入不易,确是实情。”
“所以,我们仍需双管齐下。”苏婉目光坚定,“一方面,请周伯伯继续留意,看能否通过其他商队,哪怕能零星获得一些‘卡瓦’豆也好,至少让我们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其特性,尝试不同的烘焙和冲泡方法。另一方面,岭南那边的种子,依然是长远之基,必须继续精心培育。”
“好!”周文焕拍板道,“我这就修书几封,托往来西域的故交留意。岭南那边,也会再加派人手,看能否找到更多关于那种野生灌木的信息,甚至尝试寻找更易成活、结果更多的变种。”
与周文焕商议定,苏婉回到家中,立刻将自己关在了后院临时搭建的一个小小“实验角”里。这里除了暖棚,还有一个小泥炉、几口小铁锅、石臼、竹筛等简单工具。她将那颗最饱满、品相最好的“卡瓦”豆单独挑出来,用一块干净的软布小心包好,珍藏起来。然后,她挑出两颗品相稍次的豆子,决定进行第一次烘焙尝试。
她不敢直接用明火,怕控制不好火候将豆子烤焦。她先将小铁锅在泥炉上慢慢预热,然后放入那两颗豆子,用一根细竹签不停地轻轻拨动,让豆子均匀受热。豆子在热力的作用下,渐渐发出细微的“噼啪”声,颜色从深褐色向更深的色调转变,一股不同于生豆时的、复杂而浓郁的香气开始散发出来——混合着坚果、巧克力、甚至一丝焦糖般的香气,虽然微弱,却让苏婉激动不已。
她小心地控制着时间,感觉豆子的颜色达到了一个合适的深度,立刻将豆子倒出冷却。待豆子冷却后,她将其放入石臼中,小心地捣成粗糙的粉末。粉末散发出更加明显的烘焙香气。
接下来是冲泡。她没有阿里提到的小铜壶,便用一个最小号的陶罐,装入清水,加入一小撮咖啡粉,放在小泥炉上慢慢加热。水渐渐沸腾,咖啡粉在水中翻滚,深褐色的液体逐渐形成,那股浓郁而独特的香气更加鲜明地弥漫在小小的空间里。
苏婉将煮好的咖啡液过滤到一个白瓷杯里。看着杯中那深邃的、几乎不透光的褐色液体,闻着那既熟悉又陌生的浓郁香气,她心中百感交集。她小心地吹了吹热气,抿了一小口。
一股强烈而纯粹的苦味瞬间席卷了味蕾,伴随着明显的涩感。这味道,对于早已习惯各种精品咖啡的她来说,显得过于粗犷和原始,甚至因为豆子品质和烘焙手法的生疏,带着一些不悦的杂味。然而,在这苦涩之后,确实有一种清晰的、振奋的感觉隐隐升起,驱散了午后的些许困倦。
她细细品味着,没有加糖,也没有加阿里提到的香料。她要首先记住这最原始的味道,记住这种豆子未经雕琢的本真。她知道,想要让这种饮品被接受,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不断地试验、改良、引导。但至少,她已经成功地,在这个遥远的时空,复制出了第一杯属于她的“卡瓦”。这是一个起点,一个充满挑战,却也充满无限可能的起点。
喜欢一品豆妃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一品豆妃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