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紧,落叶纷飞,转眼便入了冬。运河进入了枯水期,码头上往日的喧嚣平息了不少,连带着苏记铺子的客人也稀疏了些。然而,后院的暖棚和新建的工坊里,却是一番截然不同的火热景象。
水师的订单已如期交付,郑参军派人传来口信,言道试用效果颇佳,将士们于寒夜值守时饮用,确能有效驱散困倦,都督府甚为满意,暗示开春后或有更大订单。清水镇吴老板那边也传来好消息,那“醇香咖啡”在他茶楼试推后,虽未引发轰动,却也吸引了一批追求新奇的固定茶客,表示年后会继续订货。
生意上了轨道,苏婉却并未松懈。她深知,眼前这点成绩,不过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这娇贵的咖啡树安然度过北地严寒的冬天,并实现持续、稳定的产出。
“婉儿,按你说的,暖棚的地火灶日夜不停,炭火比去岁更足,通风也按齐老师傅指点的改良过,眼下看,苗子情况都还稳当。”金老农每日都要在暖棚里待上大半天,像呵护婴儿般照料着那些咖啡树。
苏婉仔细查看着叶片的状态,点了点头:“金伯辛苦。只是单靠这暖棚,规模终究有限。我思忖着,能否寻些更耐寒的树种,或是想些别的法子……”
正说着,周文焕裹着一身寒气从外面进来,搓着手道:“婉儿,你前几日让我打听的,关于海外那些咖啡产地的风土记载,我托人多方寻觅,总算又找到几本残卷,虽零碎,但或许有些用处。”他从怀中取出几本纸张泛黄、边角破损的旧书。
苏婉如获至宝,连忙接过。她让娟子添了炭盆,就着温暖的炉火,仔细翻阅起来。这些杂记、游记的作者,多是前朝或本朝早期曾随船队远航的文人或水手,记载虽杂乱,却往往有些意想不到的细节。
“……其地多山,云雾缭绕,咖啡树生于山阴坡地,畏强光,亦畏严寒……”苏婉轻声念着一段模糊的描述,指尖在“山阴坡地”“云雾缭绕”几个字上轻轻划过,眼中若有所思。
“铁柱哥,”她忽然抬头,对正在整理烘焙工具的铁柱道,“开春后,你去附近山里转转,寻那背阴、潮湿、但又通风的山谷坡地,看看土质如何。”
铁柱一愣:“婉儿,你是想……把咖啡树种到山里去?”
“未尝不可。”苏婉目光炯炯,“暖棚虽好,终是人力强求,耗费巨大。若能在山林间找到近似其原生环境的所在,或许能省却许多功夫,也更利于其自然生长。我们需得做两手准备。”
周文焕捻须沉吟:“此法倒是另辟蹊径。只是山林之地,非我所有,需得与山民或是官府打交道。”
“事在人为。”苏婉合上手中的残卷,语气坚定,“我们先探查清楚,再图后计。眼下,还是得先把这冬关过去,确保工坊运转顺畅,为明年的发展积蓄力量。”
喜欢一品豆妃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一品豆妃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