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轱辘碾过朱雀大街的青石板,穿过渐渐热闹的街道,皇城的朱漆大门已在眼前。
我将修订好的《推恩令疏》紧贴在怀中,那疏文上还留着昨夜烛火的余温,边角被我反复摩挲得有些发软。
这不仅是一纸政令,更是平定藩镇、安稳天下的希望。
沈括坐在身旁,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衣袖,忽然开口:“大人,方才在院里许诺田承嗣世袭罔替,陛下若问起,您可得好好解释。”
我转头看向他,见他眼底满是担忧,便笑着拍了拍他:“放心,陛下素来明辨是非,我会把世子入质与推恩分地的牵制之术说清,她会懂这是以退为进的妙棋。”
说话间,马车已停在皇城门外。
鲁二扶我下车,赵小乙捧着文气罗盘跟在后面,却被守卫拦在了门外。
跟着内侍穿过层层宫阙,金砖铺就的道路泛着冷光,廊下的铜铃随风轻响,每一步都走得我心头发沉。
抵达紫宸殿外时,内侍轻声通报:“宣李白进殿。”
我深吸一口气,理了理衣袍,推门而入。
殿内香烟缭绕,武则天端坐在龙椅上,明黄色的龙纹朝服衬得她面色愈发威严。
她手中捏着一枚玉圭,目光扫过我和沈括,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力:“李白,此来可是想到好法子了 ?”
我上前一步,双手高举疏文:“臣李白,幸不辱命!昨夜已将《推恩令疏》修订完毕,另有关乎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之事,需向陛下禀报。”
说着,我便把田承嗣派心腹送来消息、求留兵权,以及我许诺 “世袭罔替” 的经过一一细说。
最后补充道:“田承嗣愿遵推恩令,已是良兆。”
“许他世袭,看似让步,实则有世子入质牵制,再加上推恩分地,其权力终会分散,断不会成心腹之患。”
武则天沉默着,指尖在玉圭上轻轻敲击,殿内静得能听到烛火噼啪的燃烧声。
沈括站在我身侧,气息都放轻了几分。
我心里也捏着一把汗,毕竟 “世袭” 二字,对朝廷而言是不小的突破。
忽然,武则天笑了,那笑声打破了殿内的凝重:“好一个‘以退为进’!李白,你不仅懂典籍,更懂人心。”
“田承嗣是个聪明人,你这承诺正好戳中他的软肋,也断了安路山拉拢他的念头。” 她伸手示意内侍接过疏文,“念来听听。”
内侍展开疏文,清朗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引《周礼?夏官》封邦建国,以藩屏周定调,证推恩令分地护朝之旨;”
“援《汉书?晁错传》削藩策,明强干弱枝之必要;”
“新增世子入质条款,许世子入国子监读书、享朝廷俸禄……”
听到世子入质与俸禄时,武则天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既显约束,又留恩惠,考虑得周全。这疏文,朕准了。”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落进我的心里,瞬间抚平了连日来的焦虑。
昨夜伏案疾书的疲惫、面对田承嗣心腹时的斟酌、对藩镇叛乱的担忧,此刻都化作了踏实的暖意。
这第一步,总算走对了。
我正想谢恩,忽然想起一事,又躬身道:“陛下,臣有一请。推恩令虽已修订完善,但寻常百姓未必能懂典籍中的道理,恐被有心人误导,生出非议。”
“臣恳请陛下命京兆尹韦奥,在长安街头张贴《推恩令解读》告示,用白话释策,着重强调惠及藩王世子,亦保百姓安宁。”
“让百姓知晓新政不仅是朝廷与藩镇之事,更是为了天下太平、他们能安居乐业。”
武则天闻言,微微颔首:“你考虑得长远。百姓之心,是天下根基,若能得他们支持,推恩令推行便少了许多阻碍。”
“就依你所言,传朕旨意,命京兆尹韦奥尽快内拟好白话告示,张贴于长安各坊巷。”
“陛下英明!” 我与沈括同时躬身行礼。
武则天又道:“推恩令既已敲定,便即刻颁布。”
“传朕诏令:幽州节度使安路山、平卢节度使史思明、魏博节度使田承嗣,需在三月内奏报诸子分封方案,不得延误;”
“另调兵三万,驻守潼关,防备突发变故!”
武则天说得斩钉截铁,龙椅上的威严尽数释放,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
我知道,这道诏令既是对藩镇的震慑,也是朝廷推行新政的决心。
安路山、史思明本就有反意,这道诏令怕是会让他们坐不住了,接下来的日子,怕是不会平静。
“臣遵旨!” 我沉声应道,心中已开始盘算如何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乱局。
武则天的目光再次落在我身上,语气缓和了些:“李白,修订疏文、拉拢田承嗣、思虑百姓舆论,你这一路做得很好。
“推恩令推行之事,朕信得过你。”
“现任命你为推恩令督查使,总领新政事宜,凡涉及藩镇分封、世子入质等事,皆由你统筹调度,若有阻碍,可直接向朕禀报。”
当内侍捧着明黄色的圣旨走到我面前时,我看着圣旨上的 “推恩令督查使” 几个字,仿佛有千斤重。
我双手接过圣旨,指尖微微颤抖。
这不仅是一份官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武则天对我的信任,更是天下百姓对太平的期盼。
“臣李白,谢陛下信任!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确保推恩令顺利推行,还天下一个太平!” 我接旨行礼的同时说道,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
此刻,昨夜的疲惫、 对未来的担忧,都被这份信任与责任冲散,只剩下满心的热血与决心。
“起来吧。” 武则天温声道,“新政推行不易,你要多保重。沈括,你便协助李白处理相关事宜。”
“臣遵旨!” 沈括连忙应道。
离开紫宸殿时,阳光已洒满宫阙,廊下的铜铃在风中清脆作响,竟没了来时的压抑。
走出皇城大门,远远便看见赵小乙和鲁二在等候,赵小乙一见我,就像只兔子似的蹦了过来:“李大哥!怎么样?陛下是不是很满意?俺就知道你能行!”
我笑着晃了晃手中的圣旨:“陛下不仅满意,还任命我为推恩令督查使,总领新政事宜。”
“督查使?” 赵小乙眼睛瞪得溜圆,伸手想摸圣旨又不敢。
“那是不是以后俺跟着你,也能管点事儿了?比如帮你盯着那些藩王世子,不让他们在长安捣乱!”
鲁二在一旁笑道:“你这小子,先把研墨的力道练好了再说吧。”
赵小乙脸一红,挠了挠头:“那不是夜里太激动了嘛!以后俺肯定注意!”
看着他们俩拌嘴的样子,我心中的紧张也消散了不少。
这一路,有沈括的相助,有赵小乙、鲁二的陪伴,还有陛下的信任,就算前路有再多艰难,我也有信心走下去。
“走,先回去。” 我拍了拍他们的肩膀,“韦奥那边还得去一趟,商量张贴告示的事;
还有田承嗣那边,得尽快把陛下的旨意传过去,让他安心;
至于安路山、史思明……”
说到这两个名字,我的语气沉了下来。
他们接到诏令后,会乖乖奏报分封方案吗?
还是会借机作乱?
三万大军驻守潼关,虽能防备突发变故,但真若打起仗来,受苦的还是百姓。
我必须尽快制定好应对之策,确保推恩令能平稳推行。
马车再次启动,朝着住处的方向驶去。
阳光洒在车帘上,留下斑驳的光影。
我看着手中的圣旨,又摸了摸怀中的《推恩令疏》,心中默念:天下太平,指日可待。只是,安路山、史思明,你们可会让这条路,走得顺利些?
回到住处时,沈括马上着手整理与韦奥对接的文书,赵小乙则在院子里兴奋地挥舞着短刀,说是要好好练习,以后保护我推行新政。
鲁二在厨房忙活,说要做些好吃的,为我庆贺。
看着这热闹的场景,我忽然觉得,就算前路布满荆棘,只要身边有这些人,有陛下的信任,有百姓对太平的期盼,我就一定能把改良推恩令推行到底,让天下真正安定下来。
我也要梳理下接下来该做的事情:
先是与韦奥敲定《推恩令解读》的告示内容,确保每一句话都通俗易懂,能让百姓明白新政的好处;
再是派人将陛下的旨意告知田承嗣,让他尽快准备分封方案,同时稳住他,不让他因安路山的蛊惑而动摇;
最后,还要密切关注安路山、史思明的动向,一旦他们有异动,便即刻禀报陛下,做好应对准备。
推恩令督查使的担子,才刚刚开始挑起来。
但我知道,这是一条通往太平的路,就算再难,我也会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
喜欢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