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副厂长那边需要斗智斗勇、讨价还价不同,何雨柱在杨厂长这边,就省心太多了。
杨厂长是厂里的老人,技术出身,作风相对正派,更看重实际能力。他对何雨柱,那是纯粹的欣赏,欣赏他那一手化平凡为神奇的好厨艺。在杨厂长看来,能把大锅菜做出小灶水准,能把招待餐做得让各方来宾赞不绝口,这就是了不起的本事,是给轧钢厂挣脸面。
所以,杨厂长对何雨柱,从来没有什么拉拢、试探或者画大饼,就是简简单单的信任和尊重。需要招待重要客人了,直接吩咐:“何师傅,晚上安排一桌,规格高一点,客人是……你看看准备几个拿手菜。” 平时在食堂碰见了,也会和气地打个招呼:“何师傅,辛苦。”
这种纯粹的工作关系,让何雨柱觉得很舒服。他这人虽然混不吝,但谁对他好,谁对他真,心里门儿清。对付杨厂长,他不需要耍横,不需要玩心眼,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把菜做好。
这天,厂里来了几位重要的苏联专家(此时中苏关系虽已微妙,但技术合作尚未完全中断),杨厂长亲自陪同,招待宴就设在小食堂。
任务下到后厨,何雨柱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开干。
他知道苏联人的口味,喜欢厚重、油腻、酸甜口的菜。他精心设计了一份菜单:红菜汤(罗宋汤)做得地道浓稠,酸甜开胃;罐焖牛肉火候十足,肉质酥烂,汤汁浓郁;首都烤鸭也安排上,片得薄如蝉翼,配上甜面酱和葱丝黄瓜,让老外也尝尝中华美食的精粹;还特意做了一道锅包肉,炸得外酥里嫩,浇上酸甜芡汁,金光闪闪。
每一道菜,从选料到刀工,从火候到调味,何雨柱都亲自把关,力求完美。后厨里香气四溢,马华和胖子打下手打得满头大汗,却也不敢有丝毫马虎。
宴席开始,杨厂长陪着几位身材高大的苏联专家落座。当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端上桌时,几位原本还有些矜持的专家眼睛顿时亮了。
红菜汤的味道比他们在莫斯科某些餐厅喝的还要正宗;罐焖牛肉吃得他们连连竖起大拇指,用生硬的中文说着“哈拉少”(好);烤鸭的吃法让他们感到新奇又美味,学着用薄饼卷着鸭肉,吃得满嘴流油;尤其是那道锅包肉,酸甜酥脆的口感彻底征服了他们,一盘很快见了底。
席间气氛热烈,几位专家对菜品赞不绝口,纷纷通过翻译向杨厂长表达赞赏。
“杨厂长,你们的厨师太棒了!这简直是我在中国吃过的最美味的一餐!”
“这厨艺,完全可以去莫斯科开餐厅了!”
杨厂长脸上有光,心情大悦,连连谦虚,但眼角的笑意却藏不住。他知道,这次接待任务,在“吃”这一项上,绝对是圆满成功,甚至超出了预期。
宴席结束后,杨厂长特意来到后厨。何雨柱刚忙完,正用毛巾擦着汗,指挥着马华和胖子收拾灶台。
“何师傅!辛苦了!辛苦了!”杨厂长红光满面,用力拍了拍何雨柱的肩膀,“今天这顿饭,太给我长脸了!几位专家赞不绝口啊!说你做的菜,比北京饭店的大厨都不差!”
何雨柱笑了笑,也没多谦虚:“厂长,您满意就行。咱就是干这个的,不能掉链子。”
“好!好!不骄不躁,是干实事的人!”杨厂长越看何雨柱越顺眼,他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纸包,塞到何雨柱手里,“拿着,别人送的,好茶叶,我喝着也就那样,你拿去尝尝。”
何雨柱也没推辞,接过来捏了捏,手感不错,估计是龙井或者碧螺春之类的上等货。“谢了厂长。”
“谢什么,应该的。”杨厂长摆摆手,又压低声音道,“最近厂里不太平,有些乱七八糟的事,你别掺和,就管好咱这一摊就行。有我在,后厨乱不了。”
这话里的维护之意,不言而喻。
何雨柱点点头:“明白,厂长。我就一厨子,除了炒菜,别的跟我没关系。”
“对!就是这个理!”杨厂长满意地笑了,又勉励了几句,这才背着手,心情舒畅地离开了。
何雨柱掂量着手里的茶叶,看着杨厂长的背影,心里挺受用。
喜欢四合院:新傻柱的外耗人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四合院:新傻柱的外耗人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