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步入一九九六年。中国的经济列车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奔驰后,终于迎来了第一次严峻的挑战。
宏观调控的闸门缓缓落下,银根骤然紧缩,曾经如同开闸洪水般涌向房地产等领域的信贷资金被迅速抽紧。寒意,首先从海南、广西北海等过热地区传来,随即如同瘟疫般蔓延至全国。
报纸的财经版块,往日里充斥着“地王”、“暴涨”、“财富神话”的标题,如今却被“某知名房企资金链断裂”、“地产寒冬来临”、“烂尾楼惊现”等触目惊心的字眼所取代。曾经在土地拍卖场上挥金如土的开发商们,此刻个个焦头烂额,四处奔走,只为求得银行的一笔续贷,或者寻找能接盘的“白衣骑士”。
这股寒流,自然也波及到了如日中天的傻柱集团。尤其是在刚刚投入巨资、尚未完全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房地产板块,压力骤增。
傻柱大厦内部,往日那种高速运转、充满野心的亢奋气氛,被一种隐约的焦虑和不安所取代。走廊里,高管们步履匆匆,眉头紧锁,交谈的声音都低了几分。会议室里,关于项目进度、销售回款、资金周转的会议开得越来越频繁,争论也越来越激烈。
“何董,银行那边原本谈好的第二笔开发贷,现在以风险评估为由,暂缓发放了!”
“我们正在洽谈的几个商业项目,合作方都表示要‘再看看形势’……”
“南城那个住宅项目,开盘后销售速度明显放缓,回款压力很大!”
“是不是……我们应该暂缓扩张,收缩战线,先确保现金流安全?”
各种坏消息和保守的建议,如同雪片般飞到何雨柱的办公桌上。新组建的地产事业部团队里,那些高薪挖来的精英们,此刻也难掩忧色,他们习惯了在资本充裕、市场向上的环境中运作,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系统性风险,不免有些手足无措。
然而,处于风暴眼的何雨柱,却展现出了与周遭环境截然不同的镇定。
他宽大奢华的办公室里,依旧飘荡着那股熟悉的、浓烈到发苦的茶香。他每天准时出现,雷打不动地坐在那张红木办公桌后,慢条斯理地泡着他的紫砂壶,仿佛窗外席卷整个行业的金融危机,只是无关紧要的背景噪音。
他依旧会仔细翻阅每一份项目图纸和进度报告,只是眼神更加专注,偶尔会用那支纯金钢笔在上面划下几道凌厉的线条,或者批注几个大字——“加速!”“不惜成本!”“按原计划!”
对于那些充满焦虑的汇报和收缩的建议,他的回应往往只有寥寥数语,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银行不放贷?老子自己的钱还够烧!”
“合作方观望?正好,我们自己干,利润全是我们的!”
“销售放缓?那是别人家的项目不行!我们的地段、我们的品质,怕什么?”
“收缩?现在收缩,就是把好不容易抢到的地盘再让出去!谁再提收缩,自己递辞呈!”
他的镇定,并非盲目自大。早在几年前疯狂扩张时,他就固执地保持着极高的现金流储备,几乎偏执地控制着负债率。用他的话说:“兜里有钱,心里不慌。欠一屁股债,那叫给别人打工!” 这种在当时被视为“保守”、“不懂资本运作”的做法,此刻却成了傻柱集团最厚的“棉袄”,足以抵御外界的严寒。
更重要的是,他那套“拒绝精神内耗”的哲学,在此刻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别人都在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恐惧、焦虑、内耗时,他将所有的精力都聚焦于“解决问题”本身。他亲自坐镇,指挥若定,调动一切资源确保核心项目的推进,甚至……他那双狼一般的眼睛,开始在行业的哀鸿遍野中,搜寻着可能的猎物。
“危机危机,有危才有机。”某次高管会议上,他看着下面一张张愁云惨淡的脸,嗤笑一声,“别人都吓得尿裤子的时候,正是我们弯腰捡便宜货的好时候。都给我把眼睛擦亮点!”
他的话语,像一剂强心针,也像一道清晰的指令。集团的慌乱情绪,因为他的绝对镇定和明确态度,逐渐稳定下来。
当整个行业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何雨柱这朵“不一样的烟火”,非但没有熄灭,反而在思考着,如何利用这场危机带来的混乱,燃起更猛烈的火焰。
喜欢四合院:新傻柱的外耗人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四合院:新傻柱的外耗人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