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3月5日支行游行长把我叫到他办公室,我先不知道行长找我有什么事,到他办公室后才知道是找我谈话,经支行党委研究决定提拔我为支行业务股副股长,与我一起提拔的还有业务股熊新,他也被提拔为业务股副股长。
我当时很是激动,对游行长说了很多感谢的话,总之就是些感谢支行党委的提拔和重用。今后更加努力工作之类的话。
一周后支行的任命文件下达,文件中任命了10几人,业务股原管理农发行的那一块政策性业务,支行单独成立了农发行代理股,罗副股长被提拔为代理股的股长。
代理股分出去后,业务股剩余人员只有7人。谢股长为此召集了全体业务股人员会议。
在会上谢股长对业务股新提拔的两位副股长进一步明确了分工:熊副股长分管信贷业务,原对接分行处室不变;我的分管工作增加了计划这一块工作,与此同时对接的处室也增加了分行计划处。
我的分管增加了计划这一块工作后,我特地与原分管计划的陈菊去了一趟分行计划处,到计划处拜了一下码头,认识一下计划处的领导。
也就是在这一次的拜访中,从计划处胡处长那里知道了分行计划处拟进行资金计划大改革,如何适应这次改革,分行计划处要求每个支行至少必须上交一份讨论文章。
回到支行后,我及时向谢股长进行了汇报,他要求我按分行要求进行落实,具体由我负责,谁叫我刚好分管计划工作呢!
为此我专门撰写了《对建立内部融资中心的思考》一文,通过内网发送到分行计划处,得到分行计划处胡处长的肯定,经计划处推荐,被《w城郊金融》期刊采用,刊登在1996年第3期上。也为此在6月10日计划处专门召开的资金计划改革研讨会上,计划处特地通知了我参加,在研讨会上胡处长安排我就这篇文章进行了阐述。我在文章里面写的几项建议,最后在分行计划处成立资金融资中心时被采纳。
97年3月6日,随着农发行从上到下的机构成立,农发行新洲支行正式成立。支行农发行代理股随之撤销。
实际上农发行新洲支行要成立早就知道了,96年底就传得沸沸扬扬了,想进农发行的人很多,当时支行很多人都在跑关系,毕竟农发行属于政策性银行,相对于农行而言要“旱涝保收”些。
我其实也想到了,而且我们夫妻两人都同在农行,实际上符合分流政策。
95年农村信用合作社脱钩时当时新任新洲信用合作社联社主任陶主任还希望我调到信用社去主抓储蓄工作,当时支行党委不放。
现在若能到农发行我还是挺愿意的,实际上我谁也没找,因此到农发行只能是与我们夫妻二人失之交臂了。农行有好几个双职工户,都分流到农发行了。
随着农发行分离,按照市分行要求97年3月业务股由也进行了拆分,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存款业务从业务股分拆出来,支行单独成立资金拓展部,经支行党委研究由城关分理处万主任担任资金拓展部经理,我担任资金拓展部的副经理。从支行营业部调两名同志进资金拓展部。
实际上这次变动是我95年到总行资金组织部参加研讨会的延续。96年总行在全国12个地级市分行试点,试点成功后在全国推广。
这次改革要求资金拓展部要自营储蓄网点,对自营的储蓄网点实行储蓄承包责任制,实行资金内部计价。
为此经支行党委研究同意将支行营业部两个储蓄所和城关分理处两个储蓄所划归我们资金拓展部自营,同时任命这四个储蓄所的负责人为资金拓展部副经理。
四个储蓄所的负责人分别向资金拓展部签订储蓄内部承包责任制。
从运营的情况来看,这次改革还是对全行储蓄工作起了很大促进作用的,1997年支行超额完成了市分行下达的储蓄任务,这四个自营储蓄网点完成的任务占全行的30%以上。
1997年底为了与分行对接,资金拓展部更名为资金组织部,支行也随之重新下文件,我的职务名称也随之变更为资金组织部副经理。
喜欢我在农行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在农行的日子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