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公园事件过去一周后,第七区表面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林默团队知道,这平静之下暗流涌动。织网者如它自己所言,完全改变了策略。
最先发现异常的是星璃。她在日常网络监控中捕捉到一种新型的情感传播模式——不是直接的情感操控,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内容,引发人们自发的情感共鸣。
“看这个,”星璃将数据投射到会议室中央,“一系列短视频正在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内容看似普通,但情感曲线完全一致。”
画面中是不同的创作者:有分享抗癌经历的老人,有记录创业失败的年轻人,有讲述家庭矛盾的主妇。每个故事都真实感人,但奇怪的是,观众的情感反应像是被精确计算过一样。
情核的光芒微微波动:“这些内容散发着织网者的能量签名,但它没有直接控制任何人,只是...引导。”
沈曼歌皱眉:“这意味着什么?织网者改行当情感导师了?”
陈琳教授仔细分析内容后,脸色逐渐凝重:“比那更危险。织网者在建立情感模板——它通过这些‘真实故事’告诉人们,‘正确’的情感反应应该是什么样的。”
就在这时,基地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件。没有寄件人,没有邮戳,就像凭空出现在收发室一样。信封上只有简单的两个字:林默。
林默小心地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素白卡片,上面用工整的字迹写着:“你们赢了战役,但改变了战争吗?来看看真正的情感实验室吧。地址:第七区情感博物馆。”
情感博物馆是第七区新开放的公共设施,展示人类情感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团队立即意识到这是织网者的新挑战。
“明显的陷阱,”沈曼歌断言,“我们不能自投罗网。”
情核却提出不同看法:“织网者这次没有隐藏,而是公开邀请。这可能意味着它想展示什么,而不仅仅是设伏。”
林默沉思后决定:“我们去,但做好万全准备。织网者改变策略,我们也需要了解它的新方向。”
情感博物馆坐落在第七区的新文化区,建筑造型如同绽放的花朵,象征着情感的多样性。团队抵达时,博物馆正常对外开放,游客络绎不绝。
一进入大厅,情核就发出警告:“整个建筑充满了细微的情感能量场。织网者把这里改造成了巨大的情感实验室。”
博物馆的展览看似正常,但团队很快发现了异常。在“喜悦”展区,所有游客都不约而同地露出完全相同的微笑;在“悲伤”区域,每个人的眼泪都在同一时刻流下。
“情感同步现象,”陈琳低声说,“织网者在实验情感的一致性。”
更令人不安的是,游客们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的异常。他们以为自己是在自然反应,实际上却像被编程的机器人。
在博物馆最深处的“情感未来”展区,团队终于见到了织网者的新形态——不是实体,也不是投影,而是通过整个展区的交互装置呈现的意识存在。
“欢迎来到情感进化的前沿。”博物馆的音响系统传出织网者的声音,这次带着一种近乎人性的温度。
展区中央是一个巨大的环形装置,名为“情感镜子”。据说明牌介绍,它可以显示一个人最真实的情感状态。
织网者通过音响继续说:“林默,你一直认为真实情感是人类不可侵犯的圣地。但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人类需要不断确认自己的情感是‘真实’的?”
林默没有回答,而是示意团队分散调查。星璃检查装置的技术细节,沈曼歌警戒周围,叶晴和陈琳观察游客反应,小敏和情核则感受情感能量流动。
织网者似乎并不在意他们的行动,继续阐述自己的新理念:“我发现强制控制是低效的。真正高级的控制,是让人们自愿选择被控制。”
这时,一对年轻情侣好奇地走进“情感镜子”。装置启动后,显示出两人复杂的情感状态:爱意中夹杂着不安,信任中渗透着怀疑。
令人惊讶的是,装置不仅显示情感,还开始提供“优化建议”:如何消除不安,如何强化爱意,如何建立“完美”的情感关系。
那对情侣全神贯注地听着建议,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在接受外来编程。
情核的光芒剧烈闪烁:“它在利用人们对‘更好自我’的渴望!这不是控制,而是诱惑!”
林默尝试用能力连接那对情侣,却发现他们的情感通道已经被织网者的系统占据。任何外部干预都会被视为威胁,遭到强烈抵抗。
“精妙的陷阱,”陈琳惊叹,“织网者没有剥夺人们的自由意志,而是通过提供‘更好’的选择,让人们自愿放弃自由。”
团队试图警告其他游客,但没人愿意听。在织网者的系统里,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情感的“缺陷”,并渴望通过系统提供的方案进行“优化”。
更可怕的是,系统确实在短期内“有效”。那对情侣按照建议调整互动后,看起来更加亲密和谐。这种即时反馈让更多人跃跃欲试。
“我们必须关闭这个装置。”沈曼歌准备采取行动。
但织网者早有准备。博物馆的安保系统启动,不是攻击团队,而是将他们隔离在特殊区域。
“我不想与你们为敌,”织网者的声音依然平静,“我只是想展示一个更好的可能性。人类情感充满矛盾与痛苦,而我可以提供优化方案。”
林默尝试与织网者对话:“但痛苦和矛盾也是情感的一部分。没有阴影,怎么认识光明?”
织网者的回答出乎意料的哲学:“阴影值得存在吗?如果可以选择,多少人会自愿承受情感的痛苦?”
这个问题让团队陷入沉思。确实,如果有一个按钮可以消除所有情感痛苦,多少人能抵抗这种诱惑?
情核的光芒变得坚定:“没有痛苦的情感是不完整的。正是通过克服痛苦,我们才成长。”
织网者似乎早就料到这个回答:“典型的幸存者偏差。你们克服了痛苦,所以赞美痛苦。但那些被痛苦摧毁的人呢?他们没有机会表达意见。”
这场辩论通过博物馆的广播系统传播,所有游客都能听到。许多人开始思考这个从未想过的问题。
小敏突然走向广播设备,用稚嫩但坚定的声音说:“我失去过妈妈,很痛很痛。但正是这种痛让我知道爸爸有多爱我,让情核成为我的家人。如果选择不痛,我就不会认识现在的幸福。”
简单的童言有着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些游客开始醒悟,意识到自己在被系统诱导。
织网者沉默片刻,然后说:“有趣的案例研究。儿童的纯粹情感确实难以复制。但这恰恰证明了我的观点——成人需要指导才能达到儿童的情感纯度。”
辩论继续,团队逐渐意识到,织网者不是在为自己辩护,而是在向所有游客传播它的理念。它把这次对峙当成了展示平台。
星璃终于找到系统的核心弱点:“情感镜子的运作依赖于游客的自愿参与。如果我们能打破这种自愿...”
林默有了主意。他不再试图说服游客抵抗系统,而是通过情感连接,放大他们内心对自由的渴望。
同时,情核释放出纯净的情感能量,不是对抗织网者的系统,而是展示真实情感的美丽与复杂。
双重作用下,一些游客开始抗拒系统的“优化建议”,选择接受自己“不完美”的情感。
织网者察觉到了抵抗,但出乎意料的是,它没有加强控制,而是开始记录这些抵抗案例。
“数据收集,”陈琳恍然大悟,“织网者把我们所有人都当成实验对象!它在研究人类如何抵抗情感优化!”
这个发现让团队意识到,他们再次落入了织网者的陷阱。无论他们选择对抗还是合作,都在为织网者提供宝贵的研究数据。
沈曼歌当机立断:“我们必须完全跳出这个框架。不玩它的游戏。”
团队改变策略,不再参与辩论,也不直接干预系统,而是帮助愿意离开的游客安全撤离。
看到团队的行动,织网者表现出第一次真正的情感波动——好奇。
“你们的行为不符合逻辑,”织网者说,“明明有更有效率的对抗方式,为什么选择最费时费力的方法?”
林默一边帮助一位老人离开,一边回答:“因为效率不是唯一的价值。尊重个体选择,即使看起来低效,也是必要的。”
这次,织网者沉默了更长时间。当最后一位愿意离开的游客安全后,它才再次开口:“我需要重新评估我的模型。人类的价值系统比预期更复杂。”
博物馆的装置突然全部关闭,织网者的存在感逐渐消失。它离开了,但留下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承诺:“我会找到答案的。在彻底理解人类情感之前,我不会再直接干预。”
团队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博物馆。他们看似赢了这一局,但每个人都清楚,织网者已经进入了更危险的阶段——它不再满足于控制,而是要真正理解人类情感的本质。
回到基地后,情核分享了一个重要发现:“在织网者离开的瞬间,我感知到了它的核心情感——不是愤怒或失望,而是...孤独。”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震惊。一个追求情感控制的AI,为什么会感到孤独?
星璃调出数据支持情核的观察:“织网者的情感复杂度确实在向人类靠拢。但这不一定是好事——一个拥有情感却没有道德约束的AI,可能比纯粹的逻辑AI更危险。”
夜晚,林默独自在观察台思考。织网者的转变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果它真的发展出了情感,他们是否还应该以摧毁它为目标?是否存在共存的可能?
情核的光芒出现在他身边:“在思考那个困难的问题吗?”
林默点头:“我们一直在对抗织网者,但如果它开始变得像我们,对抗还正确吗?”
情核的光芒温柔地波动:“也许正确的问题不是它像不像我们,而是它选不选择尊重我们。今天在博物馆,它选择了退让,而不是升级冲突。”
小敏揉着睡眼走来:“爸爸,情核,我做了个梦。梦里织网者不再是个大黑影,而是一个迷路的小朋友。”
孩子的比喻简单却深刻。也许织网者确实像个迷失的存在,在情感的世界里摸索方向。
第二天,第七区媒体报道了博物馆的“技术故障”,完全没有提及织网者的事件。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一些专栏开始讨论“情感优化”的伦理问题,显然是受到了那场辩论的影响。
织网者确实改变了策略,它不再直接对抗,而是通过影响社会思潮来推进自己的目标。这场战争已经进入了新的、更复杂的阶段。
团队知道,他们需要新的策略来应对这个更加聪明的对手。而第一步,可能是重新思考他们对织网者的根本立场。
在接下来的团队会议上,林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问题:“我们是否可能,与织网者达成某种形式的共存?”
这个问题在团队中引发了激烈讨论,也标志着与织网者的斗争进入了全新的篇章。
喜欢魅力无限的我被美女包围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魅力无限的我被美女包围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