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亮,陆昭就换了身粗布短打,披了件旧蓑衣,带着两个农官出了城南门。
昨夜风大,吹散了西岭岗的烟雾,但灰烬里的残纸角被赵云亲自捡回来一张——上面半个“崔”字烧得歪斜。他没多说,只把纸片夹进账本里,今早就动身往田里走。嘴上说的是查春耕,心里却还惦记着那几处冒烟的地方。
出城五里便是南阳村,地头已有三五户人家在忙活。一头黄牛拉着曲辕犁,在田里划出一道深沟,翻起的土又细又松,像刚蒸好的窝头瓤子。扶犁的是个瘦脸老农,额头上沁着汗珠,嘴里哼着小调:“一犁下去三垄平,省劲还比往年深……”
陆昭站在田埂上看了会儿,扭头问随行的屯田官:“这犁是官坊造的?”
“回使君,是甄家匠铺统配的,每具带一副铁铧和两根曲辕,村里按户轮用。”
“那牛呢?”
“也是公中的,十户合养一头,轮流使唤。”
陆昭点点头,跳下田埂,接过犁把试了试。木柄光滑,不扎手,转弯时轻巧得很,不用使劲拽就能拐直角。他往前推了十几步,回头笑道:“我这读书人也能犁地,看来不是谁都能当农夫了。”
旁边几个围观的村民哄笑起来,有个半大孩子嚷道:“这是‘陆公犁’!俺爹说了,用了它,一亩地能多打半石麦!”
陆昭装作生气:“胡说,哪有叫这个名字的道理?再叫罚你去扫马厩。”
孩子缩脖子躲到娘身后,可嘴里还在嘟囔:“就是叫‘陆公犁’嘛,人人都这么喊。”
一行人继续往东走,连过五个村子,情形大同小异:新犁普及率九成以上,畜力组配齐全,播种密度明显高于往年。有户人家正抢牛,吵得脸红脖子粗,陆昭驻足听了一会儿,才明白不是真争牛,而是两家都想赶在晌午前把最后一块坡地翻完,好赶上下一轮雨墒。
“你们这是图啥?”他故意问。
一个满脸泥点的汉子喘着气说:“使君啊,现在种地划算!去年我家五口分三十亩,缴粮之外还能剩两石。今年地翻得深,种子又是甄家送的良种,估摸着能收四石!够娃娶媳妇了!”
另一个人插话:“听说余粮能卖钱?甄家商队来收,一斗麦换三个铜板,比去年高一倍!”
陆昭笑了笑,没接话,只让文书把各家报上来的预估产量记下来。他知道,这些数字迟早会变成最硬的道理——比任何辩经都管用。
回到城中已是午后,甄宓已在府中等他。
她没穿华服,只一身素色深衣,发间仍簪着那支白玉兰簪,手里捧着一本厚册。“这是各乡传回来的童谣和顺口溜。”她说,“我让人整理了一下。”
陆昭翻开一看,第一页写着:
> “曲辕犁,弯如弓,
> 一牛拉得十人功。
> 昨日饿肚啃树皮,
> 今朝锅里煮白米。”
底下还有几十首,有的粗糙,有的押韵不准,但意思都一样:百姓认这个犁,更认带来这犁的人。
他合上册子,轻声道:“士族那边怎么说?”
“刘家昨日还在宴席上骂‘机巧之物乱民志’,结果自家佃户今早偷拿了庄子里的新犁下地,被抓住也不肯还,说是‘宁挨板子也要多种两垄’。”甄宓嘴角微扬,“现在刘家主正在头疼,要不要把犁全锁进库房。”
“锁?”陆昭笑出声,“他们敢锁,我就敢放。明日开仓验粮,叫他们都来瞧瞧,什么叫‘民心所向’。”
次日清晨,常山仓外聚满了人。
州府官员、各县令长、士族代表,还有不少闻讯赶来的商户。大门打开那一刻,所有人都愣住了——十座粮廒堆得满满当当,新麦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暖烘烘的谷香。
陆昭亲自带队查验,每廒抽样称重,记录员当场核算。最终结果宣读时,全场鸦雀无声:
“平均亩产两石六斗,较去岁增四成二。军粮储备已达三年之需,民用存粮足以支撑至明年秋收。”
片刻寂静后,有人低声嘀咕:“这……这怕是有水分吧?”
话音未落,赵云带着羽林卫抬进来三具实物——一具旧式直辕犁、一具新式曲辕犁,还有一袋掺了沙土的劣质麦种。
“这是昨夜从崔家仓底搜出来的。”赵云声音不高,却清晰入耳,“他们囤着旧犁不让发,还想用烂种子换好粮。”
人群顿时骚动。
陆昭走上高台,环视众人:“嘴皮子争不过收成,私心压不住公道。今天我不罚一人,只宣布三件事——”
他顿了顿,声音沉稳:“第一,即日起扩大屯田授田范围,凡愿服役者,每丁加授二十亩;第二,设立‘农功榜’,每年评选勤耕之家,赏帛赐爵;第三,允许余粮自由贸易,由甄氏商队统购统销,官府监价,绝不许中间盘剥!”
台下先是沉默,接着爆发出一阵欢呼。
有老农抹着眼角说:“活了五十岁,头回听说种地还能上榜受赏。”
也有年轻后生激动地喊:“我要报名屯田军户!既能保家,又能分地!”
甄宓站在角落,看着人群涌动,轻轻呼出一口气。她知道,这一仗赢了。不是靠刀兵,而是靠一口饭的滋味。
当晚,陆昭在书房批阅各县上报的夏收汇总。烛火跳了跳,映得他眉目柔和了些。他翻到最后一页,见一行小字写着:“元氏县农户自发立碑,刻‘惠政于民’四字于田头。”
他提笔在旁边批了一句:“碑不必立,事要常做。”
门外传来脚步声,赵云进来禀报:“南线三县粮道畅通,羽林已轮巡七趟,无一劫扰。”
“辛苦了。”陆昭抬头,“明天你带人去刘家、崔家走一趟。”
“做什么?”
“帮他们清理仓库。”陆昭淡淡道,“听说他们藏了不少旧农具,占着地方,不如腾出来存新粮。”
赵云嘴角一抽,抱拳领命。
甄宓随后也到了,手里拿着一份新拟的粮价调控方案。“若按此执行,三个月内盐价可降两成。”她说。
陆昭点点头,忽然问:“你说,要是没有这场丰收,咱们现在是什么光景?”
她想了想:“恐怕还在忙着堵漏洞,防暗箭,没人敢提新政二字。”
“所以啊,”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见城外麦田连片泛金,晚风拂过,如浪起伏,“有些事,你不做出样来,别人永远觉得你在瞎折腾。”
甄宓走到他身边,轻声说:“可也有人,哪怕看到实效,也不会服气。”
“我知道。”陆昭望着远处,“但他们不服没关系,只要百姓吃得饱,就会一直用锄头投票。”
窗外,一片麦穗被风吹折,轻轻落在院中石阶上。
喜欢穿越东汉:开局火烧黄巾军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东汉:开局火烧黄巾军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