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对“频率烙印”和“4.3** hz”的思考,让林凡睡得并不安稳。那块共振铜锭仿佛一个沉睡的能量节点,在他意识深处发出微弱而持续的嗡鸣。
天刚蒙蒙亮,他便起身,第一件事就是去触摸那块铜锭——指尖传来的麻刺感依旧存在,甚至比昨晚更清晰了一丝。这不是错觉,这块金属正在被某种力量缓慢而持续地改变着。
晨间巡视因此带上了一种科学考察般的严谨。他首先仔细检查了昨天标记的、出现植被异变的区域。情况没有进一步恶化,但那些枯萎的叶片也未见任何恢复的迹象,仿佛生命被某种力量永久地抽离了。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必须谨慎行事的决心。
在前往盐田的路上,他刻意放慢脚步,更加细致地观察着周围的一草一木。除了那圈明显的异变区,更外围的植物看起来暂时正常。盐田依旧,海水在晨光下泛着粼粼波光,他收获海盐时,再次留意到那些微弱的虹彩,这次他确定不是光影错觉。他小心地收集了一小撮这种“虹彩盐”单独存放,准备日后研究。
海滩搜寻今日带着明确的目的性。他渴望找到更多关于频率、关于前人的线索。海浪似乎感知到了他的期盼,在一个潮水坑边缘,他发现了一个密封性极好的小型防水袋,材质坚韧,虽然表面布满磨损,但并未破裂。他心跳加速,小心地打开,里面是一本被真空密封袋包裹的、巴掌大小的笔记本!
笔记本的封面是硬质塑料,内部纸张是特殊的防水材质,字迹是用极细的防水笔书写,大部分都清晰可辨。这显然不是沉船日记那种个人随笔,而是一本……工作日志!扉页上印着一个模糊的机构徽章(与他之前找到的金属残片上的涡轮图标类似)和一行小字:“项目:‘谐振场’稳定性研究 - 现场观测记录(绝密)”。
林凡强压下激动,快速翻阅。里面记录了大量枯燥的数据、坐标、波形简图,以及一些简短的观测结论。许多专业术语他看不懂,但他迅速捕捉到了关键信息!在笔记本的中后部分,多次出现了一个被圈出的频率数值——“43.7 hz”,旁边标注着“观测到最强原生场谐振响应”、“疑似‘基石’频率”、“注意:高能量负载,谨慎接触!”
43.7 hz!这与计算器残骸上“4.3** hz”的模糊显示高度吻合!几乎可以确定,这就是前人研究中所指的、与岛屿“原生场”或者说“守护者”核心产生最强谐振的频率!
笔记本后面还提到,“基石”频率的谐振能短暂稳定“谐振场”,但过度负载会引发“基质排异反应”和“能量潮汐”,并警告“非标准频率注入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场畸变”。这些术语让林凡似懂非懂,但“排异反应”让他立刻想到了那些枯萎的植被,“能量潮汐”则可能与地底低吼有关。而“场畸变”听起来就更加危险。
这本周密的观测记录,如同一份珍贵的说明书,虽然不全,却极大地填补了他认知的空白。他知道了那个关键频率的具体数值(43.7 hz),也明确了过度使用的风险和后果。
返回营地的路上,林凡的心情既兴奋又沉重。兴奋于获得了确凿的关键信息,沉重于前人的警告如此明确。在经过一片靠近内陆森林的边缘地带时,他猛地停下脚步,瞳孔微缩。
泥地上,清晰地印着几个巨大的掌印!是那头棕熊!掌印新鲜,方向似乎是朝着……石室所在的山丘方向?而且,在这些掌印旁边,还有一些凌乱的、较小的足迹,像是豺狗或者狐狸的,它们似乎有些焦躁地徘徊过。
大型掠食者和中小型动物,似乎都被山丘方向的某种变化所吸引或惊扰?是昨天远程谐振实验残留的能量场?还是那地底低吼的影响?
这个发现让林凡的警惕性提到了最高。他的实验,不仅影响了植物,似乎也开始扰动岛上的动物了!
回到营地,他立刻开始工作。首要任务是验证频率。他拥有四个音高校准到“基准音”的铜铃,但“基准音”是否就是43.7 hz?他需要验证。
他利用那根超长传动杆,再次启动了谐振阵列。
“叮————!”
洪亮的合音响起。他立刻将注意力集中在那块共振铜锭上。铜锭如预期般泛起蓝光,嗡鸣震颤。
然后,他尝试进行微调。他小心翼翼地用燧石刀,极其轻微地修锉其中一个铜铃的内壁,改变其音高,使其略高于“基准音”。再次敲响阵列。
“叮————”(音调稍高)
共振铜锭的反应明显减弱了,蓝光变得黯淡,嗡鸣声也小了。
他再修锉另一个铜铃,使其音高略低于“基准音”。
“叮————”(音调稍低)
反应同样减弱。
反复几次微调测试后,他确认,只有当四个铜铃发出与“基准音”完全一致的音高时,共振铜锭的反应才是最强烈的。由此可以合理推断,他通过铜铃校准出的这个“基准音”,其物理频率,极有可能就是笔记本中提到的关键——“43.7 hz”!
验证成功!他现在可以确定,自己的谐振阵列,输出的正是能与“守护者”核心产生最强互动的频率!
然而,就在他结束最后一次测试,阵列余音尚未完全消散之际,他隐约听到,从内陆森林的方向,传来了一声悠长而压抑的熊嚎!那嚎叫声不像是宣示领地,反而带着一种……困惑?甚至是隐隐的不安?
林凡握紧了手中的铁矛,望向森林深处。动物们感知到了能量的变化,它们的反应是最直接的环境监测器。
第一百六十一天,林凡的探索获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他找到了前人留下的关键频率数据(43.7 hz)并成功验证,对自己的实验工具有了量化的认识。
但同时,前人的明确警告和动物们的异常行为,也像两面沉重的墙壁,将他夹在中间。
他知道43.7 hz是钥匙,但用力过猛,可能不是打开门,而是毁掉门,甚至惊醒门后更可怕的东西。
下一次,他是该利用这确认的频率,尝试更精细、更短促的互动,以获取更多信息?还是应该暂时停止,观察动物和环境的后续变化?
篝火旁,他翻看着那本防水笔记本,耳边似乎还回荡着那声带着不安的熊嚎,手中的共振铜锭,那持续的麻刺感此刻仿佛也变得有些烫手。
喜欢孤岛求生:从零纪元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孤岛求生:从零纪元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