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前的晨光已带着些许燥热,林凡在布谷鸟的啼鸣中醒来。棚屋西侧新开的透气窗棂间,晨风送来泥土苏醒的气息。他探手试了试火塘,余烬尚温,便添上几块桦树皮——这种燃料火势温和,适合烹煮谷物。
吊在梁上的藤筐缓缓放下,里面是新收的野燕麦。他取石臼细细舂捣,筛去麸皮后得到浅褐色的粗粉。用温水调成糊状,在烧热的陶板上摊成薄饼,待边缘卷起时撒上野葱末。就着新酿的浆果酱,这顿早饭带着谷物特有的醇香。
晨间巡视要查看新垦的田畦。融雪后的土地经过半月晾晒,已适合耕种。他赤脚踩进田里,脚底传来泥土恰到好处的黏稠感。在东侧篱栅外,发现野兔偷食嫩苗的痕迹,便用荆棘编了道矮篱。
盐田在晨光中析出细密的结晶,他用蚌壳轻轻刮取,注意到盐色比冬日更白。这是水温升高的缘故,他记下该调整曝晒时间。部分盐粒用石碾磨细,装入新烧制的小陶罐,这些是日常烹调用盐。
鱼塘边的垂柳已抽出新枝,他在浅水区插了排竹枝,为产卵的鱼群提供庇护。几条早起的鲤鱼正在水草间嬉戏,鳞片映着晨光泛起彩虹般的光泽。他撒下用豆渣和虫粉混合的新饲料,看着鱼群争相啄食。
早饭后他正式开始春耕。取出珍藏的野生麦种——这是去年秋日在岩缝间偶然发现的,经过一冬精心保管。先用温水浸种,待麦粒微微胀大,才小心地播进整理好的田畦。每粒种子间距三指,深埋两指,这是多次试验得出的最佳深度。
时近正午,他带着新制的骨耒去溪边松土。这片河滩地经过整个冬天的冻融,土质变得松软肥沃。他计划在这里试种野豆,先用石斧砍去杂草,再用骨耒翻出深层的黑土。翻耕时惊起一群蚯蚓,他小心地将它们移往菜圃——这些是天然的松土工。
回程路上,他在林缘发现几株野油菜,金黄色的花丛引来蜂蝶飞舞。他采下成熟的菜荚,轻轻一捻就迸出细小的籽粒。这些菜籽可以榨油,嫩叶还能作蔬菜,是难得的多用途作物。
午餐是简单的豆饭。将去年收藏的野豆用石磨粗磨,混入新采的野菜嫩叶,用竹筒蒸熟。豆香混着草叶的清新,虽然简陋,却是向农耕生活迈出的重要一步。
下午的工作是制作农具。他用坚韧的柘木做成犁架,将打磨好的鹿角固定在犁头。试犁时发现阻力过大,又在犁铧上绑了根牵引绳。虽然比不上铁犁,但已比徒手翻土省力许多。
最让他欣喜的是在海岸发现的半截铁皮桶。虽然锈迹斑斑,但桶底还算完整。他小心地敲下铁皮,煅烧后打成薄片,嵌在木锄的刃口。这把改良的锄头挖土效率大增,让他对开垦新田充满信心。
傍晚时分,他开始试验农产品加工。将野燕麦炒香,用石磨碾成粉,过筛后得到细腻的面粉。试着和面烙饼,虽然缺乏 gluten 难以发酵,但烘烤后依然香脆可口。这让他看到谷物加工的无限可能。
晚餐是丰收的前奏。用新磨的燕麦粉做成糊饼,夹着清炒的油菜嫩叶。就着豆饭和鱼汤,这顿饭带着农耕文明初现的曙光。
饭后,他借着油灯核算种子库存。麦种还剩大半袋,豆种足够播种两畦,新得的菜籽要留作种源。他在纸上绘出田亩规划图,标注轮作顺序,俨然像个真正的农人。
第一百九十三天在春耕劳作中过去。从漫山采集到定点耕种,从看天吃饭到主动生产。每粒种子都在孕育希望,每寸新垦的田地都在续写文明。
他添了根松明,看火光在农具上投下跃动的影子。明天要给麦田浇水,还要继续开垦河滩地。生存就是这样,在播种中期盼,在耕耘中前行。当蛙声在夜色中响起时,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麦浪在风中摇曳。
喜欢孤岛求生:从零纪元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孤岛求生:从零纪元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