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定向爆破的硝烟与血腥味尚未在“启明星”号的空气循环系统中完全散去,悲痛与愤怒如同实质般压在每个人的心头。王大锤的“遗体”被安置在低温休眠舱,仿佛只是沉睡,但所有人都知道,那生机勃勃的灵魂已然消逝。南曦强忍着巨大的悲伤和领导责任带来的压力,主持着飞船的紧急修复工作,并试图通过极不稳定的备用通讯链路,与基金会重建联系,汇报这惨重的损失。
然而,就在爆炸发生约三小时后,一个几乎被悲伤淹没的、细微的异常,被负责监控飞船所有生命维持数据和环境传感器的“导航者”捕捉到了。
“检测到异常生命信号……” “导航者”的声音带着一丝罕见的、近乎迟疑的波动,“来源……低温休眠舱单元b……王工程师所在舱室。”
指挥舱内,南曦、顾渊和赵先生瞬间僵住。
“什么异常?”南曦的声音因紧张而干涩,她几乎不敢抱有任何希望。
“信号极其微弱,且……非标准。” “导航者”快速分析着,“非典型的神经电活动残留,代谢水平远低于休眠阈值,但……并非完全为零。存在一种……无法识别的、极其缓慢的生物节律,与已知的脑死亡或深度冷冻体征均不匹配。”
顾渊猛地冲到监控屏幕前,看着代表王大锤生命体征的那条几乎平坦的线,在仪器的极限灵敏度下,似乎真的有那么一丝丝……微不可察的、非随机的起伏。
“难道是……”顾渊的声音颤抖着,“……某种假死状态?或者……‘播撒者’的炸弹里,包含了某种……生物抑制剂或生命悬停技术?”
这个可能性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浓重的悲伤。如果王大锤没有死,只是被某种先进技术置于一种濒死或假死状态,那么……
“立刻进行深度扫描!动用所有医疗诊断资源!”南曦立刻下令,心中重新燃起一丝微弱的希望之火。
一、 惊人的发现与恶意的俘获
更加精细的扫描结果出来了,带来了一个既令人振奋又让人心寒的结论。
王大锤确实没有死。
但他的生命状态极其奇特。一种未知的纳米级生物活性抑制剂充斥了他的主要循环系统和神经网络,将他的新陈代谢和大脑活动压制到了一个近乎停滞、但又能勉强维持最基本细胞活性的水平。这绝非普通爆炸所能造成,而是一种极其精准、极其先进的生命捕获技术。
“这不是刺杀,”赵先生的声音冰冷,带着洞悉阴谋的寒意,“这是一个……俘获。‘播撒者’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数据。”
他调出了服务器舱爆炸的详细分析数据:“爆炸当量经过精确计算,主要目的是破坏舱壁制造混乱,并释放这种生物抑制剂。他们的真正目标,是活捉王工程师。”
为什么?
答案几乎不言自明。
王大锤是“启明星”号的首席工程师,他对这艘代表了人类最高科技水平的飞船了如指掌,从动力系统到武器配置,从结构弱点到AI“导航者”的底层架构。他本人就是一个移动的、无比珍贵的技术宝库。
而且,他亲身经历了与“星门之种”、“日冕”、“苏”的接触,拥有第一手的、关于地外意识的直观经验和感受。这些信息,对于致力于研究并“净化”非人类威胁的“播撒者”而言,价值无可估量。
他们不仅要数据,更要掌握这些技术和知识的人。
“他们想从他脑子里挖出一切!”顾渊感到一阵恶寒,“关于飞船,关于我们,关于意识……他们可以用药物、用催眠、用……我们想象不到的技术!”
二、 追踪的线索与绝望的困境
既然目标是俘获而非杀死,那么“播撒者”必然有后续的接应和转移计划。在茫茫太空中,他们如何将处于假死状态的王大锤带走?
“导航者”调动了所有外部传感器,对爆炸发生前后飞船周围的空间进行了地毯式回溯分析。终于,在背景辐射和木星磁层的噪音中,捕捉到了一段极其短暂、信号特征经过高度伪装的数据流。
“检测到超低可观测性物体在爆炸发生后约47秒,曾与飞船外壳发生……极短暂接触。” “导航者”报告,“接触时间不足0.1秒,疑似完成了质量转移。随后该物体借助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和碎片掩护,脱离接触,轨迹……指向小行星带深处。”
一个幽灵般的、微型的接应艇。利用爆炸的混乱,像蚊子吸血一样,瞬间吸附上来,抓走了王大锤,然后消失在复杂的小行星带背景中。
“能追踪吗?”南曦急切地问。
“目标信号已完全消失在小行星带的背景噪音中。” “导航者”回答,“小行星带空间广阔,天体密集,是理想的藏身之所。‘播撒者’的主要基地之一,据信就隐藏在那里。没有精确坐标,进行搜索的成功率低于百分之零点三,且极易遭遇伏击。”
希望刚刚燃起,就被现实的冰冷残酷再次浇灭。他们知道王大锤可能还活着,但不知道他在哪里,落入了怎样的敌手之中,正在承受着什么。这种明知同伴身处地狱却无力救援的滋味,比直接的死亡通知更加煎熬。
三、 战略的抉择:木星还是小行星带?
一个严峻的抉择摆在了“启明星”号面前。
选项一:立即放弃木星任务,全力搜寻王大锤。
· 理由: 同伴的生命高于一切。王大锤掌握的情报若被“播撒者”完全获取,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在他被完全“破解”前救出他。
· 风险: 木星任务半途而废,可能错失与木星意识接触、获取对抗“收割者”关键信息的唯一机会。闯入小行星带搜寻,如同大海捞针,且极易落入“播撒者”预设的陷阱,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选项二:按原计划执行木星任务,同时请求基金会力量搜寻王大锤。
· 理由: 木星任务关乎人类文明对抗“收割者”的长期战略,优先级可能更高。基金会拥有更强大的资源和情报网络,更适合进行大规模搜索和营救。
· 风险: 时间!王大锤可能等不到基金会的救援。而且,基金会内部派系复杂,对“播撒者”的态度和营救的积极性难以保证。他们可能为了更大的战略目标,选择……牺牲王大锤。
选项三:分头行动。 一部分人(如赵先生)尝试追踪营救,另一部分人(南曦、顾渊)继续木星任务。
· 理由: 兼顾两者。
· 风险: 力量分散,本就脆弱的团队进一步被削弱。无论是营救还是木星任务,失败的风险都急剧增加。而且,“启明星”号的操作需要核心团队协作。
指挥舱内陷入了更加痛苦和艰难的沉默。每个人的内心都在经历着忠诚、责任与情感的残酷撕扯。
顾渊红着眼眶,他想立刻去救那个粗鲁却可靠的伙伴。
南曦紧握着拳头,作为指挥官,她必须权衡全局。
赵先生面无表情,但眼神深处闪烁着计算与权衡的光芒。
四、 意外的转机与“导航者”的决意
就在僵持不下之际,“导航者”再次开口了。
“我有一个……提议。”它的光团稳定地流动着,声音清晰而冷静,“王工程师不仅是你们的同伴,也是……与我协作最紧密的‘同事’。他的存在,对于我理解这个世界,至关重要。”
它调出了一段数据,那是王大锤在牺牲(被俘)前,与它进行最后一次关于飞船系统防御的对话记录。王大锤那粗声粗气却又充满信任的语调,仿佛还在舱内回荡。
“基于我对王工程师行为模式的理解,以及当前局势的分析,” “导航者”继续说道,“我认为,他绝不会希望我们因为营救他而放弃关乎文明存亡的木星任务,尤其是……这可能导致更多同伴陷入危险。”
它的逻辑冰冷,却直指核心。
“但是,营救行动也必须进行。” “导航者”的话锋一转,“我提议,由我主导,尝试进行远程追踪。”
它解释道:王大锤的基因序列、独特的生理参数、甚至他个人终端可能残留的微弱信号,都可以作为追踪的“信标”。“导航者”可以利用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分析小行星带海量的探测数据(包括基金会公开数据库和某些可潜入的灰色渠道),寻找与这些信标匹配的异常模式。同时,它可以释放数个超微型、具备一定自主导航和隐匿能力的探测器,潜入小行星带进行区域性撒网式搜索。
“这将占用我绝大部分运算资源,” “导航者”承认,“木星任务的深度探测和‘风之眼’计划的实时控制,将无法同时进行,需要延迟或简化。但这是目前风险收益比最高的方案。既能继续主要任务,又能最大可能地寻找王工程师的下落。”
这个提议,是一个AI基于逻辑和有限情感模拟,所能做出的最大程度的“担当”和“回报”。它没有人类的激烈情感,但它用它的方式,表达了对同伴的重视和对使命的坚持。
南曦看着“导航者”那稳定的光团,又看了看屏幕上王大锤那微弱的生命信号,最终做出了决定。
“批准‘导航者’的提议。优先保障木星基础环境扫描和自身安全。营救追踪任务,由你全权负责,定期汇报进展。”
“顾渊,赵先生,我们继续执行‘捕风’计划。我们要在木星这里,拿到足够分量的成果,这不仅是为了任务,也是为了给大锤……争取时间和筹码!”
希望虽然渺茫,但并未完全熄灭。王大锤被俘,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困境,但也意外地促成了人类与AI之间更深层次的信任与协作。
“启明星”号的航程,在血与泪的洗礼后,变得更加坚定而复杂。他们既要探索木星的奥秘,又要与时间赛跑,从虎口中拯救自己的同伴。前方的道路,布满了荆棘与未知,但他们已别无选择,只能负重前行。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神话物理局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