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琼带着人赶到,看着已经气绝的曹操,不禁潸然泪下。
“一夜之间,失两故人。”
袁熙劝道:“叔叔不必如此,天下将定,以后就不会再有这样的事了。”
“但愿如此,但愿如此。”淳于琼叹息着,又看向远处。
乌巢泽边,喊杀声震声,援军已经赶到,正在截杀溃败的曹军。
但曹操授首,胜负已分,想必曹军坚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投降。没有了曹操,官渡的曹军是支撑不住的,除了投降,别无选择。
天下能不能就此安定,袁熙不清楚,至少中原可定,而朝廷和天子也将落入父亲袁绍之手。接下来怎么处理,更多的是权谋,而不是战场上的厮杀。
他不想掺和这些事,只想尽快离开。
“曹孟德有个遗愿,还望淳于叔叔代为转告大将军。”
“什么遗愿?”
“他要儿子曹丕陪葬。”
淳于琼愣了一下。“为何?”
“不知道,只听他刚才说对不起子修什么的,估计是与宛城之变有关吧。”
淳于琼想了想,眉心微皱,一声叹息。“果真如此的话,那小子也该死。小小年纪,竟敢谋害长兄,是人乎?”他忽然反应过来。“为何让我转告,你要去哪儿?”
“天亮之后,我就去邺城。”袁熙摊摊手。“大将军的命令,之前已经说过了。”
淳于琼欲言又止。
他虽然不够精明,却也知道袁绍那点小心思。袁熙既非长子,又不受袁绍宠爱,留在这里的确不方便。
——
大半个时辰后,战斗结束。
袁熙赶到乌巢泽畔,和袁谭相见。
袁谭满面喜色,拍拍袁熙的肩膀。“显雍,你来得真巧。将来叙功,你必是首功。”
袁熙看着被反绑着手,串成一串又一串的曹军俘虏,笑道:“兄长收获也不少。父亲能让你统领甲骑来援,可见对你的器重。”
袁谭看看四周,压低了声音,轻声笑道:“到了中原,他会更器重我。至于显甫(袁尚),能守住冀州,就算不错了。”
袁熙打量着喜形于色的兄长,暗自一声叹息。
在他的梦里,父亲袁绍惨败于官渡后,仅仅两年就郁闷而死。接下来,兄长袁谭与弟弟袁尚不仅不能齐心协力,共拒曹操,反而各据人马,为继承权打得你死我活,袁谭甚至和曹操结了婚姻。
现在曹操死了,梦里的事不会再出现了,但兄弟两人的争斗却没有结束,反而会更加激烈。最后结果如何,眼下还不得而知。
到了中原,袁谭的确会有更多的支持者,但父亲袁绍是什么心思,谁又说得准呢?
一想到这些,袁熙就觉得烦,甚至有些恐惧。
他只想带着妻子离开邺城,躲到幽州去。
身后传来一阵骚动,袁熙转头一看,两名骑兵,用绳子拖着一个浑身是水的壮汉走了过来。那壮汉一边走一边挣扎,力气极大,竟然连战马都被他拖得站立不稳。
来到跟前,袁熙认了出来。
这壮汉就是曹操身边那个勇士,应该是许褚,他隔着营栅见过。
他居然没被淹死?
“怎么了?”
“你杀了曹公?”许褚怒喝道,声音如雷,震得袁熙的脑子嗡嗡响。
一旁的袁谭也皱起了眉头。
袁熙说道:“你想报仇?”
许褚愣了片刻,又道:“你真是袁公次子?”
“在下袁熙,字显雍,眼下坐镇幽州。”
许褚一声叹息,跪倒在地。“许褚无能,未能护曹公周全,无颜苟活。请使君赐我一死。”
袁熙有点搞不清状况,回头看看袁谭。
袁谭比袁熙长几岁,这些年又一直待在袁绍身边,经历的事多,经验也丰富得多,立刻明白了许褚的意思。他轻轻将袁熙推在一旁,走到许褚面前,解开了他身上的绳子,好言相劝。
“仲康,你已经尽力了。徐他等人行刺的时候,你已经救过曹孟德一次,不可谓不尽责。但袁曹相争是天意取舍,非人力可为。我二弟出现在这里,便是天意,就算是曹孟德也算不到,轻军来袭,必死无疑。你又有什么错呢?”
许褚低着头,一言不发。
袁谭又道:“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仲康有万夫不当之勇,忠义见于天地,当顺天应人,再建功勋,将来也好荫妻封子。谭不才,敢请仲康为左右,可否?”
许褚抬起头,打量着袁谭,又看了一眼袁熙。“败军之将,不敢言勇。褚随曹公,与袁公大战数合,杀人逾百,其中难免有亲属故旧想要报仇。青州美意,褚心领了,却不敢从。若幽州不弃,褚愿随幽州戍守边塞,不与中原通。”
袁谭有些失望,却不好勉强,只好含笑说道:“显雍,这可是难得的勇士,难得他愿意投你,你就不要推辞了。”
袁熙大感意外,不过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
降将总是低人一等的。许褚不仅是降将,还是曹操的同乡,现在兵败被擒,就算投降了父亲袁绍或者兄长袁谭,也难免让人看不起。
再者,父亲袁绍、兄长袁谭都有各自的部属,名士也多,许褚这样一个纯粹的武夫,几乎没有出头之日。与其如此,不如跟着自己去幽州。
他一向不受父亲器重,身边也没什么可用的人,许褚反而有机会。
既然他主动提出,自己就却之不恭了。
袁熙答应了,许褚如释重负,拜倒在地。
他随即说,他还有一些旧部,也在俘虏之中。如果袁熙愿意,他可以带着他们一起去幽州。
袁熙也答应了,随即让许褚去选人。
一会儿功夫,许褚带着近百名壮汉走了过来。这些人往面前一站,虽然手里没兵器,散发出的杀气还是让袁熙吃了一惊。他看得出来,这些人的身手或许不如许褚,却也是难得的勇士,真要让他们护着曹操杀进了大营,今天的事还真难说。
自己出动突骑是及时的,不仅挽救了战局,也救了自己一命。
怪不得兄长袁谭刚才要抢人。
有这些勇士做亲卫,在战场上活命的机会至少可以翻一倍。
袁熙想了想。“幽州寒苦,眼下也没什么战事,不需要太多的勇士,也养不起太多的人。你挑一半跟我走,剩下的跟着我兄长吧。”
许褚倒也不意外,随即挑了一半人,让他们跟着袁谭。
袁谭喜出望外,连连向袁熙致谢。
——
官渡,袁军大营。
天色微明。
袁绍坐在帐中,不动如山,心里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袁谭率部去增援乌巢,双方激战,胜负未分。
张合、高览率部去进攻曹操,打了半夜,也没结果。张高二人传回来的消息说,曹营坚固,无法攻克。郭图却坚称张合、高览就是想保存实力,不肯全力以赴,应该严令他们死战,或者让他前去指挥。
沮授据理力争,说临阵易将,是兵家大忌。眼下张合、高览虽然还没有得手,却也没有退却。既然袁谭已经截住了曹操,只要再等一会儿,就会出现重大转机。
袁绍心烦意乱。
他知道这些人各有心思,并不只是为了眼前的战事。
袁谭虽然还没有击败曹操,但曹操偷袭不成,失败已是定局。一旦消息传到官渡,曹营就有可能崩溃。
郭图想去代替张合、高览,就是想抢下这个大功。
如此一来,汝颍人就能从此战中获取最大利益,为进驻中原后争权打下基础。
沮授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坚决反对换将,好让张合、高览将攻破曹营的功劳收入囊中,为冀州人增加一些筹码。
胜负未分,他们已经在为将来的争斗做准备了。
做这些人的主公,他片刻都不能放松。
他没有接受郭图的请求,下令张合、高览继续进攻。
他不想让汝颍人势力膨胀太快,以至于失去平衡。
“大将军,青州刺史与幽州刺史兄弟联手,斩杀曹操、许攸及曹军大将乐进,首级送到。”一个士卒冲了进来,跪倒在地,将装有三颗首级的木案高高举过头顶。
血腥味弥漫在大帐中,不少人用衣袖掩住了口鼻。
袁绍却没这么做,他起身绕过大案,来到三颗首级前,仔细观察。
第一颗首级的脸不太熟悉,应该是曹操麾下的大将乐进,袁绍迅速掠过。
第二颗首级是许攸的。许攸虽然紧闭双眼,但脸庞扭曲,看得出,死之前,他依然极不甘心。
袁绍心中暗自惋惜,转头又看向第三颗。
果然是曹操。
曹操双目圆睁,满脸的不敢相信。
袁绍嘴角轻挑,随即将目光转回许攸,一声叹息。“子远,子远啊……”
郭图赶了过来,看到三颗首级,也不禁叹了一口气,随即扶着袁绍。“主公,许攸不知天命,自取其咎,罪有应得,主公万万不可过于伤心,伤了身体。”一边说,一边也抹起了泪。
袁绍泪下如雨。“子远虽一时失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可是我如何能忘却他追随我多年的功劳啊。想当年,先帝悖乱,信任阉竖,禁锢忠良,他不顾安危,随我出生入死,救了多少人,活了多少命啊……”
沮授在一旁听得真切,知道袁绍用意,却不想多听,起身说道:“主公,眼下不是伤心的时候。曹操授首,曹军士气必然大溃,可派人将首级送到阵前,交给张儁乂,让他传示曹军。”
郭图也反应过来,连忙说道:“主公,臣愿往。臣与曹营文武熟悉,可以劝他们顺天应人,为主公效劳。”
袁绍顺势答应,命郭图带着曹操的首级赶往战场,劝曹营投降。
沮授虽然知道郭图这是抢功,又要招揽曹操的部下以自强,却无法阻拦,只好闭口不言。
袁绍本人就是汝颍人,他总不能劝袁绍将曹操麾下的汝颍人全部杀光。
好在他之前已经派人通知张合、高览,无论如何不能轻易撤军,现在也算是抢到了一份功劳。
而眼下郭图去了战场,又给了他一个绝妙的机会。
沮授看了一眼逢纪,逢纪心领神会,起身走到送首级来的士卒面前。
“是谁斩下了曹操的首级,又是谁杀死了许攸和乐进,细细说来,不得有误。”
“喏。”士卒应了一声,随即将自己听到的经过说了一遍。
他是袁谭的部下,一直跟在袁谭身边,并不清楚大营里的具体经过,但他却知道袁谭一直在乌巢泽畔攻击曹军的骑兵,并没有与曹操面对面,更没有杀死曹操。
主持大营战事的是幽州刺史袁熙,杀死曹操的也是袁熙,而且是亲手。
虽然不够全面,可是听到这些,大帐里的人也都明白了。
袁谭有功,但绝不是首功,首功是袁熙的。
曹操、许攸、乐进三人,都是袁熙杀死的,曹操本人更是由袁熙亲手斩杀的。
袁谭这是混淆细节,想从中多分一些功劳。
沮授、逢纪没有挑明,只是面带不屑的微笑。
袁绍还在抱着许攸的首级抹泪,追忆当年,耳朵却听得明明白白,只是装不知道而已。
胜负已定,他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平衡汝颍系与冀州系,别让他们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大局。次子袁熙的意外介入,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袁熙立大功,总比袁谭立大功要好一些。
——
正在指挥作战的荀攸匆匆下了将台,迎上前去,隔着营栅,盯着缓缓走来的郭图。
郭图出现在战场后,双方将士就停止了攻击,看着郭图一个人提着首级,走进了曹营。
张合率领的袁军将士还没明白什么情况,不敢大意,严阵以待。
曹军将士也不清楚,只知道袁军停止了进攻,他们也抓紧时间喘口气,补充箭矢,准备再战。
只有荀攸心跳如鼓,知道大事不妙。
郭图这时候来,手里还提着一颗首级,很可能是曹操袭击乌巢失败了。
到现在还没看到乌巢火起,已经能说明一定问题。
郭图走到紧闭的营门前,举起了曹操的首级,一声叹息。“公达,投降吧。天意如此,非人力可为。”
荀攸看清了首级,险些眼前一黑。
的确是曹操的首级,不会错。
可是……就算袭击乌巢失手,以曹操的能力,至少也可以撤回大营啊,怎么就死了呢?
“郭公,这是……怎么回事?”
“待我入营,与你细说。”郭图叹息道:“仔细说来,这件事……连我也没想到。奉孝在哪儿?让他一起来,我有话要说。”
“奉孝不在营中。”荀攸让人打开营门,放郭图入营,又派人去请奉命留守大营的曹洪。
曹操死了,他们再坚持也没有意义。
如果曹昂还在,他们还可以奉曹昂为主,继续战斗,哪怕只是为了和袁绍谈谈条件也行。可是曹昂两年前战死在宛城,曹操的次子曹丕才十四岁,根本撑不起这片天。
或许,这就是天意吧。
与其如此,不如早降。
郭图来劝降,也是这个意思。大家都是汝颍人,多少能照顾一些。
这时,曹洪也收到消息,匆匆赶来。
还没说话,曹洪就看到了曹操的首级,顿时两腿一软,一屁股坐在地上,随即放声大哭。
完了,全完了。
哭了几声,曹洪突然暴怒,一跃而起,拔刀大呼。“来人,将荀攸这个通敌的叛徒宰了。”
曹洪的亲卫齐声应诺,围了过来,将郭图、荀攸二人围在中间,刀出鞘,箭上弦,杀气腾腾。
荀攸皱着眉,一言不发。
曹操要随许攸一起去偷袭乌巢时,曹洪等人就不同意,是他和郭嘉、贾诩两人力劝,这才成行。如今曹操兵败身死,曹洪要杀他,他也没什么好解释的。
或许被曹洪杀了,才是最好的结局。
郭图沉下脸,喝道:“曹子廉,公达真要是通敌,你还能坚守到现在?”
曹洪怒目而视。“他若不通敌,为何要劝曹公行此大险?如今曹公中伏身死,你又来了,不就是想劝他归降吗?”
郭图摇摇头。“我来,就是怕你们不信。仔细说起来,这事还真有些诡异。”
他随即将袁熙昨晚突然赶到官渡,送来三百甲骑后,又去了乌巢的事说了一遍。
虽然还不明白具体的情况,他却猜到了大部分的真相,如今说来,也算是合情合理,逻辑通顺。
曹洪、荀攸听了,也觉得不可思议。
袁熙来得太巧了,而且这堪称诡异的行程,就像是知道曹操要偷袭乌巢,特意去乌巢等着一般。
可是,谁能这么巧?
就算是特意设下陷阱,也未必太巧了些。但凡袁熙晚来一步,或者袁熙虽然及时赶到官渡,却没有直接去乌巢,都不会是这个结果。
能解释的,或许只有天意二字。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天意不在曹操的时候,他怎么挣扎都没用。
曹洪原本就乱了阵脚,听到郭图的解释后,更是万念俱灰。
都这样了,还打个什么劲?
曹洪随即与郭图商议,他们可以投降,但是要点时间,和诸将统一行动,以免出现意外。
郭图答应了。他来的目的,就是要将曹操的所有实力打包,收为己用,以便和冀州人一争高下。
袁绍宠爱袁尚,威胁到了袁谭,这是汝颍人不能接受的。
以前汝颍人无兵可用,冀州人占尽优势,连许攸都逼反了。如果能将曹操的人马收入囊中,汝颍人就有了足够的武力,再也不用看冀州人的脸色。
——
贾诩收到消息,匆匆赶到大营时,心中一阵阵不安。
外面的袁军虽然停止了进攻,却没有撤退,显然战事还没结束。眼下的停战看起来有些诡异,而曹洪突然召集诸将议事,就更加诡异了。
两军对垒之际,有什么好议的,守住大营,等待曹操归来,才是正理。
要议事,也是曹操主持议事啊,你曹洪算怎么回事。
等他到了大帐,看到满脸泪痕,又杀气腾腾的曹洪,再看到曹洪面前的首级,以及坐在一旁的郭图时,贾诩全明白了,不由得一声叹息。
这一次失算了。
曹操袭击乌巢失败,临阵授首,一点回旋的机会都没有了。
他和荀攸是罪魁祸首。荀攸是颍川人,有人说情,他却是新降的,而且曾用计杀死曹昂、曹安民,这次是逃不过一死了。
贾诩什么也没说,上前行礼,束手就缚。
曹洪瞪了他一眼,却没说什么,只是挥了挥衣袖,示意贾诩就座。
贾诩拱手施礼,安静地在一旁坐下。
荀攸侧过身来,将郭图刚刚说的事大略说了一遍,最后冲着贾诩使了个眼色。
“文和,朝廷那边,还要你善加劝谏。”
贾诩瞬间明白,曹洪之所以没杀他,是因为荀攸保他。
而荀攸保他,是希望他能说服天子,与袁绍合作,不要闹得不可开交。
曹操虽然将天子接到许县,但形同软禁了天子,天子对曹操的旧部是没什么好感的。相反,他和天子之间有些旧情,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当然,更重要的是张绣和他手里的那些西凉精骑。
不得不说,荀攸是聪明人,不仅多谋,更加善断,难怪当年能从董卓的大狱中脱身。
“如公达所愿。”
喜欢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