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带着骑兵,越过大河,赶往长安,与袁尚会合。
在半路上,他接到了袁绍的来信。
这封信应该是陈琳代笔,文采飞扬,情深意切。先是追述了往昔的友情,然后又夸赞了刘备最近两次的战功,将刘备夸成了战无不胜的名将一般,最后提出请求,希望他能留在中原,继续为统一天下出力,为天下百姓求太平。
总之,文字很优美,情意很真诚,目的也很明确。
袁绍愿意委任他为并州刺史,掌匈奴骑兵,协助袁尚出兵征讨不服。
万一刘备有其他想法,也可以推荐合适的人选,保证予以重用。
袁绍没有直接提陈到的名字,但意思很明显。加上袁熙那边不经意间漏出的口风,刘备已经猜到袁绍想什么。说不定这封信到他手中的时候,袁尚也接到了相关的指示,就等着和他或者陈到接触。
趁着行军间隙,刘备将张飞、陈到等人都叫到一起,将袁绍的信给他们看,征求意见。
众人面面相觑,神色各异。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明眼人都看得出,袁绍有意扶持袁尚,而袁尚的能力又非常一般,想立下战功,与袁谭抗衡,就需要接拢更多的人才。以刘备的经验和实力,加入袁尚阵营,将来做一个封疆大吏完全没什么问题。
只是问题也不小,毕竟刘备姓刘,之前也说了,要为天子守辽东。
现在变卦,转投袁氏,成什么了?
“我不管那么多。”张飞率先站起,甩甩袖子。“你要留,我就随你一起留。你要回辽东,我就随你回辽东,绝无二话。”说完,就自顾自的走了。
糜芳咂了咂嘴。“我也没什么好说的。自从兄长决定倾家相助以后,我糜氏就与府君共进退了。”
刘备鼻子一酸,觉得有点对不住糜氏一族。
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如今屈居辽东那苦寒之地,糜夫人连个孩子都没生。
他摆摆手。“诸位,我不是不信任诸位,只是想请诸位帮我出出主意,提提建议。”
孙乾和简雍互相看了一眼,轻咳一声。“我觉得可以考虑一下。辽东、乐浪山多地少,天寒地冻,土地贫瘠,负担不起太多的户口。天子迁居之后,逢时过节祭祀历代先帝,开销不少,负担很担。我等在辽东,也只能与他们一起受苦,却帮不忙。倒不如回中原,不时还能接济一些。”
简雍也缓缓说道:“公佑说得有理。府君是汉室宗亲,却支脉疏远,未曾受到恩惠。以战功授安喜尉,居然被小小督邮刁难。可是府君不计前嫌,受玉带诏讨贼,又亲早锋镝,为天子拿下辽东,也算是对得起列祖列宗了。比起刘表之流,不知高出多少。既然大将军诚意相邀,不妨考虑一二。”
两人一唱一和,为刘备找好了理由。如果刘备愿意留下,可以顺水推舟,如果刘备不愿意离下,那也没问题,算是忠心为汉,不失刘氏子弟本色,非刘表之流可比。
一旁的陈到突然说了一句。“府君,我有一个担忧。”
刘备眨眨眼睛。“叔至,这里没有外人,但说无妨。”
“袁显甫若要进军益州,可是与刘璋作战。若刘璋不肯归降,怎么办?他可是汉室宗亲。”
刘备一时也愣住了,转头看向简雍、孙乾。
为袁绍效力没事,可是要为袁绍攻击同为汉室宗亲,那就大节有亏了。
孙乾嗤的一声笑了。“叔至,你可能不知道,早在刘焉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反迹暴露。不管刘璋肯不肯降,都不是为了汉室。果真如此,何至于这么多年一点动静也没有?”
陈到有点意外。“是么?”
孙乾肯定的点点头。“我去益州时,不止听一个人说过,刘焉造作乘舆车具千余,藏在绵竹,只等宣布。不料被一场天火烧毁,连城都被烧了大半,不得不徙治成都。他在益州的野心早就暴露了,是上苍不容,让他得了恶疮而死。这样的人,哪配以汉室宗亲自居。”
听了孙乾的介绍,陈到很是意外。
他平时还真没听到过这样的消息,不过他不怀疑孙乾,孙乾奉刘备之命去益州,所见所闻肯定有所本。
排除了宗室相攻这个隐患,就没有其他的障碍了,问题再次回到是否要接受袁绍邀请上。
刘备迟疑不决。
他也看出来了,除了他本人心动之外,其他人也都很心动,想留在辽东为天子效忠的人几乎没有。
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没在汉朝做过官,没拿过朝廷俸禄,不存在欠朝廷恩情的事。心理上或许会有些留念,但这点留念完全无法和回到中原的诱惑相提并论。
道义和利益,有时候很难两全。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要大节不亏,利益还是很重要的。事到如今,汉家天命已终,人心丧尽,理当退居偏僻,怨不得别人。
要怨,就怨桓灵二帝吧,是他们亲小人,远贤臣,重用阉人,才导致天下大乱,二京焚毁。
“我再思量思量。”刘备有些沮丧。
不管怎么说,他还是刘氏子弟,面对此情此景,自然与他人不同,没那么容易做出选择。
其他人只要决定是不是跟着他就行,他要考虑的却更多。
这次选择不仅关系到道义,更关系到生死。
袁尚能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是他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如果袁尚最后败了,就算袁谭不会追究他,也不会再将之前的情义当回事,打入另册,不予重用。今天袁绍答应的这些条件,很可能就成了一场空。
这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偏偏这又是他不擅长的问题。
他能在危险来临之际嗅到味道,却无法在形势没有分明之际看出趋势,否则当初也不会在袁绍与曹操对峙官渡的时候远走荆州。
他很羡慕袁熙,袁熙身边有郭嘉、贾诩那样高明的谋士,他身边却一个能帮他出主意的也没有。
突然之间,他想起了陈到的猜想。
有没有一种可能,袁熙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既然如此,何不问问袁熙的态度?
毕竟在某种程度上,他也算是袁熙的部下,继续追随袁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喜欢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