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的夏天,太阳像是被钉死在天上。
毒辣的光直直砸下来,把龟裂的田埂烤得发烫,赤脚踩上去能烫出燎泡。苏晚跪在田埂边,指尖抠进地里,指甲缝里塞满了掺着沙砾的干土,硌得指腹生疼,却连一丝潮气都捻不起来。
三个月了,天上没掉过一滴雨。
去年种下的谷穗早成了枯草,穗子干瘪得像老人的胡须,风一吹就簌簌掉渣。她望着自家那几亩地,地里的裂缝能塞进拳头,去年冬天丈夫林生临走时翻好的土块,如今硬得像石头,敲上去能听见沉闷的回响,像敲在人的骨头上。
“咳咳……咳……”
里屋传来公公剧烈的咳嗽声,一下接一下,像破旧的风箱被生生扯断了簧,每一声都带着撕裂般的疼。苏晚猛地站起身,膝盖压在滚烫的土块上太久,起身时一阵发麻,踉跄了两步才站稳。她的粗布裙角扫过田埂上枯死的谷穗,发出细碎的断裂声,那声音轻得像叹息,却又重得像砸在她心上的锤。
她快步往家走,脚底的水泡磨破了,泥水混着血黏在鞋底,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可她顾不上,满脑子都是公公那张蜡黄的脸——颧骨高高凸着,眼窝陷成两个黑窟窿,只有喘气时胸口微弱的起伏,能证明那还是个活人。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浓重的草药味混着汗馊气扑面而来,呛得人鼻腔发酸。婆婆歪在炕角,背靠着冰冷的土墙,嘴唇干裂得起了层白皮,像晒硬的纸。看见苏晚进来,她浑浊的眼睛动了动,眼珠上蒙着层灰翳,声音哑得像磨砂纸擦过木头:“晚丫头……还有吃的吗?你公公他……他快撑不住了。”
公公躺在炕的另一头,盖着一床打满补丁的破絮,那絮子里的棉线早就朽了,露出灰黑的棉絮,像一团团脏雪。他的胸口起伏得越来越微弱,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像是有什么东西堵着,吐不出,咽不下。
苏晚喉头哽得厉害,她张了张嘴,想摇头,又怕他们看见自己眼里的泪,赶紧别过脸去,用袖子蹭了蹭眼角。袖子磨得脸生疼,那点湿痕却怎么也蹭不掉。
“造孽啊……”婆婆突然低低地哭起来,声音压抑得像闷在罐子里,“这日子没法过了,真不如死了干净……”
“娘!”苏晚急忙打断她,声音发颤,“别胡说!林生快回来了,他说了,挣够了钱就回来给我扯红绸子,还要添两亩水田呢!”
这话她说得没底气,连自己都骗不过。前几天去镇上换粮时,她听见杂货铺的掌柜和人闲聊,说今年灾情重,镇上的木器坊早就歇了业,老板卷着钱跑了,好多工匠饿死在路边,官府贴了告示,却连收尸的人都没派。
林生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未知数。
可她不能说。这家里的天早就塌了,她要是再撑不住,公婆怕是真的要跟着去了。
夜里,苏晚抱着膝盖坐在灶门前。灶膛里的火早就熄了,只剩下点余温,映着她清瘦的脸。里屋公婆的呻吟声断断续续传出来,像虫子一样钻进耳朵里,搅得她心头发慌。胃里空得发疼,像是有无数只手在里面抓挠,抓得她一阵阵发晕。
她摸了摸藏在衣襟里的那支银簪。簪子是她嫁过来时娘给的陪嫁,簪头雕着朵小小的缠枝莲,被她摩挲了三年,边角早就磨得光滑。这是这个家里最后一点值钱的东西了——上次林生带回来的碎银早就花光了,能当的东西也都当了,现在只剩下这支簪子,被她贴身藏着,像藏着最后一点念想。
天亮时,苏晚攥着那支银簪去了镇上。
镇子比村里更像个炼狱。街面上到处是面黄肌瘦的人,有的躺在墙角,嘴唇干裂,眼睛半睁着,已经没了气息;有的拄着棍子,有气无力地走着,看见路过的马车就扑上去,却被车夫一鞭子抽开,留下一道血痕。
当铺的掌柜是个胖老头,眯着眼掂了掂银簪,又用指甲刮了刮簪头,撇着嘴给了二十文钱。“如今这光景,也就这价了。”他把钱拍到苏晚手里,不耐烦地挥手,“快走快走,别挡着我做生意。”
苏晚捏着那二十文钱,手指抖得厉害。这点钱,在平时能买三斤糙米,可现在粮价飞涨,只能买一斤多点,掺上野菜,撑不过三天。
她在镇上漫无目的地走,太阳越升越高,晒得她头晕眼花。路过一家包子铺时,她闻到里面飘出的肉香,肚子“咕噜”叫了一声,口水顺着嘴角流下来,她赶紧用袖子擦掉,像做了什么丢人的事。
街角,一个穿得还算体面的婆子正拉着个年轻姑娘往巷子深处走。那姑娘哭得满脸通红,挣扎着不肯走,婆子却不耐烦地推搡她:“哭什么?能换口吃的,已是你的造化!多少人想进那门还进不去呢!”
苏晚的心猛地一跳。
她知道那巷子里是什么地方。镇上最末等的窑子,门总是虚掩着,门楣上挂着块褪色的红绸子,风一吹就耷拉下来,像条血舌头。里面飘出廉价的脂粉味,混杂着男人的哄笑和女人的啜泣,以前她路过时,总要绕着走,觉得那是世间最肮脏的地方。
可现在,那虚掩的门后,仿佛藏着能救命的粮食。
她站在巷口,风吹起她洗得发白的粗布裙摆,裙摆上打了好几个补丁,都是用碎布拼的,像一面破败的旗子。她想起林生临走时的样子——他穿着那件浆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拍着她的肩,笑得露出两排白牙:“晚晚,等我回来,咱就把日子过起来。”那时他眼里的光,亮得像天上的星星。
她又想起公婆待她的好。刚嫁过来时,她不会做针线活,婆婆就手把手教她,夜里还把好吃的偷偷塞给她;公公话少,却总在她下地回来时,默默把水缸挑满。
她甚至想起自己曾在村口的土地庙前许愿,跪在泥地里磕了三个响头,求菩萨保佑她和林生白首偕老,侍奉公婆百年。
可菩萨没听见她的愿。
当她从巷子里走出来时,天已经黑透了。
她手里提着一小袋糙米,还有两个干硬的窝头,口袋里还剩几十文钱——那是她用自己换的。脸上的泪痕被风吹干了,留下一道道僵硬的痕迹,像画上去的疤。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布裙,不知何时沾上了一块深褐色的污渍,怎么拍也拍不掉。
她不敢抬头看天上的月亮。月亮很圆,亮得刺眼,像林生临走时看她的眼睛。她只低着头往家走,脚下的路坑坑洼洼,像是永远也走不完。鞋底的血泡又磨破了,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可她感觉不到疼,心里的疼早就盖过了一切。
快到村口时,她遇见了村西头的王大娘。王大娘挎着个空篮子,看见苏晚,浑浊的眼睛亮了亮:“晚丫头,你这是从镇上回来?换着吃的了?”
苏晚点点头,把手里的米袋往身后藏了藏,声音低得像蚊子哼:“嗯,换了点。”
王大娘的目光在她身上扫了一圈,落在她裙摆的污渍上,眼神突然变得复杂起来,叹了口气:“丫头,你……唉,也是没办法。”她没再多说,只是拍了拍苏晚的胳膊,转身走了。
苏晚站在原地,看着王大娘的背影,突然觉得浑身发冷。那声叹息像根针,轻轻一下,就刺破了她强撑的体面。
她加快脚步往家赶,推开家门时,婆婆正站在院子里张望,看见她手里的米袋,眼睛里终于有了点光:“可算回来了!你公公刚才又晕过去了,我正急得没办法……”
苏晚把米袋递给婆婆,没说话,转身去灶房烧水。她蹲在灶门前,往灶膛里添柴,火光照在她脸上,映出一片麻木。她不敢看自己的手,那双手刚才还在做着最肮脏的事,现在却要淘米、做饭,喂饱她想守护的人。
水开了,她把米倒进去,米太少,只能多掺点野菜。野菜是她前几天在坡上挖的,有点苦,还有点涩,可现在,这已经是难得的吃食了。
饭做好时,公公醒了。婆婆把粥端过去,用勺子一点点喂他,嘴里不停地说:“慢点喝,有米,能活命了……”
苏晚坐在灶房的门槛上,看着他们,手里攥着那个干硬的窝头,却怎么也咽不下去。胃里一阵阵翻江倒海,不是饿的,是恶心。她想起巷子里那个满脸横肉的老鸨,想起那个掐着她胳膊的男人,想起那股令人作呕的脂粉味……
她冲到院子里,扶着墙干呕起来,吐出来的只有酸水,呛得她眼泪直流。
“晚丫头,你咋了?”婆婆听见动静,走出来问。
“没事,娘,”苏晚用袖子擦了擦嘴,勉强挤出个笑,“可能是风吹着了。”
婆婆看了她一眼,没再问,转身回屋了。苏晚知道,她大概也猜到了些什么,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谁也不愿捅破那层纸。
从那天起,苏晚隔三差五就会去镇上。有时是清晨,天还没亮就出门;有时是深夜,踩着月光回来。每次回来,总能带回些吃的,有时是米,有时是粗粮,偶尔还能换回几文钱,给公公抓副便宜的草药。
公婆的气色渐渐好了些,能下地走动了,只是看她的眼神,渐渐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不再像从前那样拉着她的手说贴心话,有时甚至会刻意避开她的目光,吃饭时也总是默默地扒着碗里的饭,没人再提起林生,也没人问她在镇上过得好不好。
苏晚不在意。她只想让他们活着,等林生回来。只要林生回来了,一切就都好了。他会明白的,他那么疼她,一定会明白她的不得已。
她把自己藏在深夜里,在灶房的水缸边一遍遍洗着身上的污秽。冷水冻得她骨头疼,可她总觉得洗不干净,那股脂粉味像是钻进了骨头缝里,怎么搓也搓不掉。她不敢照镜子,怕看见自己眼里的光一点点熄灭,怕看见那张曾经被林生夸过“好看”的脸,如今变得面目全非。
她常常在梦里回到刚嫁给林生的时候。那时也是夏天,地里的麦子刚割完,空气里飘着麦香。林生牵着她的手,走在洒满月光的田埂上,他的手很暖,掌心有层薄茧,却很有力。他说:“晚晚,我这辈子都会对你好,不让你受委屈。”
梦醒时,只有冰冷的月光透过窗棂,照在她空荡荡的床上。灶房里传来公婆熟睡的鼾声,那么安稳,却衬得她的世界一片荒芜。
她摸出藏在枕头下的银簪,簪头的缠枝莲硌着掌心,冰凉的触感让她稍微清醒了些。她把簪子紧紧攥在手里,直到指节发白——这是她唯一的念想了,是她在这无边的黑暗里,攥着的最后一点光。
只要等林生回来就好了。
她一遍遍对自己说,像是在念咒语。
可她不知道,有些等待,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空。有些光,一旦灭了,就再也亮不起来了。
窗外的风还在吹,刮过院角那棵枯死的老槐树,发出呜呜的声响,像谁在哭。苏晚抱着膝盖,缩在冰冷的床上,睁着眼睛,看着黑暗一点点吞噬这个屋子,也吞噬掉她心里最后一点微弱的希望。
喜欢一天一个短篇虐文故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一天一个短篇虐文故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