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苗长到半人高时,茎秆开始拔节,青绿色的秆子顶着几片宽叶,风一吹就往一边斜 —— 这是拔节期的紧要时候,要是不赶紧固根防倒,一场大风就能把苗吹折,半年的辛苦就白费了。晋北有 “拔节不固根,秋收一场空” 的老话,雁归村的村民们,比往年更上心这件事。
老村长扛着捆晒干的玉米秸秆,往阳坡地走,秆子在肩上晃着,发出 “沙沙” 的响:“晚秋,按老规矩,得给糜苗‘搭架子’,用玉米秆插在苗行两边,再用稻草捆住秆子,能挡住大风。” 他蹲在地里,把玉米秆斜着插进土,间距刚好能护住两株糜苗,“你看,这秆子得插半尺深,不然风一吹就倒,反而会戳伤苗秆。”
苏晚秋跟着学,手里的玉米秆插得又稳又直,她还特意把秆子顶端削尖,免得刮伤苗叶:“村长,咱们还得给苗培土吧?我听陆知青说,培土能让根系扎得更深,就算刮风,也不容易把根拔起来。” 她拿起小锄,顺着苗根扒拉土,把土堆在茎秆底部,堆成个小土堆 —— 这样既能固根,又能挡住地里的杂草,一举两得。
“三姐,我来帮你捆稻草!” 苏小石头拎着捆稻草跑过来,小手里还攥着根细麻绳。晚秋教他怎么轻捆:“别捆太紧,不然会勒伤茎秆,松松绕两圈就行,只要能把玉米秆和糜苗连在一起,挡住风就好。” 小石头学得认真,蹲在地里一点点绕稻草,偶尔捆紧了,还会赶紧松开重捆,生怕伤了糜苗。
陆承泽背着布包,在地里量着培土的高度:“晚秋,农书里说,拔节期糜苗的培土高度要在五厘米左右,太高会闷根,太低又起不到固根作用。而且咱们用玉米秆搭架,间距要保持在三十厘米,这样既能通风,又能抗风,比密着插秆子管用。” 他从布包里掏出张画着支架示意图的纸,递到村民手里,“你们看,这样的三角支架最稳,风从哪边吹都不怕。”
张婶带着几个媳妇,在邻地里捆秆子,手里还拿着个布包,里面装着草木灰:“培土后撒点草木灰,能补钾肥,让茎秆长得更粗,不容易被风吹折。我婆婆说,草木灰还能防地下虫,免得虫子咬断根系,苗就倒了。” 她撒灰的动作很匀,每株苗根旁都撒一小撮,不多不少,刚好能覆盖住培土的土堆。
李大夫也来帮忙,背着药箱在地里转,手里拿着个小锤子,轻轻敲了敲糜苗的茎秆:“茎秆发脆的,得多撒点草木灰,要是发现茎秆上有小坑,可能是被虫蛀了,得赶紧用烟杆水浇根。” 他刚在几株茎秆发脆的苗根旁多撒了把草木灰,还叮嘱村民们多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说。
就在大家忙着防倒伏时,张婶家的儿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娘!晚秋姐!公社分农家肥了,可张富贵说咱们村的地肥,只给咱们分了两车,剩下的都拉去红旗村了!”
“啥?两车?” 张婶手里的草木灰包 “啪” 地掉在地上,“咱们村二十多亩糜子,拔节期最需肥,两车肥连半亩地都不够浇,这不是故意刁难咱们吗?” 农家肥是公社统一发酵的,按土地亩数分配,雁归村和红旗村亩数差不多,本该分同样多的肥,张富贵明显是在克扣。
村民们也都急了,有的放下手里的活就要去公社找说法,有的气得直骂张富贵缺德。晚秋拦住大家:“别冲动!咱们先去公社看看,要是真克扣了,咱们就拿分配标准跟他理论,再找公社干部评理!” 她让陆承泽赶紧去拿之前抄的《公社农家肥分配细则》,又让李大夫帮忙找了块土壤样本 —— 雁归村的地多是沙土地,肥力本就比红旗村的黑土地差,更需要农家肥,这就是最好的证据。
赶到公社的肥场时,张富贵正指挥着人把农家肥往红旗村的马车上装,雁归村的两辆马车孤零零地停在旁边,只装了小半车肥。“张富贵!你凭啥克扣咱们的肥?” 晚秋冲过去,指着肥场里的分配表,“细则上写得明明白白,按亩数分肥,咱们村和红旗村亩数一样,为啥他们拉五车,咱们只分两车?”
张富贵把双手一背,三角眼一斜:“我看你们村的糜苗长得壮,不用那么多肥!红旗村的苗弱,得多补点肥,这是我跟公社干部商量好的,你少管闲事!”
“商量好的?” 陆承泽把《分配细则》递到肥场管理员面前,“同志,您看,细则里根本没‘苗壮少分肥’的说法,反而写着‘沙土地需多分配农家肥,补充肥力’。咱们村的地多是沙土地,比红旗村的黑土地更需肥,张副主任这是违规分配!” 他又把李大夫带来的土壤样本递过去,“您看,这是咱们村的土,沙粒多,肥力差;这是红旗村的土,黑土多,肥力足,谁更需肥一目了然。”
管理员接过样本和细则,仔细看了看,脸色沉了下来:“张副主任,你这分配确实不合规,赶紧把多给红旗村的肥卸下来,按亩数分给雁归村!”
张富贵没想到管理员会帮着雁归村,急得脸都红了:“我…… 我是为了公社的收成!红旗村的苗弱,不多给肥,到时候减产了怎么办?”
“减产也不能违规分配!” 管理员板着脸,“要是雁归村的糜苗因为缺肥减产,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赶紧卸肥!” 旁边红旗村的村民见管理员发了话,也不敢再装肥,只能把多装的肥卸下来。
张富贵没辙,只能悻悻地让雁归村的马车装肥。村民们忙着装肥,晚秋趁人不注意,悄悄从空间里舀了点灵泉水,混在自己家的肥车里 —— 灵泉水能促进肥料吸收,让糜苗长得更壮,还不会被人发现。
等装完肥回到村,天已经擦黑了。村民们忙着往地里运肥、施肥,农家肥的腐殖香混着糜苗的青草香,飘满了整个阳坡地。张婶一边施肥一边说:“有了这肥,咱们的糜苗肯定能长得更壮,再加上咱们防倒伏的法子,秋天准能丰收!”
晚秋蹲在地里,把农家肥均匀地撒在苗根旁,看着糜苗在晚风中轻轻晃动,心里踏实了不少。苏小石头坐在肥车上,手里拿着根玉米秆,小声说:“三姐,等糜苗长到一人高,咱们是不是就能吃新糜子了?” 晚秋摸了摸他的头,笑着点头:“是,等秋天收了糜子,咱们就熬新糜子粥,蒸新糜子窝头,让你吃个够。”
喜欢饥荒年代种田忙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饥荒年代种田忙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