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对顺治、孝庄的处置谕旨,如惊雷乍响,迅速传遍朝野,引发轩然大波。
文人士子群体中,虽有少数迂腐之辈私下议论皇帝手段酷烈,恐伤 “圣德”,但绝大多数亲历甲申国难、饱尝家破人亡之痛的北方士民,无不拍手称快,直呼 “大快人心”。在他们看来,对待倾覆王朝、涂炭生灵的首恶元凶,本就该如此雷霆处置,这才是堂堂天朝应有的气象,既告慰了殉国忠魂,也彰显了华夏风骨。这一决断极大凝聚了民心,彻底粉碎了天下人对清廷残余势力的最后幻想,让 “扫清胡氛、复我华夏” 的信念深入人心。
消息传至草原,那些此前尚存观望之心、甚至暗中与科尔沁残部勾连的蒙古部落,无不心惊胆寒。大明皇帝连昔日敌国太后都敢依法严惩,其铁腕手段可见一斑,自身若再迟疑观望,恐遭灭顶之灾。此前暗藏的侥幸心理瞬间烟消云散,各部落归顺大明的步伐骤然加快,纷纷遣使入盛京,表达臣服之意。受此影响,漠南都护府的筹建工作一路顺遂,北疆秩序迅速趋向稳定。
正当盛京事务初步理顺,朱慈烺着手推进辽东重建与民生安抚之际,来自漠北肯特山的捷报,终于跨越千山万水抵达御营。
使者风尘仆仆,满面风霜却难掩亢奋之色,在御前呈上了一个层层包裹、严密保护的锦盒,以及萨仁格日勒与巴特尔的联名奏章。奏章中详细禀明了前因后果:萨仁格日勒以民族大义与家国安宁为念,苦心劝说巴特尔认清时势;巴特尔深明利害,最终决定弃暗投明,率部全体归顺大明。而那锦盒之中,正是失踪已久、象征天下正统的传国玉玺 —— 玉质温润,篆文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个鸟虫篆字古朴苍劲,历经岁月仍熠熠生辉。
当玉玺在御前被内侍小心翼翼取出,逐一验证无误时,纵然是久经风浪、心境沉稳的朱慈烺,也难掩心中激荡的激动与感慨。传国玉玺乃天命正统之象征,自乱世遗失后,多少帝王梦寐以求而不得。如今它失而复得,不仅为大明中兴披上了神圣的天命光环,更向天下昭示了 “天道归明” 的正统所在,其蕴含的政治意义无可估量。
“好!好!好!” 朱慈烺连呼三声,脸上露出久违的由衷笑容,语气中满是赞许,“萨仁格日勒公主深明大义,以一己之力促成巴特尔部归顺,功在社稷;巴特尔弃暗投明,识时务、顺天意,亦有大功!传朕旨意:重赏巴特尔部全体部众,划拨漠南丰美草场供其休养生息,妥善安置家眷;册封萨仁格日勒为和硕公主,位同亲王之女,赏赐珍宝无数!待其随驾回京,朕另有加恩!”
旨意既下,朱慈烺当即下令,将传国玉玺重现于世的消息昭告天下,并择选吉日,在南京太庙举行隆重的告庙仪式,向列祖列宗禀报这一盛事。消息传开,天下沸腾,朱慈烺的个人威望与大明的正统性被推向顶峰,四海之内,无不臣服。
辽东光复,漠南底定,传国玉玺重归汉家。至此,北疆绵延数百年的烽烟基本平息。朱慈烺以绝对的武力震慑、果决的政治手腕与深远的战略布局,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北方边患,为大明北疆奠定了长期安定的坚实基础。
内忧外患皆除,北疆无虞。朱慈烺的目光,终于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向那片广阔无垠的蔚蓝海洋。他心中那个 “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臣” 的宏大梦想,正待扬帆起航。在陆上征程暂告段落之后,大明帝国的车轮缓缓转向海洋,一个全新的、波澜壮阔的海洋时代,即将拉开序幕。
喜欢日曜南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日曜南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