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早上的食堂里,蒸汽裹着包子的香味飘满大厅,学生们排着队打饭,餐盘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林辰端着餐盘找座位时,看到食堂的刘阿姨正靠在打饭窗口的墙边,一手按着上腹部,眉头皱得紧紧的,连手里的抹布都忘了拧干。
“刘阿姨,您胃不舒服?” 林辰快步走过去,把餐盘放在旁边的台子上,目光落在刘阿姨按胃的手上 —— 她的指节泛白,按的位置正是胃脘处。
刘阿姨直起身,勉强笑了笑,声音有点虚:“可不是嘛,这几天食堂忙,早上四点就起来揉面,中午顾不上吃饭,晚上又累得没胃口。昨天煮面条时,胃突然疼起来,冷汗都冒了,贴了暖宝宝也没好多少,今天连包子都不敢多吃。”
苏晓冉端着豆浆走过来,听到这话,赶紧从背包里掏出个布包:“刘阿姨,我们昨天听打印店陈叔说您胃不好,特意带了调理脾胃的药材。林辰说山药、白术、茯苓配着用,能补脾胃,正好适合您。”
胖子啃着肉包凑过来,嘴里还嚼着东西:“刘阿姨,我妈之前也总胃痛,就是用山药煮粥喝好的,比吃胃药舒服多了 —— 您要是不嫌弃,我中午帮您煮?”
刘阿姨愣了一下,眼眶有点热:“谢谢你们,这怎么好意思呢?我本来想周末去药店买盒胃药,可食堂离了人不行,学生们还等着吃热乎饭呢。”
林辰让刘阿姨坐在食堂角落的空桌前,伸手搭在她的手腕上。脉象偏细,按下去才能感觉到微弱的跳动。“刘阿姨,您这是脾胃虚弱,” 他收回手,语气很稳,“长期吃饭不规律,加上操心食堂的事,‘思伤脾’,脾胃运化不动,才会胃痛、没胃口。孙思邈在《千金方》里说‘脾胃弱则食不化,当以山药补之,白术助之’,咱们用这两味药加茯苓煮水喝,再按按足三里和中脘穴,很快就能缓过来。”
苏晓冉打开布包,里面的山药片透着雪白,白术是浅棕色的薄片,茯苓块带着淡淡的土黄色:“山药要煮二十分钟,白术和茯苓煮十五分钟就行,煮好后可以当茶喝,也能加在粥里,不影响味道。”
胖子拍着胸脯:“煮水的事交给我!食堂后面有个小砂锅,我中午趁学生少的时候煮,保证不耽误您干活。”
刘阿姨点点头,脸上露出点笑意:“那就麻烦你了,小伙子。我这胃要是好了,下次给你们做红糖馒头,甜丝丝的,补气血。”
林辰蹲在刘阿姨身边,开始按穴位。先按足三里,在膝盖外侧下方,用拇指轻轻打圈:“刘阿姨,有点酸胀忍一下,这穴是‘胃的保健穴’,能补脾胃,治胃痛最管用。”
刘阿姨闭着眼 “嗯” 了一声,慢慢松开了按胃的手:“酸完真舒服,刚才揪着疼的地方,好像松了点,没那么胀了。”
“再按中脘穴,” 林辰的手指移到刘阿姨的上腹部正中,“这穴能暖胃,您平时胃不舒服时,按两分钟就能缓解,比贴暖宝宝管用。”
正按到一半,排队打饭的队伍里传来动静。赵天宇端着餐盘走过来,看到林辰在给刘阿姨按穴位,脚步顿了顿。他没像之前那样绕开,反而走到旁边的桌子坐下,目光偶尔往这边扫过来,手里的筷子也慢了些。
胖子端着煮好的药汁跑过来,砂锅还冒着热气:“刘阿姨,药水煮好了,您尝尝温度,不烫再喝。”
苏晓冉拿过干净的杯子,倒了半杯药汁,递到刘阿姨手里。刘阿姨抿了一口,眉头舒展开:“这水甜甜的,一点都不苦,比我想象的好多了 —— 喝下去胃里暖暖的,好像有股热气在转。”
林辰闭上眼睛,默默念起祝由术里治胃痛的咒语:“脾胃和,食气消,胃痛止,消化调。” 念到第三遍时,脖子上的太极玉佩悄悄热起来,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指尖渗进刘阿姨的胃脘,她的脸色明显好了些。
“现在胃不疼了!” 刘阿姨惊喜地说,伸手摸了摸胃的位置,“刚才还揪着疼,现在居然舒服了,连胃口都好像开了点,想再吃个包子。”
赵天宇坐在旁边,看着刘阿姨拿起包子咬了一口,眼神里少了之前的不屑,多了点认真。他放下筷子,犹豫了一下,朝林辰这边开口:“林辰,你用的山药,除了补脾胃,还有别的作用吗?”
林辰愣了一下,转头看向他:“山药还能补肺气,要是有人总咳嗽、没力气,用山药配莲子煮水喝也管用。《千金方》里记载,山药‘补而不燥’,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吃了都不会上火,很温和。”
赵天宇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飞快地记了几笔。他没再多问,却把餐盘往这边挪了挪,离得更近了些,偶尔还会看一眼刘阿姨手里的药杯。
苏晓冉把剩下的药材装在小布袋里,递给刘阿姨:“刘阿姨,这药材您每天煮一次,喝三天,煮的时候可以加几颗红枣,甜甜的更好喝。您记得按时吃饭,哪怕每次吃一点,也别饿着胃。”
林辰补充道:“您早上揉面时,可以先喝杯温粥垫垫,中午忙完了,找时间坐下来吃口热饭,别总想着攒到晚上 —— 脾胃得慢慢养,急不来。”
刘阿姨接过布袋,小心地放进围裙口袋里,转身从打饭窗口拿了两个红糖馒头:“这馒头刚蒸好,给你们当点心吃。谢谢你们帮我治好了胃痛,不然我这几天真不知道该怎么熬。”
几人推辞不过,只能收下。离开食堂时,赵天宇突然跟了上来:“林辰,上次你说的桔梗和甘草,是不是也能加在粥里喝?我奶奶最近总咳嗽,吃了药也没好。”
林辰停下脚步,心里有点意外,却还是认真回答:“可以的,桔梗和甘草煮水,加在小米粥里,能润肺止咳,还不刺激嗓子。您要是有空,可以给奶奶试试,记得煮的时候用小火,别煮太久。”
赵天宇点点头,把小本子又翻了一页,记上 “桔梗甘草 + 小米粥”。他抬头时,眼神比之前柔和了些:“谢谢,要是管用,我再跟你说。” 说完,他转身往教学楼走,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些。
“你看赵天宇,” 胖子晃着手里的红糖馒头,笑着说,“现在居然主动问奶奶的咳嗽,之前可不是这样的 —— 这是真信中医了吧?”
苏晓冉咬了口馒头,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是慢慢相信了,毕竟刘阿姨和陈叔都是实实在在的例子,他想不信都难。”
林辰笑了笑,没多说什么。他抱着剩下的药材,往张教授的办公室走 —— 昨天张教授说,要跟他聊《黄帝内经太素》里 “脾胃为后天之本” 的记载,他正好把刘阿姨的情况跟教授说说。
走到办公室门口,林辰敲了敲门,听到 “进来” 的声音后推门进去。张教授正坐在书桌后,手里捧着本封面更旧的线装书,书页上还夹着泛黄的书签。
“来得正好,” 张教授指了指桌前的椅子,把线装书推过来,“这是本残缺的《脾胃论》,里面说‘脾胃伤则百病生’,正好跟你今天调理刘阿姨的情况对上。你说说,为什么选山药、白术、茯苓这三味药?”
林辰凑过去看,书页上的字迹虽然模糊,但 “养脾胃莫先于山药” 这行字很清晰。他想起早上给刘阿姨按穴位的场景,开口道:“刘阿姨不仅脾胃弱,还总没胃口,山药能补脾胃还能开胃,白术能帮脾胃运化,茯苓能健脾还能祛湿 —— 这三味药配在一起,补而不燥,还能解决她‘食不化’的问题,正好符合《千金方》里‘温和养脾’的说法。”
张教授眼里闪过赞许,点了点头:“你能根据刘阿姨的具体情况选药,而不是生搬硬套方子,这才是中医的‘活’。这本《脾胃论》你先拿去,里面还有关于‘食养脾胃’的记载,比如‘粥养脾胃最宜’,下次可以跟刘阿姨说说,让她多喝些小米粥、山药粥。”
林辰接过书,心里满是感激:“谢谢张教授,我一定好好看。”
离开办公室时,正午的阳光正好,洒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暖融融的。林辰抱着《脾胃论》和药材,往食堂走 —— 他想跟刘阿姨说 “食养脾胃” 的事,顺便帮胖子看看砂锅煮得怎么样。
刚走到食堂门口,就看到刘阿姨正在给学生打粥,脸上带着笑意,再也没有之前的愁容。看到林辰,她笑着挥手:“小林,快来尝尝我煮的山药粥,加了红枣,甜丝丝的,可好喝了!”
林辰走过去,接过刘阿姨递来的粥碗。粥里的山药软糯,红枣的甜味刚好,喝下去胃里暖暖的。赵天宇也在打粥的队伍里,看到这一幕,主动开口:“刘阿姨,您的胃好了?”
刘阿姨笑着点头:“托小林的福,喝了药汁,按了穴位,现在胃不疼了,还能喝一碗粥呢!”
赵天宇没再多说,却在打粥时多要了一勺山药,转身离开时,还朝林辰这边看了一眼,轻轻点了点头。
林辰喝着粥,心里满是暖意。他掏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脾胃弱,以山药白术茯苓补之;食养更宜粥,温和护脾胃;医道不只是药方,更是把‘养’放进日常,让每个人都能在烟火气里找回健康。”
写完,他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玉佩带着淡淡的暖意。阳光透过食堂的窗户照进来,落在粥碗里,闪着细碎的光。林辰突然明白,中医的传承,不只是在医书里,在药材里,更在食堂的粥香里,在刘阿姨的笑容里,在赵天宇慢慢改变的眼神里 —— 这份带着温度的信任,才是医道最珍贵的部分,也是它能一直传承下去的力量。
喜欢太极医道传承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太极医道传承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