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缕丹火迎风便涨,瞬间化作一片混沌色的火海,并非炽热难当,反而带着一种冰冷、归墟、却又孕育无限生机的矛盾气息。火海与血色巨掌悍然相撞!
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那足以湮灭星辰的血色巨掌,在接触到混沌火海的瞬间,竟如同冰雪遇阳春般迅速消融、瓦解,其中的血煞法则、造化之力,尽数被那奇异的火焰焚烧、同化!
“什么?!”玄骨老祖瞳孔骤缩,脸上首次露出骇然之色。他感觉自己的道则、法力,在那火焰面前竟如此不堪一击!
“此地施展不开,天外一战!”陈承安声音清冷,混沌火海一卷,裹挟着震惊不已的玄骨老祖,直接撕裂虚空,冲入了无尽星空之中。
地面上的万千修士只能仰头望去,只见九天之上,时而混沌光芒大盛,映照诸天;时而血色厉芒挣扎,搅动星河。恐怖的能量波动即便隔着无尽距离,依旧让人心旌摇曳,难以自持。那是远超他们理解范畴的战斗。
约莫一炷香后,天际的异象骤然平息。
一道青光悠然落下,重新显化在九重讲道坛上,依旧是那身青袍,纤尘不染,面色平和,仿佛只是出去散了个步。
而在陈氏道场边缘,一处空地上,一团混沌色的火焰无声无息地燃烧着,火焰之中,隐约可见一个模糊的人形在挣扎、咆哮,却无法挣脱分毫,一身造化境巅峰的滔天修为,被彻底镇压封印!
正是那不可一世的血煞老祖玄骨!
全场,死一般的寂静。
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坛上那道年轻的身影上,充满了无与伦比的敬畏、震撼与狂热。
一位造化境巅峰的强者,被他如此轻描淡写地镇压了?用的,似乎还只是其丹道之火的威力!
陈承安拂了拂衣袖,仿佛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目光再次扫过下方寂静的万千修士,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丹道,非仅救人之术,亦是护道之法,更是直指本源之途。”
“今日,便与诸位论一论,这丹中之‘道’。”
经历了这番插曲,再无人敢有丝毫质疑与小觑。整个道场肃穆无比,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准备聆听这注定将载入修行界史册的讲道。
陈承安盘膝坐于蒲团之上,周身开始弥漫出玄之又玄的道韵,声音如同大道纶音,缓缓响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丹道亦然,始于混沌,分于阴阳,化于五行,成于万物生机……”
他的讲道,正式开始。混沌不灭火在他身后若隐若现,仿佛在印证着他的无上丹道。
镇压血煞老祖的插曲,非但没有削弱讲道的气氛,反而将现场推向了肃穆与期待的顶点。万千修士屏息凝神,目光灼灼地聚焦于九重高坛之上那道青袍身影。天地间,仿佛只剩下风吹过旗幡的猎猎作响,以及那无形却弥漫开来的、玄奥莫测的道韵。
此刻的陈承安盘膝坐于中央蒲团,神色平和,眼眸开阖间,似有星河生灭,宇宙轮转。他并未急于开口,而是先轻轻一拂袖。
“嗡——”
一声清越的钟鸣自虚空响起,并非实物,而是道音显化,瞬间涤荡了所有人心头的杂念,让整个喧嚣的天地彻底安静下来。
随着道音钟鸣,陈承安身后那团混沌不灭火微微一颤,分出一缕细小的火苗,悬浮于他身前,缓缓旋转,散发出包容万物、演化生死的意境。
“今日,承蒙诸位道友不弃,共聚于此。”陈承安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位修士耳中,如同在心底直接响起,“吾名陈承安,修行丹道略有心得。此番开坛,非为炫技,非为扬名,只为将这‘活人之术,护道之法’的丹道真谛,与诸位同道共参,愿以此道,泽被苍生,光大前路。”
他目光扫过下方无数渴望的面孔,继续道:“丹道为何?世人常言,乃采天地灵粹,循阴阳五行,于鼎炉之中,炼制成丹,以求延年益寿,突破瓶颈,乃至羽化登仙。此说固然不错,却失之狭隘,未见其‘道’之本源。”
“丹道,实乃效法天地、窃阴阳、夺造化之无上法门!” 此言一出,石破天惊,引动下方一阵细微的骚动,但很快又归于寂静,生怕错过一字一句。
第一日:传道授业,解惑释疑
陈承安从丹道根基讲起,阐述“乾坤为鼎,阴阳为炭”的至理。他引经据典,却又直指核心,将人身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相对应,解析内丹修炼的初基。
随着他的讲解,那清浊二气在他身前演化出人体经络图,精气如河流,沿着任督二脉奔流不息,光芒闪烁,道韵盎然。下方无数卡在筑基、金丹期的修士如醍醐灌顶,以往晦涩难懂的关窍瞬间明朗。
当讲到“火候秘要,文武烹炼”时,他终于暂停,目光平和地扫过下方:“大道非独语,有疑皆可问。”
短暂的寂静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丹师颤巍巍起身,深深一揖:“陈师!老朽困于‘文火温养’之境三百载,每每觉火候已至,却总差一线生机无法引动,如隔薄纱,望而不破,恳请陈师点拨!”
陈承安微微颔首:“汝可知,鸡抱卵时,心在何处?龙养珠际,意归何方?”
老丹师一怔,若有所思:“心…意…”
陈承安声音温和却如惊雷:“心无所住,意无所执。非是你在温养,是天地在温养;非是你在烹炼,是道在烹炼。撤去识神,还归先天,真意如如,火候自足。”
“轰!”
老丹师浑身剧震,眼中迷茫瞬间化为清明,周身气息不由自主地鼓荡起来,那困住他三百年的薄纱应声而破!他老泪纵横,再次深深拜下:“…老朽,明白了!谢陈师点拨之恩!”
这一幕让众人更加激动。一位年轻修士急忙起身,语气急切:“陈师!弟子炼丹,常控火不稳,十炉九废,是何缘故?”
“心浮则火躁,神乱则候偏。”陈承安看向他,“你炼的不是丹,是你的心。心火平,则丹火自平。”
年轻修士如遭棒喝,愣在原地,随即盘膝坐下,身上躁动的气息竟迅速平复下来,对火系灵气的掌控肉眼可见地变得精妙。
提问者接踵而至。有问药材君臣佐使配伍之妙的,陈承安答:“药性如人性,相生相克,贵在调和,而非压制。识其性,明其理,则万物皆可为药。”
有问如何捕捉“先天一气”的,陈承安答:“万念俱寂非死寂,一念不生是生机。于杳杳冥冥中,觉那一点灵光乍现,便是真种。”
他的解答,往往三言两语,直指本质,剥开迷雾,让人豁然开朗。每一次问答,都引发一片区域的修士气息波动,若有所悟。整个第一日,就在这讲道与问答交织,道韵与灵光共鸣中度过。夜幕降临时,道场内亮起无数修士自行凝聚的护体光晕,如同繁星落地,无人离去,都在消化着白日所得。
第二、三日:万象俱寂,突破如潮
接下来的两日,陈承安不再言语,只是闭目盘坐,周身道韵却愈发浓郁磅礴,与整个天地交融。他身后的混沌不灭火静静燃烧,演化着阴阳五行、万物生灭的至理。
整个道场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无人交谈,无人走动,所有人都沉浸在悟道的状态中。
然而,这片寂静之下,是汹涌澎湃的灵力潮汐!
“嗡!”
一道突破的光柱率先从一位金丹中期修士身上冲天而起,金丹纹路瞬间圆满,踏入后期!
仿佛是按下了某个开关。
“轰!”
“嗡!嗡!嗡!”
接二连三的突破光辉从道场各处亮起!
筑基破金丹!金丹凝元婴!元婴化神!
卡在瓶颈数十年、上百年的修士,在此刻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甚至有一些低阶修士,连续突破数个小境界!
药香弥漫,道纹浮现,灵气化作漩涡,涌入一个又一个突破者的体内。这片天地,因集体悟道突破而引发了罕见的灵气狂欢。万千气象,蔚为壮观!
这三日,陈承安虽未发一言,但其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讲道。他以自身道域,滋养着所有求道者的心田。
第四日:开炉演法,道在草木
三日静默期满,当朝阳再次洒满道场,陈承安缓缓睁开双眼。他的目光更加深邃,仿佛容纳了万古星空。
他没有继续高深的理论,而是袖袍一挥,一尊古朴的石鼎出现在坛上,正是他的本命丹鼎。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他开口,声音平和,“丹道之基,在于识药、明性、知理。今日,便从这最基础处,与诸位演法。”
他并未取出什么稀世灵草,而是信手一招,一株山间最常见的“凝血草”落入鼎中。
“此草,性微寒,味涩,主入肝经,凡人用以止血化瘀。然其根茎之中,藏有一缕生生之气,若以文火慢焙,辅以三滴晨露,可激其生机,炼成‘生肌散’,效力倍增,可用于低阶修士外伤。”
他一边解说,一边操控着混沌不灭火分化出的细微火丝,精准地煅烧着凝血草的特定部位,手法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对药性极致的理解。很快,一味品质远超寻常的生肌散便炼制完成,药香清冽。
接着,他从最常见的“黄精”、“茯苓”,讲到稍显珍贵的“龙涎花”、“七星兰”;从草木,讲到金石、兽骨、甚至是一些蕴含特殊灵机的泥土、水精。
他并非简单地罗列药性,而是阐述其内在的“道”。为何此药性温?因其生于向阳之地,吸纳少阳之气。为何彼药性烈?因其长于雷击之下,内蕴雷霆之精。
“天下万物,莫不蕴道。一草一木,一石一土,皆有其性,有其理,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丹道,便是理解、尊重并运用这些道理。”
他演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到了后来,几乎是信手拈来,不拘形态。成千上万种药材的虚影在他周身浮现,被道火炼化,有的成丹,有的成散,有的化作药液,有的甚至直接凝成药膏、药符。
“丹,乃其形,非其质。”陈承安的声音回荡,“可以是固体的丸,可以是流动的汤,可以是粉末状的散,亦可外敷为膏,铭刻为符。形式万千,其理一也:调和阴阳,激发生机,契合道韵。”
他从最基础的止血散、凝气丹,一路演化到筑基丹、凝金丹、化婴丹……手法由简入繁,再由繁归简。到了最后,即便是炼制高阶丹药,他也往往只用寥寥数种药材,通过极致的药性搭配与火候掌控,达到甚至超越用数十种珍稀药材才能达到的效果。
“药,不在贵,在于对;丹,不在繁,在于精。”
当他开始演化涉及数万、乃至最终达到十五万种草木药材变化的终极丹道时,整个天空都被无数药材的虚影和道纹所充斥,仿佛展开了一部浩如烟海的“草木天道图录”!所有人都看得目眩神迷,深深震撼于丹道之广博与精微。
这一次开炉演法,持续了整整一日。当最后一道药气融入虚空,陈承安收起石鼎,场中依旧寂静无声。
所有人还沉浸在那浩瀚的丹道世界之中,回味着那化腐朽为神奇,点草木成金丹的无上妙法。
陈承安立于坛上,衣袂飘飘,目光扫过下方如痴如醉的万千修士,最终,平和而恢弘的声音再次响起:
“丹道之极,非为一人之超脱,而是万物之和谐,众生之福祉。以丹医人,以道济世,使惶者得安,病者得愈,求道者得门,此方为丹道之‘大慈悲’,之‘大功德’!”
“吾愿以此道,布施天下,望诸位同道,得此法要,勤加修持,不仅自渡,更能渡人。使我修行界,丹道昌隆,正气长存!”
最后一句,如同黄钟大吕,响彻寰宇,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听道者的灵魂深处。
这一次讲道与演法,陈承安的意愿很简单,为了丹道的传承,为了发扬炼丹术这门技法,他相信这世间有很多惊才绝艳的炼丹师,只是这些炼丹师受限于见识和知识储备,他将倾尽全力去发掘更多的炼丹天才,让丹道发扬光大。
喜欢华夏丹师的异界之旅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华夏丹师的异界之旅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