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承安在这偌大的宗门当中来回走动,不断探查,一股悲凉之意有感而发。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如此浩大的宗门怎地变成如此模样,这里的人去哪里了?遥想当年的道宗,也是匡扶社稷的存在,平日里无数道宗的弟子下山治病救人,这里又怎地会如此?
陈承安想到了太初门作祟,又想到了魔祖覆灭了道宗,一切都有可能。
陈承安行走在寂静的宗内小径上,脚下是积年的落叶,踩上去发出沙沙的轻响,在这片死寂中显得格外清晰。他推开一扇扇殿门,看到的皆是相似的场景:积灰的蒲团、摆放整齐却蒙尘的典籍、炼丹室内炉火早已熄灭,连丹炉都冰冷如铁。一切都指向一个结论——这里已被遗弃许久。
陈承安随手翻起一本典籍,这本书的内容他曾经在通天路试炼的时候看过,再次翻阅,感到有些亲切。
在一处弟子居所,他看到桌上一杯未喝完的灵茶。他伸手触碰,指尖传来冰冷的触感,茶水早已干涸,残留的茶叶枯黄。这看似正常,但陈承安的神念何其敏锐,他察觉到那茶叶枯黄的形态,以及茶杯上灰尘的分布,都过于“标准”了,就像是被人精心设置成“多年前突然中断”的模样,而非自然岁月流逝形成的随机状态。一种刻意营造的感觉浮上心头,但他一时未能抓住那稍纵即逝的灵感,只当是自己多疑,继续前行。
他路过一片灵药园。园中的灵药确实生机盎然,甚至有些年份久远,药力澎湃。但当他仔细观察时,发现这些灵药的生长状态似乎被固定在了某个瞬间。一株正在吞吐霞光的“月华草”,那霞光流转的韵律数个时辰都未曾有分毫变化;一簇“星纹菇”上的灵光斑点,其明暗闪烁的节奏也精确得如同机械。这不像自然生长的灵植,倒像是一幅被定格的、充满生机的画卷。陈承安驻足良久,隐隐觉得哪里不对,但思路却被“小世界规则特殊”的可能性暂时带偏。
他来到一处巨大的讲道广场。广场中央的道坛上,仿佛还残留着玄妙的道韵,隐隐有大道伦音在耳边回响。陈承安静心感悟,确实捕捉到一丝高渺的意境。但当他试图深入时,发现这道韵流转的轨迹,在达到某个顶点后,便会悄然重置,重新开始一个新的、完全相同的循环。就像一段被设置好、不断重复播放的留影。真正的道韵,应是生生不息,变幻无穷的,绝不会如此刻板循环!
就是这“循环的道韵”,如同最后一记重锤,敲碎了蒙在陈承安心头的迷雾!而且千年时间,那纸质的典籍竟然没有腐败,千年时间,茶水里的茶叶也早该被岁月化成尘埃。
之前所有的疑点瞬间串联起来——过于标准的荒废、凝固的生机、循环的道韵!这根本不是什么灾难后的死寂,这是一个庞大、精密到极致的幻阵与空间折叠阵法结合体!它所展现的一切,都是为了误导闯入者,让他们得出“道宗已荒废”的结论,从而自行退去。整个外显的“道宗小世界”,只是一个被精心伪装过的外壳!
“好高明的障眼法!”陈承安眼中精光爆射,不再是探查,而是带着破局的锐利扫视四周,“若非我对空间与阵法皆有涉猎,感知远超常人,怕是真的要被瞒过去了!道宗……果然底蕴惊人!”
他不再被眼前的“景象”所惑,神念全力运转,不再感知“物”,而是全力感知“空间”本身的脉络与节点。果然,在看似浑然一体的空间结构中,他发现了数处极其隐晦的、规律性的“褶皱”和“接口”。
就在他锁定其中一处最为核心的空间节点,准备进一步探究时——
“道友能看破这‘万象归寂’之阵,直指空间本源,修为与见识,令人佩服。”
一个平和苍老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长久的寂静。
陈承安前方,虚空如同水波般荡漾,一位身着古朴道袍、手持拂尘、面容清癯的老者悄然出现。他气息渊深,与周围空间浑然一体,显然就是此地的“守山人”。
老者拂尘轻挥,微笑道:“千年封山,实非得已。盛世归隐,乱世下山,乃我道门古训。此外,亦需避世潜心,以应他日之变。道友既已寻至此地,并堪破虚妄,便是有缘。请随贫道来,见一见我道宗真容。”
说罢,老者转身,对着那处空间节点打出一道玄奥法诀。
刹那间,眼前的景象如同镜花水月般破碎、消散。陈承安只觉得周身空间微微扭曲,下一刻,一股磅礴至极、鲜活无比的灵气浪潮扑面而来!同时涌入耳中的,是万籁齐鸣的宏大交响!
真正的道宗,展现在他眼前!
但见天空碧蓝如洗,无数仙鹤、灵禽优雅翱翔,清越的鸣叫声此起彼伏。群山巍峨,翠色欲流,飞瀑如银河倒挂,轰鸣声震耳欲聋。一座座悬浮的仙岛点缀云间,琉璃玉瓦的宫殿在日光下流淌着瑞彩霞光。
最为壮观的,是那主峰之巅的巨大广场,以及周围环绕的无数练功平台。
成千上万的弟子身着统一道袍,或盘坐悟道,周身道韵缭绕;或御剑凌空,剑光如虹,划破长空,组成玄妙的剑阵;或演练法术,灵光闪耀,气冲霄汉。万人同修,气息相连,汇成一股浩瀚无边的力量波动,让整个空间都为之共鸣。讲道之声、论辩之音、剑啸之鸣、法术破空之声……交织成一曲蓬勃向上、追求大道的恢弘乐章!
“人道渺渺,仙道茫茫,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美,悲歌朗太空;唯愿仙道成,不欲人道穷。北都泉苗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妖魔精,斩馘六鬼锋。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熟悉的念诵在耳边响起这哪里是破败荒芜?这分明是一处鼎盛到了极致、生机勃勃的无上仙门!
守山人看着陈承安眼中闪过的震撼,微微一笑,伸手引向前方一座最为宏伟、气机最为缥缈的宫殿:“道友,请。宗主与……方师妹,已等候多时了。”
陈承安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目光却已迫不及待地投向那座宫殿。书呆子……小魔鱼,方莫愚!
他跟随守山人,踏着虹桥,穿过缭绕的云雾,走向那宫殿。殿门缓缓开启,内部空间开阔,道韵天成。只见大殿深处,一位气质空灵、一身书卷气的少年正静立于此,他身着云纹道袍,眼眸清澈如星海,嘴角却含着一丝陈承安熟悉的、带着几分少年少有的令人安心的笑容。
不是他那失踪千年、被称为“小魔鱼”的道宗当代行走——方莫愚,又是谁?
“陈兄,”方莫愚歪着头,笑语盈盈,声音却清晰地传入陈承安耳中,“千年不见,你这偷偷摸摸摸上人家山门的毛病,还是没改呀?”
陈承安看着她,千年寻觅的焦灼、发现真相的震惊,尽数化为一声复杂的叹息,最终却只是笑了笑,一如千年前那般回应道:“小魔鱼,你这书呆子如今倒是少了几分呆气。你的浩然剑道修炼得如何了?”
一问到这里,方莫愚哈哈大笑:“亏得陈兄提点,浩然剑道我已然大成了。”
陈承安抬眼望去,略一探查,发现方莫愚的修为提升不错,如今已经是造化境初期的强者,与小胖子等人修为差不多了,但方莫愚底蕴身后,千年时间修行至人间修士的顶峰,这已然是天才中的天才。
这时,有道童送来茶水,方莫愚邀请陈承安品尝一下道宗特产的悟道茶。
殿外云海翻腾,殿内檀香袅袅。陈承安与方莫愚相对而坐,中间隔着一张古朴的石案,案上两杯清茶雾气氤氲。
“千年未见,原以为你这‘小魔鱼’能把道宗的机锋之术学个十足,怎地一身浩然气如此沉凝,倒像个学究了?”陈承安抿了口茶,率先开口,语气带着熟稔的调侃。
方莫愚方正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意,眼神却清澈而专注:“陈兄说笑了。浩然之气,至大至刚,重在养‘直’、养‘义’,岂能轻浮跳脱?这些年在经卷中沉浮,愈发觉得此道深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周身气息沉静,确实如山岳般厚重,言语间引动周遭正气,使得殿内气息为之一肃。
“深渊薄冰?此言差矣。”陈承安放下茶杯,手指轻敲石案,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敲在道韵的节点上,“浩然气,源自内心,充塞天地。你只知其‘重’,可知其‘锐’?只知其‘凝’,可知其‘沛’?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养’字,非是闭门造车,压抑本性,而是存心养性,使其与天地正义共鸣。你性子厚重是根基,但若失了那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与‘万物皆备于我’的磅礴,这浩然气,终究是‘小成’罢了,如何能称‘至大至刚’?”
他话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敲在方莫愚的心头。方莫愚眉头微蹙,陷入沉思,周身沉凝的浩然之气竟开始微微波动,似乎被引动了某种契机。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几声清越的鹤唳,伴随着数道强大的气息由远及近。
“妙啊!门外偶闻高论,不觉心痒,不请自来,还望陈道友勿怪。”声如洪钟,一位红脸膛、身形魁梧的长老大步踏入,正是主管炼器堂的烈阳长老。
“烈阳师弟还是这般急躁。”一位身着水蓝色道袍,气质温婉的女子缓步而入,乃是静心阁的秋水长老。她身后还跟着几位气息或凌厉、或飘渺、或厚重的长老,显然都被方才的论道吸引而来。
守山人微笑着示意看茶,很快,石案周围便坐下了七八位道宗顶尖人物。云霞透过殿门,在众人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殿外偶尔有仙鹤掠过,留下清逸的影子。
烈阳长老性子最急,率先发难:“陈道友方才所言浩然气之‘锐’与‘沛’,老夫认同!我炼器之道,亦需一股‘千锤百炼,锋芒自现’的锐气,以及‘熔岩奔流,沛然莫御’的雄厚!然,过刚易折,过沛则滥。道友如何把握其中尺度?岂不知‘柔弱胜刚强’?”
陈承安颔首:“烈阳长老所言极是。刚柔并济,方是正理。然,此‘柔’非彼‘柔’。浩然气之‘柔’,是‘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是‘海纳百川’的包容,其内核仍是至刚至正。譬如神剑藏于匣中,其锋不显,是为‘柔’;一旦出鞘,光寒九州,其‘锐’自现。这其中的尺度,在于心。心正,则气正;心至公,则气至大。心若偏私,再‘柔’也是虚伪,再‘沛’也是祸患。”
一位身形瘦削,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的凌风长老(主管刑律)接口道:“心?人心鬼蜮,最难测度!依我看来,不如以律法、规矩为纲,约束行为,导人向善。道,在于秩序!井然有序,则万物生焉。浩然气若只凭一心,未免失之虚妄。”
“凌风师兄此言,贫道不敢全然苟同。”一位手持拂尘,仙风道骨的云渺长老(精研自然之道)轻拂拂尘,缓声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法自然,何曾刻意立下秩序?春华秋实,生老病死,看似无序,实则蕴含至理。浩然气,亦当如此,发乎本心,合乎天道,而非强求于外律。强求之‘善’,非真善也。”
陈承安看向云渺长老,眼中露出赞赏:“云渺长老深得自然三昧。然,天道无情,人道有情。浩然气,正是连接这‘无情天道’与‘有情人心’的桥梁。人感知天地正气,内化为自身之气,再以此气行正义之事,影响世间,这便是‘人参天地’!律法规矩,是人道秩序的显化,其根源,亦当是这天地间的公义之气,而非冰冷条文。”
一位一直闭目养神,气息如同大地般厚重的坤元长老(掌管灵植地脉)此时睁开眼,声音沉稳:“陈道友强调心、气、天。然,万物依地而生,依灵而长。我观地脉流转,灵机消长,方知‘厚德载物’之重。浩然气若只知刚锐进取,不知沉淀积累,滋养万物,岂非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德’不厚,何以载‘道’?”
“坤元长老点出了关键。”陈承安正色道,“养气即是养德,养德方能载道。这‘厚德’,并非静止的积累,而是动态的涵养与生发。如同大地,看似沉寂,实则内含无穷生机,孕育万千。浩然气的‘沉淀’,是为了更磅礴的‘勃发’;其‘滋养’,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刚锐是其用,厚重是其体,体用一如,方是圆满。”
辩论越来越激烈,各位长老引经据典,从自身修行出发,阐述对“道”的理解。有主张“绝圣弃智”回归本真的,有坚持“格物致知”穷究道理的,有认为“唯精唯一”方是坦途的。殿内道韵交织,时而如烈火烹油,时而如清泉流淌,时而如泰山压顶,时而如清风拂面。殿外的云海仿佛也受到牵引,翻涌聚散,幻化出各种形态。
陈承安始终从容,他或引《道德》、《南华》,或论《孟》、《荀》,甚至结合自身对空间、法则的领悟,触类旁通。他并不直接否定任何人的观点,而是以其为基石,向上、向深处挖掘,指出其中的局限,并展现出一种更为圆融、更为根本的“大道”视角。
他谈“空间”并非虚无,而是承载与连接的根基,如同“道”之“无”;谈“法则”并非束缚,而是万物运行的规律,如同“德”之“有”。他将浩然气与天地正气、宇宙法则联系起来,指出真正的“浩然”,是内心道德律与天地运行律的高度统一。
起初,长老们还带着质疑与争胜之心,但随着论道深入,他们脸上的神色逐渐由审视变为思索,由思索变为惊叹,最后由惊叹变为叹服。
当最后一位发言的玄机长老(擅长推演卜算)提出的“天命难违,顺时应势”的观点,被陈承安以“知天命,更尽人事;顺天道,亦要裁夺辅助。浩然者,正是这‘裁夺辅助’的勇气与担当所在!”完美回应后,整个大殿安静了下来。
烈阳长老长叹一声,抱拳道:“陈道友学贯天人,思接寰宇,老夫……服了!听君一席话,胜读百年书!”
凌风长老紧绷的脸上也露出一丝释然的笑意:“以往只知律法森严,今日方知,律法之魂,在于人心之正,在于那口浩然之气。受教了。”
云渺长老抚掌轻笑:“妙极!以无情天道为基,立有情人道之功,陈道友这番‘桥梁’之论,点醒了我这梦中人。”
坤元长老重重顿首:“体用一如……好一个体用一如!我守着这大地千年,今日才真正明白何为‘厚德载物’的动态真义。”
秋水长老眼波流转,看着陈承安,柔声道:“道友之言,如清泉涤尘,让我这静心阁,也仿佛照进了更广阔的天空。”
方莫愚起身,对着陈承安深深一揖,神情激动而虔诚:“陈兄今日点拨,如开茅塞!我知前路该如何行去了!”他周身那股沉凝的浩然之气,此刻仿佛活了过来,虽依旧厚重,却多了一份昂扬向上的生机与内在的光明。
守山人看着眼前这一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殿外,云开雾散,夕阳金辉洒落,将整个道宗映照得如同仙境。仙鹤齐鸣,绕殿三匝,仿佛也在为这场精彩的论道喝彩。
陈承安安然受礼,心中亦是一片澄明。与这些真正的修道者论道,对他而言,亦是一次难得的梳理与升华。他看向殿外那辉煌盛景,知道这道宗,比他想象的还要不凡,而未来的路,似乎也因为这口浩然气,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华夏丹师的异界之旅》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华夏丹师的异界之旅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华夏丹师的异界之旅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