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元年的这个冬天,似乎格外寒冷。朔风卷过紫微城的飞檐,发出呜呜的呼啸。甘露殿内,虽炭火烧得旺盛,却仍驱不散那股子从骨缝里透出的寒意。
夜已深沉,漏刻显示已过子时。殿内烛火摇曳,将苏璃伏案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御案之上,奏章依旧堆积如山。有关于江南女学推行受阻的详细汇报,有边市重开后各方利益的博弈与请示,有年关将至各地钱粮的统筹,还有北境李靖关于来年防务的庞大计划……桩桩件件,都关乎国本,需她亲自批阅决断。
自登基以来,她几乎夜夜如此。以女子之身御极天下,打破千年常规,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如履薄冰。她深知有多少双眼睛在暗中窥伺,有多少势力在等待她出错。她必须比以往的任何一个皇帝都更加勤政,更加睿智,才能压下所有的质疑,将这艘帝国的巨轮稳稳驶向她所期望的方向。
烛火“噼啪”一声,爆了个灯花。
苏璃正执朱笔,在一份关于漕运改革的奏章上写下批注,忽然觉得喉头一阵难以抑制的腥痒,她猛地侧过头,以袖掩口,剧烈地咳嗽起来。
这一次的咳嗽来得又急又凶,仿佛要将肺腑都震出来一般,完全不受控制。侍立在旁的内侍监和宫女吓得脸色发白,慌忙上前,却不敢轻易触碰。
好一阵,咳嗽才渐渐平息。苏璃放下衣袖,气息微喘,只觉得胸口闷痛。她下意识地瞥了一眼袖口内侧,一点刺目的猩红,如同雪地里的红梅,赫然映入眼帘。
咳血了。
她的心微微一沉。这是早年怀着云琼时落下的病根,后来劳心政务,一直未曾好好将养。登基这大半年,殚精竭虑,这旧疾终究是复发了,而且来势汹汹。
“陛下!”内侍监声音发颤。
苏璃摆了摆手,示意无妨,用另一只袖子迅速掩盖住那抹血迹,声音带着咳嗽后的沙哑:“无事,偶感风寒罢了。去,传太医令,要悄悄的。”
“老奴明白。”内侍监心领神会,立刻躬身退下,脚步匆匆却不失沉稳。
太医令很快就到了,显然也一直未曾安寝,随时听候传召。他为苏璃仔细请脉,眉头越皱越紧,脸色也愈发凝重。
“陛下,”太医令收回手,跪倒在地,声音低沉而充满忧虑,“龙体乃天下之本,万望珍重啊!您此乃积劳成疾,旧伤复发,心脉气血皆有所损。若再这般忧劳过甚,不加调养,恐……恐伤及根本啊!”
他的话虽委婉,但意思却再明白不过。皇帝的身体,已经亮起了红灯。
苏璃沉默了片刻,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淡淡道:“朕知道了。开方子吧。今日之事,不得外传。”
“臣遵旨。”太医令叩首,忧心忡忡地退下去写药方。
殿内再次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烛火燃烧的细微声响。苏璃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揉了揉刺痛的额角。身体传来的虚弱感和明确的警告,让她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疲惫。这具身体,终究不是铁打的。她可以无视朝堂上的明枪暗箭,可以碾压一切反对的声音,却无法对抗这源自内部的、逐渐衰朽的力量。
然而,国事繁巨,千头万绪,如何能停歇?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一身常服的云琼走了进来。她显然是听闻太医深夜入宫,心中担忧,特意赶过来的。
“母皇,”云琼看到苏璃脸上难以掩饰的倦容,以及御案上那盏刚刚被宫女匆忙收拾、却仍残留一丝药味的参茶,心头一紧,“您……”
苏璃睁开眼,看到女儿关切的眼神,心中微微一暖,也不想再隐瞒:“无妨,老毛病了。太医说,需好生静养些时日。”
云琼的眼泪瞬间就涌了上来。她不是不懂事的深闺女子,她深知母亲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这大半年,母亲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在对抗着整个旧时代的惯性,推行着惊世骇俗的变革。江南女学、重启边市、压制旧党、平衡军方……哪一件不是耗心费力?
她快步走到御案前,看着那堆积如山的奏章,又看向母亲苍白而坚毅的侧脸,一股混合着心疼、敬仰与责任感的情绪涌上心头。她“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却坚定:
“母皇!国事虽重,然龙体安康更是社稷之福!儿臣恳请母皇,允准儿臣为您分忧!这些政务,”她指着那堆奏章,“请让儿臣先代为梳理,将紧要的、需您亲自决断的筛选出来,寻常事务儿臣或可试着拟出处理意见,再由您审定。您……您必须好好歇息了!”
苏璃看着跪在面前的女儿,她眼中的泪光、话语中的恳切,以及那份逐渐成熟起来的担当,都让她心中触动。她想起了云琼在江南的出色表现,在边市重开一事上的远见卓识,在凤阁事务上的兢兢业业。
这个女儿,已经成长起来了,不再是需要她时刻庇护的雏鸟,而是可以倚重的臂膀。
沉默良久,苏璃缓缓伸出手,扶起了云琼,轻轻擦去她眼角的泪水。
“好。”一个字,重逾千斤。
从这一天起,云琼开始更深入地参与到核心政务的处理中。她每日花费大量时间在御书房,仔细阅读每一份奏章,根据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对一些她有能力处理的事务,会认真查阅旧例、咨询相关官员,然后拟出初步的处理意见,附在奏章之前,供苏璃最后定夺。
苏璃则强迫自己减少了工作量,将更多时间用于服药和休息。她在一旁观察着云琼的处理,时而指点,时而放手。她发现,云琼心思缜密,处事公允,且往往能跳出常规思维,提出一些新颖而有效的建议,尤其是在涉及民生、教育及商业等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才能。
母女二人,一个在幕后休养生息,掌控大局;一个在台前兢兢业业,分担压力。紫宸殿的灯火,依旧常常亮至深夜,但坐在案前奋笔疾书的,更多时候是云琼那专注而清瘦的身影。
朝臣们很快也察觉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虽然重要的决策依然出自女帝,但许多日常政务的处理,明显带上了长公主的印记。有人暗自赞叹长公主的才干与孝心,也有人开始心思活络,意识到这位深得帝心的长公主,在未来的朝局中,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帝国的权柄,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开始了悄无声息的、向下一次的传递与过渡。
(本章完)
喜欢昭璃天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昭璃天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