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二十五年的春天,当建康城外的桃花再次绽放时,远在万里之外的东方大洋上,帝国的“定远号”探索舰,正劈开深蓝色的波浪,驶向一片在地图上尚属空白、仅存在于古老传说与零星海商呓语中的群岛。
这一次的航行,与数年前的悲壮冒险截然不同。舰队严格遵循着“跳岛战术”,航线谨慎而清晰。他们首先抵达并详细勘探了流求大岛(台湾)以东的琉球群岛,建立了第一个海外补给点“初阳站”。随后,凭借更精确的海图和改进后的蒸汽动力,他们继续向东,历经风浪,终于发现了一片散布在广阔洋面上的、绿色葱茏的岛屿链(疑似小笠原群岛)。
“定远号”舰长,一位经历过第一次远洋失败幸存下来的中年将领,站在舰桥上,通过高倍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远处最大的那座岛屿。岛上植被茂密,海岸线曲折,看不到任何人烟的迹象。
“放下小艇,组织登陆勘察队。携带武器,注意安全。测量队随行,绘制精确地图。电报员随时准备与夷洲基地联络。”舰长的命令清晰而沉稳。没有冒进,没有激动,只有按部就班的严谨。
登陆进行得异常顺利。岛屿无人居住,资源丰富,拥有淡水资源和良好的避风港湾。勘察队迅速选定了建立第二个补给点“晨星站”的位置,并开始收集动植物标本、地质样本。
更重要的是,随船的格物院学者,在岛屿沿岸,发现了一些被海浪冲上来的、不同于帝国已知任何树种的浮木,其纹理和密度都表明,它们可能来自更东方的、未知的陆地!
这个消息,通过舰上那台尚不稳定、时断时续的无线电报机,跨越重洋,艰难地传回了夷洲基地,再经由有线电报,最终送到了建康太师府。
澄心堂内,林默看着那份翻译过来的、夹杂着大量信号干扰字符的电文,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虽然只是浮木,但这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佐证,证明大洋的彼岸,确实存在着广阔的未知世界!
“回电嘉奖!命‘定远号’以‘晨星站’为基地,继续向东、向北进行有限度的探索,重点搜寻更多此类物证,并绘制详细海图。安全第一,切忌冒进。”林默下达了指令。
帝国的深蓝之梦,在经历了失败的洗礼和技术的沉淀后,终于在这遥远的群岛上,点燃了第一簇实实在在的星火。这星火虽微,却照亮了通往新大陆的可能路径。
就在东方探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帝国内部那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变革,也开始在悄然间显现出初步的成效。
位于帝国东南沿海、被选定为“模范工业区”试点的“永嘉府”,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建设,已然呈现出与传统工坊区截然不同的面貌。工坊之间预留了足够的防火和通风间距,高大的烟囱上安装了格物院设计的、简陋但有效的粉尘沉降装置;工坊区下游,建立了集中的废水沉淀和处理池;工人居住区不再是低矮潮湿的窝棚,而是统一规划建造的、拥有基本照明和排水设施的砖瓦房,甚至还设立了一所工人子弟学堂和一处简易的医疗点。
虽然成本高昂,管理复杂,但这里的生产效率并未下降,反而因为工作环境的改善和工人健康状况的提升,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更重要的是,附近河流的水质,较之改造前,有了明显的好转。
“永嘉模式”的成功,虽然只是个案,却为帝国庞大的工业体系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充满希望的范本。林默下令,将“永嘉模式”的经验总结成册,在帝国各大工矿区进行有限度的宣传和推广。
然而,改革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资源税的开征和环保标准的推行,在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一些工坊,尤其是中小型工坊的运营成本,引来了不少抱怨和阻力。一些地方官员也对这前所未有的“环境评估”权力感到不适和抵触。
内部的博弈与调整,仍在继续。
东西两线,一外一内,同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东方的星火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呵护壮大;内部的变革则需要智慧和决心去深入推进。
林默站在那幅舆图前,看着东方那片被标注上“晨星站”和发现浮木符号的新海域,又看了看帝国内部那几个代表着“模范工业区”的绿色光点,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帝国正行驶在一条前所未有的航道上,既要探索外部世界的边界,也要重塑内部发展的逻辑。这两条战线,同样重要,同样艰难。
但无论如何,群岛的星火已然点燃,内部的变革也已启航。帝国的未来,就在这内外兼修、不断前行的道路上,徐徐展开。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再次变得坚定而深邃。前方的路还很长,但他和他的帝国,已经做好了准备。
喜欢穿越当死侍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当死侍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