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金色剧本的闪耀:【引东海之水,灌西天之田】
林默猛地吸了一口气,那股因为紧张而几乎要让他窒息的压力,竟在这十个字的指引下,化作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想要一吐为快的冲动。
他缓缓站直了身体。
这个动作,让会场里一些原本还带着看热闹心态的人,也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报告首长,各位领导。”
他的声音响起,第一句还有些微的干涩,但很快就变得平稳而清晰。
“我是这次会议的记录员,国家发改委区域经济司,林默。”
他先报上自己的身份和名字,这是规矩,也是一种姿态。他没有因为领导的提问就忘乎所以,依然把自己放在那个最卑微的位置上。
高远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死刑犯临刑前的最后一段陈词。
林默没有理会那些各异的目光,他微微欠身,目光却坚定地望向主席台的方向,继续说道:“我没有资格参与讨论,更没有能力提出什么高明的见解。只是作为一名记录员,在聆听了各位领导一上午的发言后,我的脑海里,始终盘旋着一幅画面。”
“画面?”这个词,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就连一直面无表情的领导,眼中也闪过一丝好奇。
“是的,一幅画面。”林默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我们广袤的西部,就像一片无比肥沃,却苦于干旱的万顷良田。那里有丰富的矿产,有取之不尽的风能、太阳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就是缺水,缺发展的‘活水’。”
那位来自西部的副省长,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一丝共鸣,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而我们的东部呢?”林默话锋一转,“就像一片积蓄了太多雨水,甚至已经有些泛滥的巨大湖泊。数以万亿计的民间资本,在完成了原始积累后,找不到新的投资方向,只能拥挤在房地产、金融市场里,不断地空转,吹起一个又一个泡沫,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海东省的周书记,镜片后的目光微微一凝。林默这番话,精准地说出了他正在面临的困境——产业升级的压力和资本无处安放的焦虑。
“所以……”林默的语速不快,却带着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引导着所有人的思绪,“我斗胆认为,我们今天遇到的这个‘死结’,它的症结,不在于田不好,也不在于水不够。而在于,我们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渠道’,一条能够让东部这片湖泊里过剩的‘活水’,绕过财政的堤坝,顺畅地、有效率地,流进西部这片干渴的‘良田’里去的市场化渠道。”
“哗——”
这番话说完,整个会场响起了一阵极轻微,却又清晰可辨的骚动。
石破天惊!
如果说之前林默的举手是“作死”,那么他此刻这番话,简直就是当着所有神仙的面,画出了一张他们谁都没想过的全新地图。
他没有反驳任何人,甚至肯定了所有人的困境。西部的“渴”,东部的“涝”,财政的“堤坝”……他用一个无比生动而精准的比喻,将那个看似无解的死循环,解构成了一个清晰可见的、可以被解决的物理问题。
钱博已经彻底呆住了。他张着嘴,看着那个在会场中央侃侃而谈的年轻人,感觉自己像在做梦。这个在他办公室里唯唯诺诺,只知道埋头整理档案的小林,身体里怎么会藏着这样一个怪物?
高远的脸色,则像是开了染坊,青一阵,白一阵。他原以为林默会说出一些不着边际的蠢话,然后被轰出去,成为整个部委的笑柄。可他万万没想到,林默竟然提出了一个如此宏大而新颖的框架。这个框架,甚至让他这个出身显赫、自视甚高的天之骄子,都感到了一丝无法言喻的……震撼。
最受震动的,是专家席上的高建军。
他几十年的经济工作生涯,都是在“政府主导”、“财政投入”、“计划调控”的框架下进行的。林默提出的这个“绕开财政堤坝”、“市场化渠道”的思路,几乎是从根子上,对他固有的认知体系,发起了一次剧烈的冲击。
他下意识地想要反驳,想要指出其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但话到嘴边,却发现自己无从下口。因为林默描绘的那幅“东水西流”的画面,太有诱惑力,也太符合逻辑了。
主席台上,那位一直沉默的领导,身体不知不觉间已经完全前倾。他没有去看那些部长和书记们震惊的表情,一双深邃的眼睛,死死地锁定在林默身上,那眼神里,有利刃出鞘般的锋芒,有发现璞玉的惊喜,更有压抑不住的审视和探究。
他没有打断林默,只是用一种几乎无法察觉的幅度,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得到了无声的鼓励,林默心中的底气更足了。他知道,自己赌对了第一步。
“而这条‘渠’,要如何修建?”林默的声音提高了一些,也变得更加自信,“我认为,不能再靠国家财政一铲子一铲子地去挖,那太慢,也太费力。我们要做的是制定规则,是提供工具。是利用现代金融市场,设计出一系列全新的、能够将东部资本的‘逐利性’和西部发展的‘公益性’完美结合的金融产品。”
“比如,我们可以把西部的矿产开发权、风光资源,打包成‘资源开发期货’,让东部资本来竞价投资,实现资源价值的提前发现和兑现。”
“比如,我们可以设立‘生态补偿型产业基金’,资本投入西部,在获得商业回报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生态修复责任,并将碳汇指标作为一种可以交易的资产,实现‘绿水青山’的直接变现。”
“再比如……”
林默的声音在会场中回荡,他没有说任何高深的理论,只是用一个个具体的、充满想象力却又似乎触手可及的“比如”,为所有人描绘着那条“市场化渠道”的模样。
他将楚天雄当年那份超前的、天马行空的草案核心,用近十年最新的经济数据和金融工具模型,重新进行了包装和“翻译”。
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那些浸淫经济领域几十年的大脑里,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这已经不是在发言了。
这是在讲课。
一个二十多岁的记录员,在给一群部长、省委书记、顶级专家,上一堂关于“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开课。
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林默描绘的那幅宏伟蓝图给镇住了。他们仿佛看到,东部那片躁动不安的资本海洋,真的找到了一条通往西部的金色河道,正带着巨大的能量,奔涌而去,灌溉着那片沉寂了太久的土地。
终于,林默停了下来。
他再次向主席台微微鞠躬,用一句掷地有声的话,结束了自己的发言。
“所以,回答首长的提问。我的结论是:我们不需要中央财政这瓢‘引水’,我们只需要国家政策这把‘斧子’,去凿开一道口子,让东部资本这片汪洋,自己找到流向西部田野的河道。”
“这,就是我个人理解的,‘引东海之水,灌西天之田’。”
说完,他平静地坐了下来。
整个会场,陷入了一种奇异的、仿佛连空气都已凝固的绝对寂静之中。
喜欢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