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市立威的效果立竿见影。不仅交易顺畅了许多,连带着消息也灵通起来。李卫国从几个相熟的小贩口中得知,上面似乎对农村集市和个体贩运的风声又松了些许,虽然正式文件还没下来,但一些胆子大、有关系的人已经开始尝试着半公开地做些小买卖了。
这个消息,与他在县城的见闻,以及在钱有才那里听到的暗示相互印证。李卫国知道,不能再等了。他必须抢在大多数人反应过来之前,先把架子搭起来。
这一次,他没有单干。他找到了村长王福根。
“福根叔,有个想法,想跟您商量商量,看能不能给村里谋点福利。”李卫国开门见山,递上的是比“大前门”更高档的“牡丹”。
王福根如今对李卫国是越发看重,接过烟,示意他坐下说:“哦?卫国你又有什么好点子了?”
“我想在村里设个固定的皮货、山货收购点。”李卫国直接抛出计划,“就设在我家老屋那边,临街,方便。村里谁家打了猎物,采了山珍,或者攒了皮子,不用再大老远跑到镇上或者黑市去,直接送到我这里来。我按比供销社和黑市都公道的价格收,现钱结算。”
王福根吸了口烟,沉吟着:“这……政策上,允许吗?会不会被人说是投机倒把?”
“福根叔,现在风气在变。”李卫国耐心解释,“咱们这不叫投机倒把,这叫搞活农村经济,方便乡亲。东西是咱们自己山里长的,社员自己劳动所得,就近买卖,减少奔波,增加收入,这是好事。只要咱们规矩做事,价格公道,不偷税漏税(虽然现在也没这说法),上面就算知道了,估计也会睁只眼闭只眼。再说了,”他压低声音,“咱们这也是给公社供销社减轻压力不是?他们那点收购指标,根本收不完咱们的东西。”
王福根听着,手指在桌上敲着。他当了这么多年村长,自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知道李卫国说的在理。更重要的是,这事若真成了,确实能给村民带来实惠,也能算作他任上的一个政绩。
“你想怎么弄?”他问道,这算是松口了。
“很简单。”李卫国心中早有成算,“就用我家那间临街的空屋子,简单收拾一下当门面。您跟大队打个招呼,算是默许。收购的本钱我自己出,赚了亏了都我自己担着。另外,每个月,我从利润里拿出一点,算是给队里的管理费,或者直接买成东西,给村里的五保户、困难户分分,也算咱集体的一点心意。”
这话说得漂亮,既表明了独立承担风险,又给出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还照顾了集体和困难群众。王福根听得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好!卫国,你想得周到!这事我看行!队里这边我去说,你放手去干!不过,”他收起笑容,叮嘱道,“一定要规矩做生意,价格要公道,不能坑蒙拐骗,也别太张扬。”
“您放心,福根叔,我知道轻重。”李卫国郑重保证。
有了王福根的默许和支持,事情就好办多了。李卫国雷厉风行,第二天就带着赵老实开始收拾那间临街的老屋。清扫灰尘,修补门窗,用木板搭了个简易的柜台,又找来一张大红纸,请村里识字的老先生写了“收购山货皮张”几个歪歪扭扭的毛笔字贴在门外。
虽然简陋,但在这沉寂的村庄里,却像投入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消息很快传开。起初村民们还将信将疑,但当第一个抱着两张野兔皮的半大孩子,真的从李卫国那里换到了几张毛票,欢天喜地地跑回家后,质疑声便迅速被好奇和尝试所取代。
接下来几天,李卫国那间小小的收购点渐渐热闹起来。有拿来风干野鸡的,有拎着半篮子草菇的,有抱着硝制得并不怎么好的狗皮来的……李卫国来者不拒,仔细验货,根据品质给出公道的价格,现钱结算,童叟无欺。
他不仅收,也开始初步的整理和分类。将品相好的皮子单独存放,将山珍按种类、成色分装。他深知,粗放式的收购利润有限,只有进行初步加工和分类,才能卖出更好的价钱。赵老实也跟着忙前忙后,学得认真,俨然成了李卫国的得力助手。
忙碌间隙,李卫国也会想起那封寄往省城的信。算算日子,应该已经到了,不知她收到没有?又会作何想?这念头如同微风拂过心湖,带来一丝涟漪,却并未打乱他忙碌的节奏。他将这份牵挂化作更强大的动力,只有自己站得更高,翅膀更硬,才有可能飞越这千山万水,去触碰那份遥远的可能。
收购点的顺利开设,标志着李卫国的事业从单纯的个人狩猎和零散倒卖,向着更稳定、更具规模的初级商业形态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只羽翼渐丰的雏鹰,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搭建起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巢穴,目光却已投向更广阔的天空。他知道,这只是起点,未来的路,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气去开拓。
喜欢穿越79在东北打猎人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79在东北打猎人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