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障碍:为何快乐总是转瞬即逝?
我们总以为,只要赚够了钱、买了房、找到了心爱的人,就能一直幸福下去。
可现实往往是,刚得到的时候特别开心,没过多久就觉得“不过如此”,快乐像沙子一样,攥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这背后,其实是大象自带的三个心理机制,悄悄给我们的幸福设了陷阱。
第一个陷阱,叫“负面偏好”。
简单说就是,我们对负面信息的敏感度,远比正面信息高。
你有没有发现,输掉100块钱的痛苦,远比赢得100块钱的快乐更强烈?
别人一句批评的话,能让你纠结一整天,甚至晚上睡不着觉,而十句赞美,可能转眼就忘了。
这其实是进化留下的“生存智慧”。
在原始时代,要是忽略了一次危险,比如草丛里的狮子、河边的鳄鱼,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但要是错过一次机遇,比如一棵结满果实的树、一只逃跑的猎物,下次还能再找。
所以,我们的大象天生就对负面情绪、危险信号更“上心”,这是刻在基因里的“趋利避害”本能。
可到了现在,我们不用再担心被野兽攻击,也不用再担心饿肚子,但这种负面偏好却保留了下来,让我们总容易陷入焦虑和抱怨。
比如你今天工作表现很好,得到了领导的表扬,还完成了一个重要的项目,但晚上回家想起同事今天无意中说的一句闲话,就开始胡思乱想“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最后整个晚上都不开心。
明明生活总体不错,却总被这些小挫折、小不满牵着走,幸福自然就离我们越来越远。
第二个陷阱,叫“享乐适应”,也有人把它叫做“幸福跑步机效应”。
就像你在跑步机上跑步,不管跑多快、跑多久,都始终停留在原地;
我们对快乐的适应速度,远比想象中快。
我之前看过一个对中彩票头奖得主的跟踪调查,那些一下子赢了几百万、几千万的人,刚中奖的时候狂喜不已,觉得自己以后再也不用愁了,肯定能一直幸福下去。
可没想到,不出一年,他们的幸福感就慢慢回归到了中奖前的水平。
有的人甚至还会觉得不快乐,因为他们习惯了奢华的生活,以前觉得普通的饭菜、简单的娱乐,现在都看不上了,反而多了很多新的烦恼,比如担心钱会花光、担心别人觊觎自己的财富。
反过来也一样,那些遭遇了重大不幸的人,比如瘫痪、失明,一开始肯定特别痛苦,觉得人生都毁了。
但大多数人在几年后,也能慢慢适应新的生活,幸福感会逐渐回升。
就像霍金,21岁的时候被诊断出渐冻症,医生说他只剩两年寿命,可他不仅活了55年,还成为了世界着名的物理学家。
他曾经说过:“瘫痪让我摆脱了很多琐事的干扰,能更专注于科研。”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这种“享乐适应”。
刚买新手机的时候,你会小心翼翼地贴钢化膜、戴手机壳,生怕刮花了;
可只用了三个月,就随手扔在沙发上、口袋里,一点都不心疼。
刚升职的时候,你兴奋得睡不着觉,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可没过多久,就被新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搞得焦头烂额,甚至开始怀念以前的工作。
大脑的这种“适应机制”,本来是为了让我们更快应对环境变化,更好地生存下去。
可现在,它却让我们陷入了“追逐—适应—再追逐”的循环:
为了买房子努力奋斗,买了之后开心没多久,又想换更大的房子;
为了升职拼命工作,升职之后满足没多久,又想升更高的职位。
我们总在追逐下一个目标,以为这样就能幸福,可到头来却发现,幸福始终在前方,永远够不着。
第三个陷阱,叫“情感启动效应”。
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象,会被过去的经历悄悄“编程”,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
小时候被狗咬过的人,哪怕长大之后知道大多数狗都很温顺,看到小狗也会下意识地后退;
小时候总被父母否定、批评的人,哪怕现在已经很优秀了,做事情还是会不自信,害怕犯错,别人稍微提一点意见,就会觉得“我是不是做得不好”;
小时候缺爱的人,长大之后在感情里总容易患得患失,要么过度依赖对方,要么不敢投入真心。
这些过去的情感体验,就像藏在大象心里的“开关”,一旦遇到相似的场景,就会自动触发相应的情绪和行为。
更关键的是,骑象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个过程,还以为自己的判断是“理性的”。
我有个闺蜜,长得漂亮,工作也不错,可每次谈恋爱都遇到“渣男”。
我们都劝她,下次找对象的时候擦亮眼睛,可她每次都陷入同样的困境。
后来聊起她的童年,我们才发现,她的爸爸很少关心她,总是对她很冷漠。
所以她心里的大象,一直渴望得到“冷漠型”人的认可,觉得只要自己足够好,就能打动对方,改变对方。
骑象人虽然知道那些男生不好,可大象的本能一直在牵引着她,让她不自觉地被相似的人吸引。
这就是情感启动效应的威力,它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重复过去的模式,哪怕那些模式会让我们痛苦,会阻碍我们获得幸福。
知道了这三个陷阱,你就会明白,幸福不是靠“追求”就能得到的,也不是靠外在的物质就能堆砌的。
很多时候,我们不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太少,而是因为大象的这些心理机制,让我们看不到自己拥有的,抓不住已经得到的。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骑象人该用什么策略,引导大象避开这些陷阱,走向幸福。
驯服大象:让理性与感性协同的四大策略
既然骑象人根本打不过大象,硬来只会被掀翻,那最好的方式就是“顺势引导”。
就像优秀的骑象人不会和大象硬碰硬,而是用技巧和耐心,让大象心甘情愿地朝着目标前进。
接下来这四个策略,都是经过验证的“引导术”,简单好操作,能帮骑象人和大象好好合作。
策略一:设计环境,而非依赖意志力
我以前总觉得,想要做成一件事,全靠意志力。
比如想减肥,就靠“忍”,忍住不吃零食、忍住不偷懒;
想专注工作,就靠“扛”,扛住手机的诱惑、扛住想发呆的冲动。
可结果往往是,忍了几天就忍不住了,扛了一会儿就扛不住了,最后还是放弃,还特别自责。
后来我才明白,意志力是有限资源,就像手机电量,越用越少,根本靠不住。
与其消耗意志力对抗诱惑,不如提前给大象“铺路”,设计一个没有诱惑的环境,让大象自然而然地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走。
就像想减肥,你不用逼自己“忍住不吃零食”,而是直接把家里的薯片、蛋糕、冰淇淋都清空,同时在冰箱里备好洗好的水果、蔬菜,在办公室抽屉里放一些坚果、酸奶。
这样一来,当大象饿了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健康食物,自然就不会执着于高热量的零食了。
我现在就是这么做的,家里几乎没有垃圾食品,想吃也没得吃,慢慢就养成了吃健康食物的习惯,减肥反而变得很轻松。
想专注工作也是一样,你不用逼自己“不看手机”,而是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或者用专注App锁住娱乐软件,电脑桌面只保留工作文档,关闭所有弹窗通知。
这样一来,当大象想偷懒的时候,没有即时的诱惑,骑象人就能很容易地引导它回到工作中。
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大家应该都听过吧?
研究人员给一群孩子每人一颗,告诉他们如果能忍住15分钟不吃,就再给他们一颗。
结果发现,那些能忍住的孩子,长大后的学业、事业都更成功。
很多人觉得这是因为这些孩子意志力更强,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其实很多孩子并不是靠“忍”,而是用了一些小技巧,比如转身不看、闭上眼睛、玩手指转移注意力,本质上就是在给自己创造一个“没有诱惑的环境”,帮骑象人减少对抗压力。
这个策略的核心,就是“顺势而为”,而不是“逆势而为”。
你不用和大象的本能对抗,而是通过改变环境,让大象的本能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
就像在大象的必经之路上铺好平坦的草地,把荆棘和陷阱都移走,大象自然会顺着路走,骑象人也不用费力气拉扯。
策略二:化目标为大象的“糖果”——进展原则
大象是个“急性子”,只喜欢即时的快乐,对遥远的目标毫无兴趣。
你要是让骑象人盯着“一年瘦20斤”“三年买房子”“五年考上研究生”这种大目标,大象只会觉得枯燥又遥远,根本不愿意配合,甚至还会反抗。
而心理学里的“进展原则”告诉我们:
朝着目标前进的过程,比最终达成目标更能带来幸福感。
也就是说,大象喜欢的是“在路上”的感觉,是每一步都能尝到的“小甜头”,而不是遥远的“大奖励”。
所以骑象人要做的,就是把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就像给大象准备一堆“小糖果”,让它每走一步都能吃到,越走越有动力。
比如我之前想写一本小说,一开始盯着“写完10万字”这个大目标,光是想想就觉得头大,拖了大半年都没动笔。后来我把目标拆成了“每天写500字”“每周完善1个章节大纲”,还给自己定了小奖励:当天完成写作就看一集喜欢的纪录片,每周达标就去喝一杯喜欢的咖啡。
没想到这么一改,大象居然愿意配合了。
每天500字的任务不难,花半小时就能完成,写完之后看着文档里的字数一点点增加,那种“我在推进”的成就感,就像给大象喂了颗甜糖,让它第二天还想接着来。
三个月下来,我居然真的攒够了5万字,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减肥也是一样,别总想着“瘦20斤”这个遥不可及的结果,不如拆成“每周运动3次,每次30分钟”“每天喝够8杯水”“晚餐不吃主食”这样的小目标。
每完成一次运动,就在打卡本上画个勾;
每坚持一天喝够水,就给自己点个赞。
这些小小的反馈,就是给大象的“糖果”,让它在减肥路上不觉得苦,反而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进展。
还有学习英语,很多人一开始就想着“要流利交流”,结果背了几天单词就放弃了。
但如果拆成“每天背20个单词,复习10个旧词”“每周听3次英语听力,每次15分钟”,再用App记录学习时长和正确率,看着自己的词汇量一点点涨、听力水平慢慢提,大象就会觉得“这件事有奔头”,自然就愿意坚持下去。
这就像我们玩游戏,没人会因为“要通关”这个终极目标就一直玩下去,真正让人上瘾的,是每打死一个怪物获得的经验值、每完成一个任务得到的道具、每升级一次解锁的新技能。
这些即时反馈,让我们越玩越有动力。
我们的人生目标,其实也需要这样的“游戏化设计”,把遥远的终点变成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小节点,让大象在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快乐和成就,它才会心甘情愿地跟着骑象人往前走。
策略三:创造心流体验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做一件事的时候,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环境,甚至忘记了自己,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几个小时已经过去了,而且心里特别满足、特别愉悦。
这种状态,就是米哈里提出的“心流”,(在接下来的章节分享里,我们下一本书就是分享《心流》,大家加入书架,追更,慢慢学习)也是让象与骑象人完美协同的最佳状态。
在我看来,心流就是“大象和骑象人一起跳舞”的时刻。
大象沉浸在当下的体验里,没有焦虑,没有杂念,只觉得开心;
骑象人专注于引导行动,不用费力控制,只觉得顺畅。
两者各司其职,又完美配合,效率和幸福感都达到了顶峰。
我有个朋友喜欢画画,每次拿起画笔,就能忘记所有烦恼。
有一次我们约好下午3点见面,结果她一画就画到了5点,完全没注意到时间。
她说画画的时候,脑子里只有线条、色彩和构图,什么工作压力、生活琐事都不见了,画完之后,不管画得好不好,都觉得特别放松、特别有成就感。
这就是心流的魔力,它让我们暂时忘记内心的冲突,只专注于当下的美好。
要创造心流,关键是找到“稍微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如果任务太简单,比如让一个画画多年的人画简笔画,大象会觉得无聊,根本提不起兴趣;
如果任务太难,比如让一个新手画一幅复杂的油画,大象会觉得焦虑,只想逃跑;
只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挑战,才能让大象兴奋,让骑象人专注。
比如你是个写作新手,不用一开始就想着写一篇爆款文章,先从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开始;
你是个跑步新手,不用一开始就想着跑5公里,先从跑1公里开始。
当你慢慢适应了这个难度,再一点点提高挑战,大象会因为“能做到”而有成就感,骑象人会因为“有进步”而有动力,心流自然就来了。
除了工作和学习,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能创造心流。
比如做饭,专注于食材的搭配、火候的掌控,看着普通的食材变成美味的饭菜;
比如养花,观察花的生长、浇水、施肥,看着种子发芽、开花;
比如运动,专注于呼吸的节奏、动作的标准,感受身体的力量和舒展。
只要你能全身心投入,就能感受到心流的快乐。
我现在每天都会留半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有时候是练字,有时候是拼乐高,有时候是听着音乐整理房间,当然最喜欢的还是看书。
在这段时间里,我会放下手机,放下所有杂念,只专注于当下的事情。
慢慢发现,不仅我的心态变平和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因为心流状态给我补充了“心理能量”,让我有更多的精力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喜欢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