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一次的大集上,姚哥听着秦昭描述着大秦的“四海升平”与“天下大同”,
一边撸着怀里愈发肥硕的哈士奇,一边啧啧称奇。
“可以啊小公主!你这‘鸡鸭公主’、‘学堂推手’、‘动力先驱’的名头后面,是不是还得加个‘和平缔造者’?这发展速度,坐火箭都没这么快!”
他嘴上夸着,眼神里却带着一丝来自现代社会的、洞悉历史周期的复杂意味。
秦昭敏锐地捕捉到了他那一闪而过的神色,问道:“姚哥,你觉得这‘大同’之景不好吗?” “好!当然好!百姓能吃饱穿暖,有书读,不用打仗,这简直是古代版的理想国了!”
姚哥放下狗,坐直了身子,语气稍微认真了些,“不过嘛……用我们那儿的话说,这叫‘发展红利期’,所有矛盾都被快速增长掩盖了。等这波劲儿过去,该来的问题,一个都不会少。”
他看着秦昭疑惑的眼神,掰着手指头举例: “你看啊,现在大家是都有饭吃了,但会不会有人想吃得更精细,穿得更华美,住得更宽敞?人的欲望是会膨胀的。”
“还有,现在土地、工坊、知识看起来是普及了,但会不会慢慢又集中到新的少数人手里,形成新的……嗯,门阀或者豪强?”
“外面是没强敌了,可内部呢?官员会不会因为没了外患就开始懈怠、贪腐?军队太久不打仗,会不会失去锐气?”
“更别说你们那舰队,在外面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带回了更多的财富和观念,这些东西冲击下来,你们这以农为本、君主集权的老架子,能不能扛得住?”
姚哥的话像是一盆冰水,悄无声息地浇在秦昭因盛世景象而温热的心头,让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激灵。
方才还觉得固若金汤、完美无瑕的“大同”画卷,此刻在姚哥那句“该来的问题,一个都不会少”的余音中,仿佛被投入了几颗石子,荡开了层层忧虑的涟漪。
许多曾被繁荣光芒所掩盖、被她下意识忽略或暂缓处理的细节,此刻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与她近日翻阅的那些奏报严丝合缝地对上了号。
姚哥提到“欲望膨胀”和“资源集中”,她立刻想起了三川郡守的奏报。
那里面详细描述了一起持续数月的纠纷:两户原本毗邻而居、共同受惠于“昭禾”丰产的农户,王氏与李氏,因一条水渠的改道和相邻田埂的寸许之地归属争执不下,从最初的口角发展到聚族对峙,险些酿成械斗。
根源并非天灾,而是因为王氏率先采用了新式堆肥法,收成更好,便想扩大田亩,而李氏不甘落后,寸土不让。
另一边,关于渭水畔一家水力织布工坊的利润分配,几位最初的合伙人也闹到了官府,都认为自己投入的技术、资金或人力更多,应占更大份额。
奏报里那句“昔日同舟共济,今朝锱铢必较”的评语,此刻显得格外刺眼。丰足,似乎并未消除争端,反而催生了更精细的算计和对“更多”的渴望。
说到“官员懈怠、贪腐”和“军队失锐”,秦昭的眉头蹙得更紧。
她记起御史大夫呈上的那份密折,弹劾的对象是东海郡的一位盐铁丞。
折子里列举的罪状并非惊天大案,而是细水长流式的侵蚀:家中宴席必用珍馐,器皿皆换成了南越琉璃,其幼子周岁宴竟遍请郡中富商,收受贺礼无数。
而其治下,盐价虽稳,但官盐品质却偶有下滑,民间已有“细盐入豪门,粗盐散市井”的私下抱怨。这正是在“无外患”压力下,权力寻租与享乐主义悄然滋生的苗头。
至于军队,她想起前几日去京营探望一位老将军,虽见军容整肃,操练依旧,但老将军酒后一句无心的感叹却让她记忆犹新:
“如今的小伙子,知道‘震海雷’厉害,劈山开路无往不利,这马术、弓弩的底子功夫,反倒不如老夫当年那般拼命打磨了……”
长久不经战火,再锋利的刀剑,也难免在鞘中暗自锈蚀其锋锐。
最后,姚哥关于“舰队带回新观念冲击”的话,直接指向了她书案最底层那份来自远航舰队副将的密报。
那密报并非军情,而是描述了舰队在极西之地某一港口休整时发生的“怪象”:几名年轻的水手和低级军官,竟对当地那种
“众人围坐,不分尊卑,皆可对公共事务发言”的部落议事形式产生了浓厚兴趣,私下里议论,觉得
“颇有古风,甚为公道”。甚至有人对土着信仰中“神人平等”的观念感到新奇。
虽然目前只是极少数人的私下好奇,但这份密报却像一根针,刺破了“天朝上国、唯我独尊”的文化壁垒,暗示着外部世界截然不同的思想,已经开始如同细微的海流般,悄然渗透进来,动摇着“君权神授”、“等级森严”这块大秦基石的底层土壤。
咸阳宫中,嬴稷站在那幅涵盖了已知世界与部分新大陆的巨幅舆图前,他的目光并未停留在已臣服的区域,而是投向了更遥远的、标注着山川河流却尚未插上大秦旗帜的空白地带。
四海升平?对他而言,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他的野望,是真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而秦昭,则在清晖学堂自己的书房内,对着灯光,绘制着一幅更为复杂的“蓝图”。这张图上,不仅有郡县疆域,更有纵横交错的水渠道路网、标记着不同物产的资源分布图、以及基于人口与学堂数量推算的人才流动预测。
她意识到姚哥所说的“问题”,或许正是大秦下一步需要面对的挑战。
单纯的疆域扩张和物质丰富,并非终点。
她总要去找到那个平衡点,如今是她父皇该干的,往后,就该她干的。
喜欢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