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的晨光带着几分萧瑟,残破的城墙在朝阳下泛着青灰的冷光。昨日的战火留下满地狼藉,烧焦的梁柱、凝固的血渍与未熄的余烬交织,城中百姓正在秦军将士的协助下清理废墟,孩童的啼哭与成年人的叹息在街巷中回荡。嬴政身着玄色龙袍,站在咸阳宫的丹陛之上,望着下方忙碌的身影,眉头紧锁——宽政推行尚未满月,战火便再次席卷都城,百姓的信任与帝国的根基,都在这一次次动荡中经受着严峻考验。
“父皇,李斯大人已率人清点伤亡,此次战乱,咸阳城百姓死伤三千余人,房屋损毁近半,粮库也被刘邦的轰天雷炸毁一座。”扶苏躬身禀报,玄色锦袍上还沾着些许尘土,“儿臣已下令打开骊山陵墓的储备粮仓,调拨粮草救济百姓,同时让陈先生指导工匠,用改良的夯土技术修复城墙与房屋,预计半月可恢复基本秩序。”
嬴政缓缓点头,目光转向身旁的陈墨:“陈先生,吕不韦的旧宅调查得如何?那枚玉佩上的符号,是否能解开他与潜龙会的关联?”
陈墨手中捧着一卷刚从吕不韦旧宅密室中找到的残简,神色凝重:“陛下,吕不韦的旧宅确实藏着秘密。密室位于书房地下三尺,由夯土夹铁浇筑而成,若非当年我参与设计吕相府的防御工事,知晓暗门机关,恐怕难以发现。这卷残简是用‘漆书’所写,防水防蛀,上面记载的内容,足以颠覆我们对吕相的认知。”
他展开残简,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正是吕不韦的手书:“六国联盟,玄鸟为记,潜龙蛰伏,待时而动。吾身系赵秦两国,助异人归秦,非为一己之私,实乃欲借秦之国力,统合六国,消弭战乱。然嬴政雄猜,秦法峻烈,非天下之福。潜龙会虽为六国旧部所立,其志在‘止戈’,吾暗助之,只为制衡秦廷,促其宽政。九州鼎中,藏有‘天下同文’之秘,亦有‘止战之术’,唯《秦记》与《吕氏春秋》合璧,方能解锁……”
“什么?”嬴政眼中闪过惊怒,“吕不韦竟然暗中资助潜龙会!他当年助朕父子归秦,竟是为了操控大秦!”
“陛下息怒。”陈墨连忙劝阻,“从残简内容来看,吕不韦的初衷并非颠覆大秦,而是想推行‘杂家治国’,融合六国文化与秦法,实现真正的天下一统。只是他行事隐秘,又与潜龙会牵扯过深,才酿成今日之局。”他顿了顿,指向残简末尾的符号,“这个‘玄鸟衔珠’符号,既是六国联盟的图腾,也是‘天下同文’秘钥的印记。当年吕不韦编纂《吕氏春秋》,便是想将这一理念融入其中,可惜未能如愿。”
扶苏心中一动:“陈先生,如此说来,九州鼎中不仅有山川地理详图,还有‘止战之术’?若能解锁,是否能平息天下战乱,让匈奴、六国旧部皆归心大秦?”
“理论上可行。”陈墨点头,“但解锁‘止战之术’需要三个条件:完整的《秦记》与《吕氏春秋》、九州鼎齐聚、以及‘天下归心’的民心所向。如今前两个条件已满足,唯有民心,还需时日积累。”
就在这时,一名墨卫匆匆赶来,脸上带着惊慌:“陛下,公子,陈先生!潜龙会的残余势力在撤离咸阳时,偷走了咸阳宫密室中存放的三卷《秦记》残本,还破坏了驰道的三处标准化路基,导致粮草运输受阻!”
“岂有此理!”章邯怒喝,“这些逆贼真是死不悔改!末将愿率军追击,夺回《秦记》残本,修复驰道!”
嬴政沉声道:“潜龙会偷走《秦记》残本,必定是想解锁九州鼎的秘密,或用其中的军事机密勾结外敌。章邯,你率五千轻骑,沿驰道追击;陈先生,你精通驰道布局与机关之术,与章邯同往,务必夺回残本,修复路基;扶苏,你留守咸阳,协助李斯推行宽政,安抚民心,防备刘邦卷土重来。”
“臣等遵命!”三人齐声应道。
当日午时,章邯与陈墨率领五千轻骑,沿着标准化驰道疾驰而去。陈墨主持修建的驰道路基果然坚固,即便三处被破坏,其余路段依旧平整宽阔,战马踏在上面,速度丝毫不减。“章将军,你看这破坏痕迹。”陈墨勒住马缰,指向一处路基缺口,“潜龙会用的是改良后的轰天雷,威力虽大,但破坏范围集中,显然是熟悉驰道路基结构的人所为——这路基的承重层与缓冲层是我独创的‘夯土三层法’,外人不可能如此精准地找到弱点。”
章邯蹲下身,查看缺口处的夯土:“如此说来,潜龙会中藏有熟悉驰道技术的人,莫非是当年参与修建驰道的工匠?”
“可能性极大。”陈墨点头,“当年修建驰道时,我曾招募过一批六国工匠,其中不乏潜龙会的暗线。看来,他们此次行动早有预谋。”他从怀中掏出驰道详图,指着上面的红点,“根据墨卫传回的消息,潜龙会残余势力朝着东方逃窜,目标很可能是齐国旧地——那里有潜龙会的老巢,也是九州鼎中‘齐鼎’的存放地。”
与此同时,沛县城中,刘邦正召集萧何、曹参、樊哙商议对策。刘邦手中拿着一枚玄鸟衔珠玉佩,正是从昌平君的亲信身上缴获的:“萧何,你可认出这玉佩上的符号?”
萧何接过玉佩,仔细端详片刻,脸色微变:“主公,这是六国联盟的图腾,当年吕不韦曾用这个符号联络六国贵族。传闻,持有此玉佩,可调动潜龙会的残余势力。”
“哦?”刘邦眼中闪过一丝贪婪,“如此说来,我若能掌控潜龙会,便能借助他们的力量,与大秦抗衡!曹参,你派人暗中联络潜龙会的残余势力,就说我持有玄主信物,愿与他们联手,推翻大秦,平分天下。”
“主公英明!”曹参躬身应道。
樊哙挠了挠头:“主公,那驰道上的秦军怎么办?章邯和陈墨率领大军追击潜龙会,说不定会顺路攻打沛县!”
刘邦冷笑一声:“章邯和陈墨的目标是潜龙会,短期内不会顾及沛县。我们正好趁此机会,招兵买马,整合周边的起义军势力。等他们两败俱伤,我们再坐收渔翁之利,一举拿下咸阳!”
驰道之上,章邯与陈墨的追兵已逼近潜龙会残余势力。前方的驰道旁,数十名黑衣人正围着三辆马车,显然是在转移《秦记》残本。“将军,前面就是黄河渡口,他们想乘船逃往齐国!”一名斥候禀报。
章邯眼中闪过厉色:“全速前进,不能让他们过河!”
五千轻骑如猛虎下山,朝着黑衣人冲去。黑衣人见状,立刻分出部分人手抵挡,其余人则推着马车,朝着渡口狂奔。陈墨下令:“用连弩压制!注意保护驰道路基,切勿用轰天雷!”
秦军的连弩齐发,箭矢如雨点般射向黑衣人。陈墨改良的连弩射程远、射速快,黑衣人纷纷中箭倒地。但他们依旧悍不畏死,拼死抵抗,为首的是一名身着青色长衫的老者,手持一把长剑,剑法精妙,竟是当年参与修建驰道的总工匠之一,鲁句践。
“鲁句践,你身为大秦工匠,竟然勾结潜龙会,背叛朝廷!”陈墨怒喝。
鲁句践冷笑一声:“陈墨,你以为大秦的驰道是为了天下百姓?不过是嬴政扩张领土、压迫六国的工具!我今日偷走《秦记》残本,就是要让潜龙会解锁九州鼎的秘密,推翻暴秦,还六国百姓自由!”
“冥顽不灵!”章邯挥剑上前,与鲁句践厮杀在一起。章邯的剑法刚猛有力,鲁句践的剑法则灵巧多变,两人你来我往,难分高下。陈墨则率领部分轻骑,朝着渡口的马车冲去,想要夺回《秦记》残本。
就在这时,渡口的河面上突然驶来数艘战船,船上插着“齐”字旗帜,正是潜龙会在齐国的援军!“不好,有埋伏!”陈墨大喊。
战船上的弓箭手纷纷放箭,秦军轻骑猝不及防,纷纷中箭倒地。鲁句践见状,趁机击退章邯,率领黑衣人登上战船。“陈墨,章邯,多谢你们一路护送《秦记》残本!齐鼎的秘密,很快就会揭晓!”鲁句践站在船头,哈哈大笑。
章邯想要率军追击,却被陈墨拦住:“将军不可!战船速度快,且我们没有水军,追击只会徒增伤亡。不如我们先修复驰道路基,确保粮草运输,再派人联络齐国旧地的秦军,围剿潜龙会的老巢。”
章邯心中虽有不甘,但也知道陈墨所言有理,只得下令:“将士们,立刻修复路基!”
秦军将士们立刻行动起来,拿出随身携带的工具和夯土材料——这些都是陈墨提前准备的,专门用于驰道的应急修复。陈墨改良的夯土材料凝固速度快,且坚固耐用,将士们只用了两个时辰,便将三处破损的路基修复完毕。
“陈先生,这夯土材料果然神奇!”章邯赞叹道,“有了它,驰道的维护便简单多了。”
陈墨微微一笑:“这是我用石灰、黏土、糯米浆混合制成的‘三合土’,比普通夯土坚固数倍,且防水防潮。当年修建长城时,我也曾用这种材料加固城墙,才能抵御匈奴的攻城锤。”
就在这时,一名墨卫从后方疾驰而来,脸上带着惊慌:“先生,将军!咸阳传来急报,刘邦率领起义军攻占了彭城,还联合了项羽的叔父项梁,势力大增!他们扬言要攻打咸阳,夺取九州鼎!”
章邯心中一沉:“刘邦这逆贼,竟然如此迅速地整合了势力!我们必须尽快赶回咸阳,协助公子防守!”
陈墨摇摇头:“不行,《秦记》残本还在潜龙会手中,他们若与刘邦、项梁勾结,后果不堪设想。不如我们兵分两路:将军率三千轻骑返回咸阳,协助公子;我率两千轻骑,继续追击潜龙会,夺回残本,同时联络齐国旧地的秦军,牵制刘邦的侧翼。”
章邯犹豫道:“陈先生,你身边只有两千轻骑,太过危险!”
“无妨。”陈墨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当年在齐国旧地留下了不少墨卫暗线,且熟悉当地地形,定能完成任务。将军不必担心,尽快返回咸阳,保护陛下和公子的安全才是重中之重。”
章邯深知事态紧急,只得点头应允:“陈先生保重!若有危险,立刻点燃烽火,我会率军驰援!”
两人兵分两路后,陈墨率领两千轻骑,继续沿着驰道向东追击。沿途的郡县百姓,因扶苏推行的宽政,对秦军十分友善,纷纷提供潜龙会的行踪线索和粮草补给。陈墨心中感慨:民心向背,果然是治国之本。若嬴政能早推行宽政,或许便不会有这么多叛乱。
三日后,陈墨的追兵抵达齐国旧地的临淄城外。临淄曾是齐国的都城,如今虽归大秦管辖,但潜龙会的势力依旧根深蒂固。根据墨卫暗线的情报,鲁句践等人已进入临淄城,藏匿在当年的稷下学宫旧址。
稷下学宫是当年齐国的学术圣地,秦统一后,陈墨建议保留此处,迁徙天下学士至此,如今却成了潜龙会的巢穴。陈墨率领轻骑,悄悄包围了稷下学宫,准备夜间突袭。
夜幕降临,临淄城一片寂静。陈墨率领墨卫,利用学宫周围的树林作为掩护,悄悄潜入。学宫的围墙是用普通夯土筑成,远不如大秦的城墙坚固,陈墨让将士们用攻城锤砸开一个缺口,悄无声息地进入学宫。
学宫内部残破不堪,大殿内却灯火通明。鲁句践正与几名潜龙会的核心成员,围着一张桌子,研究《秦记》残本和一张地图。“只要我们找到齐鼎,再联合刘邦、项梁,便能解锁‘止战之术’,推翻大秦!”鲁句践兴奋地说。
“没错!”一名成员说道,“齐鼎藏在临淄城的地下密室,当年吕不韦曾亲自设计密室机关,只有用《秦记》残本中的口诀才能开启。”
陈墨心中一喜,没想到竟然能听到如此重要的情报。他立刻下令:“动手!”
秦军将士们如猛虎下山,冲入大殿。潜龙会的成员猝不及防,纷纷拔出武器抵抗。大殿内的厮杀异常惨烈,秦军的连弩与潜龙会的刀剑碰撞,火花四溅。
陈墨直奔鲁句践,手中的连弩对准了他:“鲁句践,交出《秦记》残本和齐鼎的线索!”
鲁句践冷笑一声,将《秦记》残本扔给身边的一名成员:“带残本走,开启齐鼎!我来挡住他们!”他手持长剑,朝着陈墨冲来。
陈墨侧身避开,手中连弩齐发,射中了鲁句践的双腿。鲁句践倒在地上,眼中满是不甘:“陈墨,你以为你赢了吗?潜龙会的势力遍布天下,刘邦、项梁也已兵临咸阳,大秦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陈墨走到鲁句践身边,捡起地上的《秦记》残本:“大秦的命运,不是你能决定的。宽政已行,民心渐归,你们的阴谋,注定不会得逞。”
就在这时,学宫外面传来一阵马蹄声,一支庞大的军队朝着稷下学宫疾驰而来,旗帜上绣着“楚”字,正是项梁率领的起义军!“不好,项梁来了!”一名秦军将士大喊。
陈墨心中一沉,没想到项梁会来得这么快。他立刻下令:“撤退!带着鲁句践,立刻撤离临淄城!”
秦军将士们押着鲁句践,朝着学宫外冲去。项梁率领起义军,已经包围了学宫,箭矢如雨点般射来。“陈墨,留下《秦记》残本和鲁句践,饶你们不死!”项梁骑着马,站在阵前大喊。
陈墨冷笑一声,率领将士们,凭借着对学宫地形的熟悉,从一条秘密通道突围而出。但项梁的起义军紧追不舍,秦军将士们伤亡惨重。
“先生,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名墨卫焦急地说,“项梁的军队太多,我们根本无法脱身!”
陈墨环顾四周,看到不远处的驰道支线,心中有了主意:“朝着驰道方向跑!那里有我们的应急补给点,且驰道路基平整,我们可以借助快马摆脱追兵!”
秦军将士们立刻朝着驰道方向冲去。项梁的起义军紧追不舍,双方在驰道上展开了激烈的追逐。陈墨主持修建的驰道支线虽然狭窄,但依旧平整,秦军的战马速度远超起义军的步兵,渐渐拉开了距离。
就在这时,前方的驰道上突然出现一道关卡,关卡上插着“秦”字旗帜,正是齐国旧地的秦军守军!“援军到了!”秦军将士们齐声欢呼。
关卡的守将看到陈墨等人,立刻下令打开关卡,率领将士们冲出,与项梁的起义军展开了激战。项梁见状,知道再追下去也无法得逞,只得下令撤退。
陈墨率领残部进入关卡,心中松了一口气。守将躬身行礼:“末将参见陈先生!奉章邯将军之命,在此接应先生!”
“辛苦将军了。”陈墨说道,“鲁句践已被生擒,《秦记》残本也已夺回。项梁的起义军势力强大,还请将军立刻加固防御,同时派人将此事禀报咸阳。”
“末将领命!”守将应道。
陈墨走进关卡的中军大帐,将鲁句践押了进来。“鲁句践,齐鼎的密室机关口诀是什么?潜龙会还有哪些核心成员?”陈墨厉声问道。
鲁句践紧闭双唇,拒不回答。陈墨见状,拿出一枚银针,说道:“这是夏无且先生研制的‘醒神针’,能让人如实回答所有问题,你若不说,休怪我不客气!”
鲁句践眼中闪过一丝恐惧,但依旧嘴硬:“我宁死不屈!”
陈墨不再犹豫,将银针刺入鲁句践的穴位。鲁句践浑身一颤,眼神变得呆滞。“齐鼎的密室机关口诀是什么?”陈墨再次问道。
“口诀是……‘天下同文,九州归一’……”鲁句践机械地回答。
“潜龙会的核心成员还有谁?”
“还有……吕不韦的私生子……吕禄……他才是潜龙会真正的首领……昌平君只是幌子……”
陈墨心中一震,没想到潜龙会的真正首领竟然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吕禄!“吕禄现在在哪里?”
“在……彭城……与刘邦、项梁汇合……准备攻打咸阳……夺取所有九州鼎……”
就在这时,一名墨卫匆匆跑来,脸上带着惊慌:“先生,不好了!咸阳传来急报,嬴政陛下的病情再次恶化,体内的毒素与九州鼎产生共鸣,夏无且先生说,只有集齐所有九州鼎,才能彻底解毒!”
陈墨心中一沉,嬴政的病情竟然与九州鼎有关!他看着鲁句践,继续问道:“除了齐鼎,其他九州鼎的存放地点在哪里?”
“秦鼎在咸阳宫……楚鼎在彭城……燕鼎在蓟城……赵鼎在邯郸……魏鼎在大梁……韩鼎在新郑……吴鼎在会稽……越鼎在会稽……蜀鼎在成都……”
陈墨立刻让墨卫记录下来,心中满是焦急。如今刘邦、项梁、吕禄在彭城汇合,楚鼎危在旦夕;而嬴政的病情又急需集齐所有九州鼎解毒,时间紧迫,他必须尽快赶回咸阳,商议对策。
“立刻备马!”陈墨下令,“我们连夜返回咸阳!”
与此同时,咸阳宫的甘泉殿内,嬴政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夏无且站在床边,眉头紧锁:“公子,陛下体内的毒素与九州鼎之间存在一种奇特的共鸣,毒素在吸收九州鼎的能量,若不尽快集齐所有九州鼎,化解这种共鸣,陛下的性命恐怕……”
扶苏心中满是焦虑:“夏先生,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集齐九州鼎需要时间,父皇他……”
“目前来看,只有这一个办法。”夏无且摇摇头,“而且,根据陈先生留下的医书记载,九州鼎不仅能解毒,还能汇聚天下气运,稳固大秦的江山。只是,若被心怀不轨之人掌控,也能引发天下大乱。”
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跑来,脸上带着惊慌:“公子,不好了!刘邦、项梁、吕禄率领大军,已经攻占了彭城,夺取了楚鼎,如今正朝着咸阳进军!他们还派人联络了匈奴单于,让他再次率军南下,夹击咸阳!”
扶苏心中一沉,内忧外患同时袭来,大秦再次陷入了绝境。他看着病床上的嬴政,心中充满了坚定:“无论如何,我都要守住咸阳,集齐九州鼎,治好父皇的病,保住大秦的江山!”
他立刻下令:“章邯将军,率领大军驻守咸阳城外的驰道要冲,抵御刘邦、项梁的进攻;蒙恬将军,率领边军,前往长城,抵御匈奴骑兵;李斯大人,主持朝政,稳定后方,继续推行宽政;李由、项伯,率领禁军,守卫咸阳宫,保护父皇的安全!”
“得令!”众人齐声应道。
咸阳城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起来,大战一触即发。城外的驰道上,秦军将士们正在加紧布防,改良的秦弩、轰天雷等武器整齐排列,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进攻。城中的百姓们也纷纷拿起武器,想要协助秦军守卫家园——宽政的推行,让他们感受到了大秦的善意,如今大秦面临危机,他们自然不愿再次陷入战乱。
而陈墨率领的轻骑,正在驰道上疾驰。夜色深沉,马蹄踏在平整的标准化路基上,发出沉稳的声响。陈墨看着手中的《秦记》残本和九州鼎分布图,心中满是忐忑。吕禄的出现,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嬴政的病情,又让集齐九州鼎变得刻不容缓。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在刘邦、项梁大军抵达咸阳前赶回;也不知道,集齐九州鼎后,是否真的能化解所有危机。
悬念在夜色中蔓延:
1. 吕禄作为吕不韦的私生子、潜龙会真正的首领,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父报仇,还是想借助九州鼎掌控天下?
2. 刘邦、项梁、吕禄三方势力汇合,又夺取了楚鼎,他们能否攻破咸阳城的防御?
3. 匈奴单于再次率军南下,蒙恬率领的边军能否守住长城?陈墨改良的夯土长城,能否抵御匈奴的进攻?
4. 嬴政的病情与九州鼎息息相关,扶苏能否在嬴政病逝前集齐所有九州鼎?集齐后,又是否会引发新的危机?
5. 陈墨连夜赶回咸阳,途中是否会遭遇埋伏?他能否顺利与扶苏汇合,共同应对眼前的危机?
咸阳城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如同一颗风中残烛。刘邦、项梁、吕禄的大军正在逼近,匈奴骑兵的马蹄声也越来越近。大秦的命运,再次悬于一线。一场关乎天下格局的终极决战,正在悄然酝酿。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大秦帝国:铁血文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秦帝国:铁血文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