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族地后,马骥开始留意商代的“奢侈品”和“货币”——毕竟在任何时代,没钱都是寸步难行,他得搞清楚,在商朝,什么东西“值钱”。
首先引起他注意的是子衍的玉器。子衍最近心情好,经常戴着块玉戈,有时候还会拿块玉琮把玩。那玉戈是碧绿色的,上面刻着精美的玄鸟纹,阳光一照,还会反光,看着就贵重。马骥每次见子衍戴,都忍不住凑过去看,眼睛都看直了。
“子衍,你这玉戈真好看!”马骥摸着玉戈的纹路,啧啧称奇,“这颜色,这雕工,要是在我们那儿,能卖一套房!不对,能卖好几套房!”
子衍听不懂“房”是什么意思,但看出马骥的欣赏,得意地把玉戈举起来,对着阳光照了照:“此乃礼神之器,是通灵的美石,从王都换来的,寻常人连见都见不到。上次工正来,还想跟我要,我都没给。”
马骥心里想:这不就是商代的“爱马仕限量版”嘛,戴出去倍儿有面子!他又问:“那这玉能换东西吗?比如换鹿肉,换陶碗?
子衍摇摇头:“玉是礼器,不能随便换东西,只有祭祀或者贵族之间送礼才用。要换东西,得用贝币。”
“贝币?”马骥来了兴趣,“是什么东西?”
子衍从怀里掏出一串贝壳,那贝壳是白色的,磨得光滑圆润,中间还有个小孔,用绳子串起来,像串项链。“这就是贝币,”子衍拿起一枚贝币,递给马骥,“你看,这是海贝,我们这儿离海远,很难得,所以能当货币用。一枚贝币能换一陶罐粟米,一串贝币能换一把青铜刀。”
马骥接过贝币,摸了摸,很光滑,手感不错。他心里激动起来:这可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啊!要是带回去几枚,就是古董,能值不少钱!
他摸了摸自己身上,只有少昊送的那支骨笛,别的啥也没有。这支骨笛是用鸟骨做的,上面刻着简单的花纹,马骥一直没怎么在意,现在却觉得它是“宝贝”——说不定能换几枚贝币呢!
第二天,马骥拿着骨笛,在族里的交易市场转悠。市场里很热闹,有人用黍米换麻布,有人用鹿肉换石斧,还有人用贝币交易,吆喝声此起彼伏。马骥找了个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小孩,那小孩手里拿着几枚贝币,正在看一个工匠做的陶哨。
马骥凑过去,把骨笛递给小孩:“小孩,你看这骨笛好看吗?我用它跟你换几枚贝币,怎么样?”
小孩接过骨笛,翻来覆去地看,眼睛亮晶晶的——骨笛的材质很特别,上面的花纹也好看,他挺喜欢。小孩犹豫了一下,伸出五根手指。
马骥大喜,以为小孩同意换五枚贝币:“五枚?成交!快把贝币给我,这骨笛就是你的了!”
可小孩却摇了摇头,从口袋里掏出五颗彩色的小石子,递给他,然后拿着骨笛,蹦蹦跳跳地跑了。
马骥拿着五颗小石子,站在原地懵了——合着人家不是用贝币换,是用石子换啊!他这是用“古董骨笛”换了五颗“玻璃弹珠”?
旁边一个卖粟米的妇人看到了,忍不住笑:“灵人,你是不是傻?那小孩不懂贝币,只喜欢亮晶晶的石子,你还跟他换?”
马骥脸一红,赶紧把石子揣进怀里,嘴硬道:“我……我就是觉得这石子好看,想收藏!谁要换贝币了!”
妇人笑得更厉害了,递给马骥一把粟米:“别装了,我知道你想要贝币。这粟米给你吃,下次想换贝币,跟我说,我教你怎么换。”
马骥接过粟米,有点不好意思:“谢谢大娘,下次我一定跟你学!”
他拿着粟米,摸了摸胸口的挂坠,挂坠微微发热,像是在嘲笑他“想当有钱人,结果亏了本”。马骥叹口气:“看来在商朝,想靠‘以物易物’发家,还得先学学‘市场规则’啊!”
不过,他看着怀里的五颗彩色小石子,还是忍不住笑了——虽然没换到贝币,但这是他在商朝“第一次交易”的纪念,也挺有意义的。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