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事件如同一次恰到好处的润滑,让陈昂在嘉嘉大厦的“人设”更加立体可信。欧阳嘉嘉逢人便夸五楼新来的陈先生不仅懂玄学,连水电维修都在行,是个难得的热心人。王珍珍看向陈昂的目光里,也多了几分基于邻里情谊的亲近与信赖。
陈昂乐得维持这种形象。他深知,越是融入日常,越能淡化自身的神秘色彩,从而更便于在暗处观察。灵犀阁依旧开门营业,但卜算之事随缘而定,他更多的时间用于静修,以及通过留在五楼单元的那丝灵觉印记,感知大厦内部的能量流动。
几日观察下来,他发现嘉嘉大厦的气场确实独特。欧阳嘉嘉母女的善良与热情,如同温暖的阳光,是维持大厦祥和氛围的核心。但那股潜藏的“粘稠”感,以及王珍珍身上那条指向古老意志的因果线,都表明这栋大厦绝非表面看来那么简单。它像是一个微缩的舞台,上演着平凡的生活剧,幕后却可能牵扯着远超想象的宏大叙事。
这天下午,王珍珍再次来到了灵犀阁。这次只有她一人,手里还拿着几本教材和一份学生的作文。
“陈先生,没打扰你吧?”她站在门口,有些不好意思地问。
“当然没有,王小姐请进。”陈昂放下手中正在翻阅的一本泛黄古籍——那是他伪装的道具,实则内容关乎不同世界的能量法则。
王珍珍走进来,将教材放在桌上,解释道:“是这样的,我们学校下周有个传统文化周的活动,我想给孩子们介绍一些简单的国学启蒙内容,比如《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但我自己对一些深层的含义理解得也不够透彻,想起陈先生您学识渊博,所以冒昧想来请教一下,该怎么给小学生讲会比较生动易懂?”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充分体现了王珍珍作为教师的责任心。陈昂自然欣然应允。他请王珍珍坐下,然后针对《三字经》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等几句,结合历史典故和生活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起来。他的声音平和,引经据典却不显晦涩,娓娓道来,仿佛一位耐心的学者。
王珍珍听得十分专注,不时点头,眼中闪烁着领悟的光彩。她发现这位陈先生不仅“算命”厉害,国学功底也相当扎实,讲解方式更是巧妙,让她受益匪浅。
交谈间隙,王珍珍的目光被陈昂手边那本摊开的古籍吸引。书页是竖排繁体,甚至夹杂着一些奇特的符号,墨迹古旧,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沧桑气息。她并非有意窥探,只是教师的好奇心使然,忍不住轻声问道:“陈先生,您看的这本书……好像很古老的样子,是什么方面的书籍呢?”
陈昂心中微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将古籍轻轻合上,封面是空白的牛皮纸,看不出名目。“是一些祖上留下的杂记,记载了些地方风物和民间传说,算是个人的一点业余爱好。”他轻描淡写地解释,随即巧妙地将话题引回教学,“其实给孩子们讲国学,未必需要多么高深,关键是引发他们的兴趣。比如,可以结合一些有趣的民间故事……”
他一边说,一边暗中观察王珍珍。在他合上古籍的瞬间,他敏锐地捕捉到,王珍珍身上那条指向古老意志的因果线,似乎极其微弱地波动了一下。这种波动并非受到惊吓或吸引,更像是一种……若有若无的共鸣?仿佛沉睡的琴弦被远处的同频音律轻轻拂过。
‘看来,她身上的古老意志,与知识、特别是蕴含岁月气息的古老知识有关?’陈昂心中推测。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王珍珍并未察觉异常,她的注意力很快又被陈昂讲述的教学技巧所吸引。两人又聊了许久,直到窗外天色渐暗,王珍珍才惊觉时间不早,连忙起身道谢告辞。
“陈先生,真是太感谢您了!您讲得真好,我收获很大!”王珍珍抱着教材,脸上是真诚的感激和启发后的兴奋。
“能帮到王小姐就好。”陈昂微笑着送她到门口,“以后在教学上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来交流。”
看着王珍珍轻快地走向嘉嘉大厦的背影,陈昂的目光落回那本古籍上。一次看似寻常的教学探讨,却让他获得了关键的信息:王珍珍身上的古老意志,对“古老知识”有反应。
这意味着,他或许不需要采取激烈的手段,只需通过适当的、与“知识”或“文化”相关的接触,就能逐渐激发那条因果线,从而窥探到那股古老意志的更多信息,甚至判断其与“命运”是敌对、合作还是其他关系。
计划需要稍作调整。灵犀阁或许可以增加一些“内容”,比如摆放一些真正的、蕴含历史气息的古物或书籍作为装饰,它们将成为无声的“诱饵”。
夜色悄然降临,灵犀阁内檀香袅袅。陈昂指尖轻轻敲击桌面,一个新的、更为温和且更具针对性的探查方案,在他脑中逐渐成形。王珍珍这位温柔的老师,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他揭开“命运”面纱的重要钥匙之一。而这一切,都将在日常的、不着痕迹的交往中,缓缓推进。
喜欢国术起手,执掌混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国术起手,执掌混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