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城的晨雾裹着药香漫过茶园时,陆承宇总在药棚外的老槐树下站一会儿。树影斑驳落在他手背上,那里还留着前几天修井时被石头划的疤,浅粉色的,像片刚落的花瓣。他望着隔离棚的方向——那里的炊烟比往常早升半个时辰,是王婶在煮薄荷粥,瓦罐咕嘟咕嘟响,热气混着粥香飘出来,把瘴气带来的冷意都融软了。
“陆将军,尝尝这个。”张屠户瘸着腿从贫民窟方向走来,手里拎着个陶盆,盖着粗布巾,掀开时腾起白汽,是炖得酥烂的野兔肉。他往陆承宇手里塞了双木筷,“小石头说你修井时没顾上吃早饭,让我炖点肉给你补补。这兔子是阿山昨天在茶园边套的,没沾过矿洞的瘴气,干净着哩。”
陆承宇接过陶盆,暖意顺着掌心往上爬。阿山套兔子时他看见了,那孩子蹲在茶树丛里,手里攥着根麻绳,绳结打得歪歪扭扭,却愣是等了两个时辰——直到兔子啃食新抽的茶芽时,才猛地拽绳。当时阿云就站在旁边,小手攥着陆灵儿给的兔子口罩,眼睛瞪得溜圆,却没敢出声,怕惊跑了猎物。
“让小石头也吃。”陆承宇往陶盆里看,兔肉炖得极烂,汤里飘着几片阳火草叶,是老茶婆教的法子,说能驱寒。他想起张屠户的腿还肿着,前天搬木板时又抻了筋,此刻裤管上还沾着草屑,“你的腿没再疼?”
“不疼了!”张屠户拍了拍膝盖,声音却虚,“老茶婆给的艾草膏真管用,抹了两天就消肿了。再说我这是老骨头,哪能跟孩子们比金贵。”他往隔离棚瞅,看见里正正带着后生们往墙上糊麻布——那是林晚秋的主意,说麻布吸潮,能挡瘴气,“你看,里正他们今早天不亮就忙活,说要把隔离棚的墙都糊上麻布,省得孩子们夜里着凉。”
陆承宇往那边走,麻布是各家凑的旧衣裳拆的,洗得发白,却浆得平整。李木匠正用竹钉把麻布钉在木架上,他小女儿丫丫蹲在旁边,把掉在地上的竹钉捡进布兜里,嘴里数着“一、二、三”,声音脆生生的。看见陆承宇,她举着布兜笑:“陆哥哥,我捡了十二颗钉子,够钉半面墙啦!”
“真能干。”陆承宇摸了摸她的头,丫丫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用根红布条系着,是林晚秋昨天给梳的。这孩子前几天烧得迷迷糊糊时,还攥着块碎布要绣口罩,说要给狗蛋绣只小刺猬,此刻布兜里除了竹钉,还塞着半块彩线,蓝莹莹的,像溪里的石子。
老茶婆挎着药篮从药房出来,篮里放着刚晒好的苍术,青褐色的,碎成小段。她往隔离棚的石灰圈撒药粉,脚步慢却稳,鞋边沾着的艾草籽掉在地上,说不定开春就能冒出芽。“阿云在药房帮着晒药呢,”她头也不抬地说,“那孩子手巧,把薄荷叶摆得跟蝴蝶似的,说这样晒得匀。”
陆承宇往药房走,刚到门口就看见阿云蹲在竹匾前,正把薄荷叶一片一片摆开。她穿着陆灵儿的旧布衫,袖口卷得老高,露出细瘦的手腕,上面沾着点药粉,是捣阳火草时蹭的。竹匾里的薄荷叶摆成了圆圈,中间留着个小豁口,像轮缺了角的月亮。
“这是啥花样?”陆承宇蹲在她身边,阿云吓了一跳,手往身后缩,却把一片薄荷叶碰歪了,赶紧用指尖扶好,小声说:“阿山说这样摆,风从豁口过,叶子干得快。”她往竹匾另一头看,那里摆着艾草,是阿山的“杰作”——胡乱堆着,却也晒得半干,“他说男孩子不用摆花样,能驱瘴气就行。”
陆灵儿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件新缝的布衫,是给阿山的,领口绣着片茶芽,嫩绿色的。“你看阿云摆的薄荷,”她把布衫往竹架上晾,“比药房的药童摆得还齐整。昨天她还说要学缝口罩,说给阿山缝只小狼的,跟巨狼一样。”
巨狼像是听见了名字,从药房外跑进来,尾巴扫过竹匾,带起阵微风,薄荷叶轻轻晃,香得清冽。阿云往巨狼身边挪了挪,小手试探着碰了碰它的耳朵,巨狼低低地呜咽了一声,用头蹭她的手背,把药粉蹭得匀匀的。
“陆哥哥,粥好了!”小石头举着个粗瓷碗从隔离棚跑过来,碗里是薄荷粥,绿莹莹的,飘着颗蜜枣。他跑得急,粥晃出了点,滴在衣襟上,是之前陆灵儿给他补的小老虎口罩,此刻老虎耳朵上沾了点粥渍,像沾了颗露珠。“王婶说放蜜枣不苦,你快尝尝。”
陆承宇接过碗,粥温温的,刚好不烫嘴。蜜枣是林晚秋从将军府拿来的,去年酿的,甜得很,却不腻。他往隔离棚看,王婶正给狗蛋喂粥,那孩子还没完全好,身子软,王婶就蹲在长凳旁,一勺一勺地喂,粥勺碰着碗沿,发出叮叮的响。狗蛋手里攥着阿云给的刺猬口罩,针脚歪歪扭扭,却是阿云缝了半夜的——昨天她熬到油灯快灭了,陆灵儿催了三遍才肯去睡。
“矿洞那边的石灰圈该补了。”林晚秋不知何时站在药房门口,手里拿着件厚布衫,给陆承宇披上,“今早雾大,瘴气容易往这边飘。老茶婆说让护院再撒些阳火草粉,保险。”她往阿云手里塞了块麦饼,“别光忙着晒药,垫垫肚子。”
阿云接过麦饼,却没吃,往竹匾里的薄荷叶看了看,确认都摆得齐整了,才小口咬起来。陆承宇看着她,想起刚把她和阿山从山洞带回来时,这孩子总躲在哥哥身后,手里攥着块石头,眼睛里全是怯意。现在她敢摸巨狼的耳朵,敢帮着晒药,甚至敢跟小石头抢着洗药罐——昨天两个孩子蹲在灵泉井边,你一把我一把地搓罐底,把泥都搓进水里,井水泛着白泡,却笑得比谁都欢。
往矿洞走的路上,陆承宇看见里正带着后生们挖渠,渠沟挖得不算深,却直,从云雾山脚下往贫民窟延伸。里正手里拿着根竹杆,一边量深浅一边喊:“再挖半尺!老茶婆说水得深点,才不容易生虫!”后生们应着,锄头起落,土块落在渠边,堆得整整齐齐。
“陆将军!”里正看见他,直起腰抹了把汗,“你看这渠,过两天就能引水了!到时候贫民窟不用再跑老远打水,孩子们也能在渠边种点青菜——阿山说北狄那边有种菜,耐旱,我让他画下来,开春就试种。”
陆承宇往渠边看,阿山正蹲在地上,用根小树枝画着什么,旁边围了几个孩子,小石头踮着脚看,嘴里嚷嚷:“这菜叶子咋是圆的?跟我们种的不一样!”阿山没说话,只是往画上加了几笔,添了片叶子,像怕画得不像。
“阿山说的是胡麻菜。”林晚秋轻声说,“北狄人用它榨油,也能当菜吃。他说以前娘总种,撒把种子就能长,不用费心。”她往阿山身上看,那孩子穿着陆承宇给的旧鞋,鞋底垫了层茅草,走起来不磨脚,“等渠通了,让他在茶园边试种一小块,成了就教大家种。”
矿洞边的护院正撒阳火草粉,青褐色的粉末落在石灰圈上,像落了层霜。陆承宇接过药粉袋,往深处撒了些——矿洞深处还黑黢黢的,石壁上渗的水顺着石缝往下滴,在地上积成小水洼,映着洞口透进的光,亮晶晶的。他想起那天深夜寻阳火草时,陆灵儿就是在这样的石缝里摘草,手心被划得流血,却还攥着草不肯放。
“将军,你看这个。”护院林忠递过来个布包,是从矿洞角落捡的,打开一看,是半块麦饼,干硬得像石头,旁边还有个破陶碗,碗底沾着点野菜糊。“怕是之前北狄人留下的,看这样子,是个孩子用的。”
陆承宇捏起麦饼,掰了掰,没掰动。他想起阿山和阿云在山洞里烤土豆的样子,两个孩子围着小火堆,土豆皮烤焦了,却吃得香。说不定这半块麦饼,也曾被哪个孩子攥在手里,在瘴气弥漫的矿洞里,盼着天亮。
“扔了吧。”陆承宇把布包递给林忠,“别让孩子们看见。”他往洞口走,阳光正好照进来,落在渠沟的土上,暖融融的,“渠挖通后,在矿洞边也挖个小蓄水池,放些艾草和薄荷,让水过一遍再引去贫民窟。”
回药棚时,陆灵儿正教阿云绣口罩。阿云的小手捏着骨针,针脚歪歪扭扭,却极认真,绣的小狼耳朵歪在一边,像刚睡醒。陆灵儿握着她的手,一点点教,骨针在布上穿梭,留下细密的线脚。“你看,这样挑针,线就不会松。”她声音轻,像怕吓着针,“绣眼睛时用黑绒线,绣出来亮。”
阿山蹲在旁边,手里拿着块木头,正用小刀削——是要做个小锄头,给阿云挖菜用。小刀是老铁匠给的,磨得很钝,怕伤着孩子,可阿山削得极慢,木屑簌簌落在地上,堆成小堆。
老茶婆蹲在石臼边捣药,是苍术和阳火草混的,要做成药饼,挂在隔离棚的梁上,驱瘴气。她往石臼里加了点灵泉水,捣得咚咚响,药香飘得老远。“小石头和狗蛋在晒口罩呢,”她头也不抬地说,“两个孩子把口罩挂在竹杆上,说要让太阳晒掉病菌,还编了个歌,瞎唱。”
陆承宇往茶园边看,果然看见小石头和狗蛋站在竹杆下,竹杆上挂着十几只口罩,老虎、兔子、刺猬……风一吹,口罩晃晃悠悠,像挂了串小风筝。两个孩子扯着嗓子唱:“戴口罩,防瘴气,晒一晒,更干净……”调子跑了八丈远,却笑得极响,惊飞了茶树上的麻雀。
林晚秋端着碗梨汤从厨房出来,是炖给病人们的,放了川贝,甜中带点苦。她往陆承宇手里塞了勺,“尝尝温不温。”梨汤落在舌尖,暖意顺着喉咙往下走,熨帖得很。“王婶说下午要教阿云做麦饼,”她往贫民窟方向看,“说北狄的麦饼硬,教她做软和的,放些灵泉水和面,孩子们爱吃。”
陆承宇想起王婶的手,总沾着面粉,粗糙却暖。狗蛋生病时,她整夜守在药棚,用手给孩子暖脚,自己的手冻得发红,却没松过。那天井塌了,她也是第一个拎着水桶跑过来,说“先给孩子们留着水”,眼里的急比谁都真。
午后的阳光斜斜落在药棚的长凳上,陆承宇坐在那里,看老茶婆给病人换药。病人是矿洞的矿工,前几天吸了瘴气,咳嗽得厉害,老茶婆用阳火草煮的水给他擦背,擦得极轻,怕弄疼他。矿工不好意思地笑:“老茶婆,不用这么轻,我皮糙。”老茶婆没理,只是换了块热布巾:“皮糙也得护着,万一破了,瘴气更容易钻进去。”
阿云端着药碗从药房出来,给矿工送药。药是苦的,她就从兜里掏出颗蜜枣,放在矿工手边:“林姐姐说,吃完药吃蜜枣,就不苦了。”矿工拿起蜜枣,却没吃,塞回阿云手里:“你吃,你们孩子才该吃甜的。”阿云又塞回去:“我有,陆哥哥给我留了。”两个来回推让,蜜枣在手里暖得发烫。
陆灵儿和阿山在茶园边挖小坑,要种薄荷。阿山拿着自己削的小锄头,一下一下刨土,土块碎在坑里,阿云就往里面撒种子,是老茶婆给的薄荷籽,细小得像灰尘。“得浇点灵泉水,”陆灵儿教他们,“薄荷爱喝水,喝够了才长得快。”阿山就跑去灵泉井打水,小桶晃悠悠的,水洒了一路,像串银珠子。
陆承宇站在茶园边,看着这一切——药棚里的药香,隔离棚的粥香,孩子们的笑声,还有阿云手里歪歪扭扭的小狼口罩,阿山削得不成样的小锄头。他想起三年前的青溪镇,疫病最重时,街上空空荡荡,连狗都不敢叫,人们关着门,眼里只剩怕。可淮安城不一样,这里的人关过门,却又打开了——张屠户把兔肉分给邻居,王婶教阿云做麦饼,陆灵儿给北狄孩子缝布衫,连里正都肯听阿山说北狄的胡麻菜。
“陆哥哥,你看!”小石头举着只口罩跑过来,是阿云刚绣好的小狼口罩,狼耳朵虽然歪了,眼睛却绣得亮,用黑绒线戳了两个小点,像真的在看他。“阿云说给巨狼戴,你看合适不?”
陆承宇接过口罩,往巨狼头上戴。巨狼乖顺地低着头,口罩罩在它鼻子上,只露出双眼睛,逗得孩子们直笑。阿云蹲在巨狼身边,用手轻轻拍它的头:“不勒吧?勒了我再改改。”巨狼低低地吼了声,像是在说不勒。
傍晚时,渠沟终于挖通了。里正让人往渠里放水,灵泉水顺着渠沟流下来,哗啦啦响,带着云雾山的凉气,沁得人心里舒坦。孩子们都跑到渠边,蹲在岸上看水,水里飘着几片薄荷叶,是阿云撒的,说要让水也香。
张屠户杀了那只野兔子,炖了一大锅,放在隔离棚外的石桌上,谁都能舀一碗。王婶蒸了麦饼,黄澄澄的,暄软得很。老茶婆端来药茶,是苍术和阳火草煮的,说喝了防瘴气。里正拎着坛酒,是自己酿的米酒,度数不高,给护院和后生们分着喝。
陆承宇坐在石桌边,看着阿山和阿云第一次喝米酒,辣得吐舌头,却还想再喝;看着小石头和狗蛋抢一块兔肉,最后掰成两半,一人一半;看着陆灵儿教阿云用麦饼蘸兔肉汤,说这样吃更香;看着林晚秋给老茶婆捶背,老茶婆笑着拍她的手,说“不累,看你们吃就高兴”。
月光升起来时,渠里的水泛着银白的光,像撒了一地的星星。巨狼趴在陆承宇脚边,头枕着小狼口罩,尾巴轻轻扫着地面。孩子们都困了,小石头靠在张屠户怀里,手里还攥着块麦饼;阿云趴在阿山肩上,眼睛闭着,嘴角却翘着,像是在笑。
陆承宇端着药茶,往隔离棚的方向看。那里的油灯还亮着,老茶婆在给最后一个病人换药,王婶在收拾碗筷,里正蹲在渠边,用手试水温,说“明天就能引去贫民窟了”。药香、粥香、酒香混在一起,被月光裹着,落在每个人身上,暖得像春衫。
他想起老茶婆说的话:“仇恨像瘴气,得用善意散。”其实哪止是善意——是张屠户瘸着腿送的兔肉,是王婶半夜暖的脚,是陆灵儿缝的布衫,是阿云绣歪的口罩,是孩子们唱跑调的歌,是渠沟里哗啦啦的水声。这些碎在日子里的暖意,比阳火草还暖,比灵泉水还清,把疫气带来的冷,一点点融成了软。
风从茶园吹过来,带着新抽的茶芽香。陆承宇喝了口药茶,苦中带着甜。他知道疫病还没完全过去,矿洞的瘴气还没散干净,说不定哪天还会有难。可只要这些暖意还在——只要有人肯分一块麦饼,肯教孩子绣口罩,肯为陌生人挖一条渠,淮安城就一定能撑过去。
就像渠里的水,哪怕流过石头,碰过土块,也总会往前淌,带着薄荷香,带着月光,带着孩子们的笑声,淌进每个清晨,淌进每个春天。而那些藏在疫中的暖意,会像茶苗一样,在淮安城的土地上扎下根,长叶,抽芽,等瘴气散了,就开出花来。
喜欢穿越之空间在手带全家逃荒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之空间在手带全家逃荒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