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体的手指在空中划了个圈,监控屏幕上的脑波曲线随即跳动了一下。我盯着那条线,手指从重力场封锁按钮移开,转而调出终端主界面。系统运行正常,阻尼层响应及时,湿地供电稳定。危机暂时被压住,但我知道,靠能力压制不是长久办法。
不能总等着问题出现再去堵。昨晚的事让我明白,单靠我和零域撑不住整个社区的运转。一旦我倒下,或者像适配体这样内部失控,所有防线都会崩塌。必须把规则立起来,让制度代替个人意志去维持秩序。
我起身离开指挥中心,穿过走廊走向会议厅。脚步有点沉,精神还没完全恢复,但不能再拖了。宪法修订的事早该启动,现在正是时候。
会议厅里已经坐了不少人。耕作区、教育组、安全部门的代表都在。他们低声交谈,看到我进来,声音慢慢停了下来。
我走到主讲台前,打开投影设备,调出文件。“今天召集大家,是为了讨论社区宪法的修订。”我说,“现行框架是应急时期建立的,现在情况变了,我们必须跟上。”
有人点头,也有人皱眉。
“先说目的。”我继续说,“这次修订不是为了重新分权,也不是要推翻过去。而是要把这些年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补上,让决策更透明,资源分配更合理,责任更明确。”
台下安静了几秒。
一个穿旧工装的男人举手。他是耕作区的负责人之一。“你说合理分配,那新税制怎么算?我们种地的人,每天在湿土里干活,要是再加负担,很多人撑不住。”
“税制不在本次调整范围内。”我回答,“但我们会在资源调配机制上做优化。生态循环系统的收益,今后三成自动划入农业补贴,由轮值委员会审核发放。数据公开,可查。”
他没说话,但眉头松了一些。
教育组的女代表开口:“我们要求设立独立教育基金。孩子是未来,但现在课程更新慢,教材短缺,连基础实验器材都凑不齐。”
“同意。”我说,“从下季度起,生态收益的一成五固定投入教育,优先用于师资培训和教学设备采购。这部分资金不得挪用,审计每季度公示一次。”
她低头记了点什么,没再追问。
安全部门的代表站了起来。“战时状态还没解除,守夜人随时可能行动。如果选举后指挥权移交,突发情况下谁负责决策?”
“临时扩权机制保留。”我说,“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触发三级警报以上级别事件;二是事后四十八小时内向管理委员会提交行动报告。如果没有合理解释,权限自动终止。”
他看了我一眼,缓缓坐下。
接下来是讨论细节。有人提出监督流程不够细,有人担心轮值委员会效率低。我一条条回应,修改条款,现场敲定内容。过程中没人离席,也没人打断规则之外的话题。大家都在认真听,也在争取自己群体的利益。
三轮质询结束后,我把最终版本传到所有人终端。
“现在表决。”我说,“同意的,请在屏幕上确认签名。”
几分钟后,系统提示:全体通过。
我输入电子密钥,按下确认键。屏幕上跳出“宪法修订案已生效”的提示。
台下响起一阵轻微的掌声。有人站起来伸展身体,有人低头整理记录。气氛变了,之前的紧张感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踏实的平静。
我没有立刻宣布散会。
“接下来是管理委员会的选举。”我说,“规程草案已经准备好,将在十分钟后发布。选举依据本版宪法执行,全程公开计票。”
我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折叠的纸,展开后放在桌面上。这是选举流程图,标着时间节点和职责划分。我把它夹进文件夹,放在手边。
台下的代表们开始移动位置,准备进入下一环节。有人交头接耳,有人核对名单。没有人离开,也没有人提出异议。
我坐在前排,看着他们调整座位。灯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清晰可见他们的表情——有期待,有谨慎,也有释然。
制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它能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权利。比起靠一个人撑着,这更稳,也更久。
我伸手摸了摸终端边缘。外壳有些发烫,刚才连续调用系统让它负荷不小。但我没关机,也没让它休息。
外面的生活区传来孩子的笑声,还有水车转动的声音。净水系统在运行,电力调度正常,巡逻队按时交接。一切都在按节奏走。
我低头看了眼手中的文件夹。选举规程第一页写着第一条规则:候选人需具备连续六个月以上公共服务记录,且无重大纪律处分。
这句话下面画了一道铅笔线,是我刚才划的。
有人走到我旁边,低声问:“林川,候选人名单什么时候公布?”
我抬头看他,正要开口——
他的袖口露出一截线头,灰色的,像是从内衬里抽出来的。
喜欢零域建筑师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零域建筑师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