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60岁的反抗
社区广场的晨雾还没散尽,赵爷爷攥着那张泛黄的纸,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纸上的油墨早已褪色,但“第一次规则日公告”的标题依旧清晰,下面用宋体字印着:“16岁以下与60岁以上均享有绝对豁免权,体重调整规则对其无效”——这行字被他用红笔描了又描,笔画深得几乎要戳破纸背。
“他们说这纸是假的!”78岁的周奶奶拄着拐杖,另一只手紧紧牵着15岁的孙子小宇,老人的手抖得厉害,“昨天巡逻队来敲门,说小宇下个月满16,得提前登记减重,不然就取消我们家的配给!”
小宇的健康手环突然发出“嘀嘀”的警报声,屏幕上跳出刺眼的红色提示:“距16岁生日剩余30天,请提前签署《自愿减重承诺书》,逾期将扣除监护人10斤体重。”这已经是今天第三次警报了,每次响起,小宇都会下意识地摸自己的胳膊——这两个月,他的体重掉了5斤,不是因为规则,是吓的。
广场另一侧,60岁以上的老人们正围成圈,把十几个半大孩子护在中间。他们大多带着慢性病,有的拄着拐杖,有的揣着药瓶,但此刻都挺直了腰板,像一圈老槐树,把孩子们挡在身后。
“赵爷爷,他们说您这公告是伪造的。”14岁的阿梅小声说,她的哥哥上个月刚满16,规则日当天就被强制减了10斤,现在还躺在社区医院,脸白得像纸。
赵爷爷把公告举过头顶,声音因激动而沙哑:“伪造?这是我当年亲手贴在居委会墙上的!那时候规则组还叫‘分配协调会’,李组长亲口说的,孩子和老人不能动,这是底线!”
人群外传来摩托车的轰鸣,五辆巡逻车停在广场边缘,下来十几个穿黑色制服的人,领头的是规则组新派来的干事,据说刚从邻社区调过来,以“铁腕”着称。
“都让开!”干事的扩音器声音刺耳,“根据第四次规则日补充条款,16岁以下豁免权已调整为‘过渡期豁免’,年满15岁需提前登记!”他挥了挥手,“把名单上的孩子带回去体检,超重的直接进入稳定期。”
“什么过渡期!”周奶奶突然往前一步,拐杖重重砸在地上,“我们当年响应号召,把口粮省给年轻人,现在你们要对我们的孙子下手?”她的声音抖得更厉害,却带着股豁出去的狠劲,“我儿子就是三年前规则日没挺过来的,你们还想让我白发人送黑发人不成!”
巡逻队员要往圈里冲,老人们突然手挽手组成人墙。赵爷爷站在最前面,把公告铺在地上,用石头压住四角:“要带孩子走,先踩过这张纸!”
冲突一触即发时,社区医院的方向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声。阿梅突然指着远处哭出声:“是我哥!他又晕过去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救护车吸引,巡逻干事趁机使了个眼色,两个队员绕到后面,抓住了最边上的一个男孩。
“放开我孙子!”男孩的奶奶尖叫着扑过去,却被狠狠推开,摔倒在地。
这一下彻底点燃了怒火。赵爷爷突然脱下外套,露出背后的伤疤——那是二十年前粮食危机时,为了抢回被抢走的救济粮,被当时的“协调会”打手打的。“你们看看!”他转过身,伤疤在晨光下像条扭曲的蜈蚣,“当年我们流血保住的东西,现在要亲手毁掉?”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护着孩子”,老人们突然往前涌,有的用拐杖打,有的抱住巡逻队员的腿,甚至有豁出去的,直接躺在了巡逻车前面。65岁的张奶奶有心脏病,此刻却像忘了病痛,死死拽着一个队员的胳膊:“要带孩子走,就从我身上碾过去!”
干事没想到老人们会这么刚烈,一时有些慌乱。扩音器掉在地上,发出刺耳的杂音。恰在此时,社区医院的医生跑了过来,对着干事低声说了几句——大概是阿梅的哥哥情况危急,需要家属签字。
趁着这间隙,赵爷爷突然吹了声口哨。广场周围的楼房里,陆续有人探出头,有的举着手机拍摄,有的往下扔东西——是些烂菜叶、空瓶子,更多的是愤怒的喊声:“放开孩子!”“遵守老规矩!”
干事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知道再僵持下去只会更麻烦,狠狠瞪了赵爷爷一眼,挥手道:“撤!”
巡逻车走后,老人们瘫坐在地上,有的抹眼泪,有的咳嗽不止。赵爷爷捡起地上的公告,小心翼翼地叠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小宇扶着周奶奶,突然发现老人的手不再抖了,眼里却多了层水雾。
“赵爷爷,”阿梅怯生生地问,“我们能守住吗?”
赵爷爷摸了摸她的头,看向社区医院的方向——救护车已经停在了楼下。“守不住也得守,”他声音低沉却坚定,“不然,我们这些老家伙,还有什么脸见地下的人?”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照在广场上,把老人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孩子们从人墙后探出头,看着那些或坐或站的背影,突然明白了“护孙队”这三个字的分量。
而在社区医院的病房里,阿梅的哥哥刚醒过来,虚弱地抓住妈妈的手:“别让他们带我走……我不想减……”妈妈没说话,只是摸出藏在枕头下的手机,里面是刚才广场上拍的视频——赵爷爷举着公告的样子,像座不倒的山。
她悄悄把视频发进了“16岁家长群”,配文只有两个字:“加油。”
群里瞬间炸开了锅,无数个“加油”冒了出来,像点点星火,在规则组严密监控的网络里,悄悄连成了片。
喜欢失去控制的体重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失去控制的体重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