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八,彤云酿雪的时节,沈府却处处浸着暖融融的喜庆。
原是沈府小公子沈清晏的百日宴,沈家本意只请至亲好友小贺。
可沈家本是世代簪缨的世家,前阵子又查清陈年旧案,得陛下亲口夸赞,声望正盛。
消息一传开,贺礼还是从早到晚没断过,正厅的梨花木长案上,赤金錾花的长命锁卧在织金锦盒里。
绣着“福寿安康”的襁褓叠得方方正正,连各地进贡的珍稀药材都用描金漆匣盛着,琳琅满目地排开,映得满室流光。
院正厅里,沈慧照陪着父亲沈大人一同接待男宾。
御史台李大人刚跨进门,便拱手笑道:“恭喜沈大人喜得孙儿!这可是沈家的大喜事啊!”
沈大人捻着颌下短须,笑容温厚:“多谢李大人费心,快请坐,奉茶。”
监察御史吴大人也跟着上前,目光里满是热络:“恭喜沈判官喜得麟儿!看这府里的喜气,就知小公子是个有福气的。”
沈慧照一身石青暗纹直裰,举止端方,欠身回礼:“谢吴大人吉言。”
隔壁暖厅则是女眷的地界,好德正陪着几位世家夫人说话。
她穿着藕荷色绣缠枝莲的褙子,鬓边簪着支赤金点翠步摇,气质温婉却难掩沉稳。
身旁的赵管家捧着烫金礼单,核对得仔细,时不时上前半步,压低声音回话:“夫人,照金巷柳夫人、高士坊巷冯夫人的贺礼刚送到。
还有御史台李夫人差人送了床百子千孙帐,都按您的吩咐,妥帖收在西跨院库房了。”
好德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厅里谈笑的夫人小姐,语气温和却条理分明:“辛苦赵管家了。
今日客人多,男宾那边还得劳你多盯着些,若是有远道来的大人,先引去东暖阁奉茶歇脚,别慢待了。”
慈安苑更是热闹。屋里烧着地龙,暖意从青砖地缝里漫上来,连窗棂上的冰花都透着软和。
沈老夫人坐在铺着玄狐皮锦垫的主位上,一身绛红色绣福寿纹的袄裙,显得精神矍铄。
奶娘抱着裹在云纹锦被里的沈清晏侍立在侧,小公子粉雕玉琢,一双眼睛亮得像浸了蜜的葡萄,引得女宾们频频侧目。
丫鬟端来刚炖好的桂圆红枣茶,青瓷茶盏冒着袅袅热气,沈老夫人接过一盏,递到郦娘子面前,柔声问道:“亲家今日来得早,路上可冷?快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郦娘子穿着宝蓝色绣兰草的褙子,接过茶盏笑着点头:“不冷不冷,马车裹了两层棉帘,严实得很。
倒是您,这几日忙着筹备宴席,怕是没少费心,可得顾着自己的身子。”
正说着,丫鬟轻轻打起竹帘,院外传来清脆的迎客声:“折夫人、折少夫人到——”
郦娘子起身,与沈老夫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笑意,连忙携手迎了出去。
只见折夫人走在前面,身着石青绣银丝牡丹的褙子,领口袖口滚着白狐绒边,手里握着个描花锦盒,步态端庄。
身后的琼奴穿着浅粉色绣海棠的袄裙,眉眼温顺,亦步亦趋地跟着。
见了沈老夫人与郦娘子,折夫人笑着颔首:“老夫人今日气色真好,瞧着比前几日还精神。郦娘子近来可好?我跟琼奴路上耽搁了片刻,倒来晚了,莫怪。”
沈老夫人拉着折夫人的手,引她到主位旁坐下,语气亲和:“不晚不晚,席面还没开呢,来得正好。”
琼奴站在母亲身侧,笑着补充:“母亲特意绕去了趟流云金肆,挑了对双鲤衔珠镯,还让金匠在镯面錾了‘五子登科’的纹样,说要给小公子添份喜气,这才多绕了段路。”
一旁的嬷嬷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锦盒,沈老夫人看着那精致的锦盒,笑意更深:“折夫人太客气了。清晏这孩子,能得您这般惦记,是他的福气。”
外间忽然传来小厮的通传声,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老夫人,宫里来人了!是杨昭仪娘娘派来的,给小公子送百日贺礼呢!”
沈老夫人心里一动,杨昭仪是杨羡的姐姐,算起来与自家是连襟,竟还记着清晏的百日宴。
她跟郦娘子说了句“我去迎迎”,便起身往外走,刚到廊下,就见好德也赶了过来,两人并肩往二门去。
内侍捧着个描金漆盒,见了沈老夫人和好德,忙躬身行礼,声音恭谨:“沈老夫人,沈夫人。
昭仪娘娘听闻小公子百日,特意让奴婢送来贺礼,还嘱咐奴婢祝小公子康健顺遂,也向二位夫人道喜。”
好德双手接过漆盒,指尖触到盒面的温凉,打开一看,里面铺着明黄色锦缎,衬得一块暖玉平安牌愈发莹润,那玉色匀净,隐隐透着暖意。
旁边还放着一尊玉雕瑞兽摆件,雕工精巧,一看便知是精心挑选的珍品。
她连忙示意丫鬟备好赏钱,笑着对内侍说:“有劳内官跑这一趟,还请回去替我们多谢昭仪娘娘。”
送走内侍后,好德捧着漆盒,跟着沈老夫人一同回了慈安苑。
此时福慧正扶着寿华走进来,两人围着奶娘怀里的沈清晏,说得热闹。
乐善和康宁凑在旁边逗着大团小圆,娇娇依偎在福慧身侧,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襁褓里的弟弟,时不时伸手想碰又不敢。
见好德进来,寿华笑着起身,目光落在她手里的漆盒上:“可是宫里有人送贺礼来了?”
好德将漆盒递到众人面前,眼底满是笑意:“是杨昭仪派来的。前几日乐善还来府里说,昭仪近来身子不大爽利,没想到还记着清晏的百日宴。”
一旁翰林院蔡夫人闻言,放下手里的茶盏,接过话头:“说起来,前几日我去宫里给太后请安,倒听说杨昭仪有孕了。
陛下近来时常去凝香殿陪着,连早朝后都要过去坐半个时辰,这份宠爱,宫里没几个能比的。”
枢密使家的白夫人也点点头,接过丫鬟递来的蜜饯,笑道:“可不是嘛!听宫里的老嬷嬷说,陛下特意让太医院院判亲自照看杨昭仪的胎像。还赏了不少上党人参、燕窝盏,都是顶好的东西。”
好德听着,心里替杨昭仪高兴,又想起乐善,笑着补充:“杨昭仪向来心善,待人体贴周到,能得陛下宠爱,也是应当的。”
不多时,客人便都到齐了。宴席设在东暖阁,男女宾分席而坐。
内间由沈老夫人陪着各位世家夫人,桌上除了精致的宴席,还特意为身子不便的寿华备了桂花蜜藕、冰糖炖梨,处处透着细心。
外间则由沈慧照陪着几位大人和世家公子,谈着朝堂趣事、诗文典故,气氛热闹却不喧闹。
饭后,众人转移到栖云阁歇脚。夫人们围坐在暖炉旁,聊着家常,话题时不时绕回孩子身上。
郦娘子从随身的锦袋里取出个五蝠鎏金玉锁,小心翼翼地挂在沈清晏脖子上,手指轻轻拂过锁上的纹路,脸上满是疼爱:“我的好孙儿,戴着这锁,要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长大。”
折夫人凑上前,看着襁褓里的小公子,忍不住夸赞:“这孩子长得真好,眉眼像极了小沈大人,瞧这眼睛亮的,将来定是个有出息的。”
琼奴也在一旁点头,笑着附和:“可不是嘛,这鼻子、这嘴,跟四妹夫一模一样。”
几位夫人也跟着凑趣,说着吉祥话;小姐们则去了侧房,有的绣着女工,有的聊着新出的话本,笑声阵阵。
天色渐暗,夫人们带着小姐陆续告辞。沈老夫人年纪大了,早些时候就由嬷嬷扶着回了慈安苑歇息。
杜仰熙怕寿华累着,早早等在内院门口,让小厮先通传了一声。
寿华见状,便起身向好德告辞,郦娘子怕她路上有闪失,也跟着起身,握着她的手嘱咐:“你好好养着身子,别累着,娘过几日再来看你。”
好德应声“放心”,又叮嘱:“大姐姐路上慢些,让车夫稳着点。”
寿华温柔点头,由福慧扶着往外走。大团、小圆两个孩子早已困得睁不开眼,由嬷嬷抱着,康宁跟着福慧带着娇娇一同出了门。
折夫人和琼奴也起身告辞,见好德要送,忙拦住:“外头天冷,小郎君刚醒,你别跑了,仔细冻着。”
好德便吩咐丫鬟月微:“替我送送折夫人和少夫人。”月微应声上前,扶着折夫人的胳膊,送她们出了院门。
喜欢五福临门之:烟火长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五福临门之:烟火长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