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家沟的春日,在忙碌的春耕后,暂时进入了一段相对平缓的时期。田里的秧苗已然返青,绿汪汪地铺满了田野,预示着只要风调雨顺,秋日便会有一份不错的收成。
夏小雨的生活也如同这田间的秧苗,看似平静,却在内里悄然生长、积蓄力量。与薄斯年的书信往来日趋融洽,让她在情感上获得了一份难得的安定感;薄夏一天天长大,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带来了无尽的慰藉与乐趣;而通过强子那条隐秘渠道积累的财富,也让她对未来的规划越发清晰。
然而,她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自己一个外来的、独自带孩子的媳妇,若仅仅是因为“能干”和“运气好”而将日子过得与众不同,短期内或许能赢得同情或敬佩,但长此以往,难免会再次引来如李翠花之流的红眼和更深层次的猜忌。尤其是在这个集体主义至上的年代,个人的突出,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能为集体所接受的依托。
她需要为自己日益改善的生活,找到一个更牢固、更光明正大的“保护色”。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渐渐成型——将部分来自末世的、经过简化改良且符合这个时代认知的实用知识,贡献给集体。
她仔细筛选着脑海中的知识库。太过超前、原理复杂的不能提,容易引火烧身。最好是那些操作简单、见效快、能直观提升生产效率或减少损失的“土法子”或“小窍门”。
她首先将目光投向了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的鸡鸭。每年春夏之交,总有些家禽会因疫病成片死亡,给本不宽裕的村民带来损失。她想起末世初期,缺乏有效药物时,利用一些常见植物(如艾草、大蒜)进行简单防疫和环境消毒的方法。
接着是堆肥。村里的堆肥大多只是简单堆积沤制,肥效低,还易生虫。她知道几种通过调整原料配比、控制湿度和翻堆频率来加速腐熟、提高肥效的简易方法。
这些知识,被她巧妙地包装起来。来源?很好解释——部分是“以前在娘家时,听走南闯北的老人提起过的土方子”,部分是“自己闲着没事,瞎琢磨、试着弄,好像有点效果”。
时机也恰到好处。这天,张队长召集社员开会,商讨夏季田间管理和副业生产事宜。会上,有人提到最近有几户人家的鸡雏似乎精神不振,担心像往年一样闹鸡瘟。
夏小雨觉得机会来了。她在众人议论稍歇时,举了举手。
张队长看到她,和颜悦色地问:“小雨,你有啥想法?”
夏小雨站起身,语气带着适当的谦逊和不确定:“队长,各位乡亲,我以前好像听人说过个土法子,说是用晒干的艾草烟熏鸡舍,或者用捣碎的大蒜混在鸡食里,能预防鸡鸭生病,也不知道管不管用……还有就是,平时鸡舍打扫勤快点,用石灰水洒洒地,可能也能少生虫蚁。”
她说的都是些寻常可见的东西,方法也简单,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艾草?那玩意儿后山多的是!”
“大蒜也行?这法子倒没听过。”
“石灰水洒地,这个好像有点道理……”
张队长沉吟了一下,他是务实的人,觉得可以一试:“嗯,听着像是老辈人传下来的经验,成本也低。这样,谁家鸡雏不太精神的,就先照着试试看,有效果最好,没效果也不亏啥。”
接着,讨论到积肥问题,夏小雨又适时地提出了自己对堆肥的一些“琢磨”。
“队长,我发现堆肥的时候,要是把稻草、人畜粪尿、烂菜叶子这些按层铺,中间隔一层薄土,时不时翻动一下,让里面通气,好像沤得更快,肥劲儿也更足些。要是太干了就泼点水,太湿了加些干草……就是比较费力气。”
她将自己知道的好氧堆肥原理,简化成了最直观的操作描述。
张队长眼睛一亮。他是老庄稼把式,一听就明白这法子比胡乱一堆等着沤强多了。“费点力气怕啥!好肥才是关键!小雨,你这脑子是好使,净琢磨这些有用的!我看行,咱们队里的积肥班,就按你这个法子试试!”
几次三番,夏小雨在集体事务中提出的建议,都显得既“接地气”又似乎蕴含着道理,而且她态度始终谦和,只说“听来的”、“自己瞎琢磨的”,绝不居功。
张队长对她愈发看重,觉得这个年轻媳妇不仅有力气,还有头脑,是个人才。社员们也从最初的好奇、观望,到后来渐渐信服,遇到点养殖种植上的小问题,都乐意来问问她有什么“土法子”。
夏小雨来者不拒,耐心解答,将自己超越时代的知识,化作涓涓细流,悄然灌溉着这片土地和人心。
她深知,这“知识献宝”之举,是一步妙棋。它不仅能为集体带来切实的好处,赢得干部和群众的认可,更能为她自己构建一个“有知识、懂技术”的正面形象。这个形象,将成为她最坚固的护身符,让她未来无论是继续发展个人事业,还是应对可能的风浪,都多了一重坚实的保障。
看着试验新堆肥方法的社员们忙碌的身影,以及按照她建议打理鸡舍的几户人家那逐渐恢复活力的鸡雏,夏小雨的嘴角,泛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知识的种子已经播下,只待它生根发芽,结出足以荫庇她与薄夏的参天大树。
喜欢末世女强人在七零奋斗史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末世女强人在七零奋斗史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