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平息后,夏小雨将“低调、共赢、扎根校园”的原则贯彻得更加彻底。笔记和翻译业务在陈亮的精心管理下,渠道更加隐蔽,运作更加规范,如同地下运行的暗流,滋养着参与其中的贫困学子,也为夏小雨持续积累着资本。苏晓芸则彻底接手了小吃摊的“转型”工作,虽然不能再公开摆摊,但她尝试着以“预定”和“小范围送货”的方式,维系着一些老顾客,规模虽小,却也细水长流。
夏小雨的生活重心,似乎又回到了学业和抚养薄夏上。每日穿梭于教室、图书馆、小院和托付薄夏的张奶奶家之间,忙碌而充实。她像一块被投入知识海洋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一切能接触到的养分。尤其在经济学领域,她投入了远超本专业要求的精力。前世的一些模糊记忆和商业经验,让她对这个时代正在萌芽、未来将席卷一切的经济浪潮,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关注和好奇。
这日午后,将薄夏哄睡交给张奶奶后,夏小雨径直来到了京都大学图书馆的经济学分区。这里相较于热闹的文学、历史区域,显得冷清许多。高大的书架排列紧密,空气中漂浮着旧纸张和灰尘特有的沉静味道。她目标明确,想找几本关于西方经济思想史和初步管理学原理的原版或翻译着作。这些书籍在当下属于相对小众和前沿的领域,藏书位置也较为偏僻。
她在密集的书架间穿行,目光扫过一排排烫金或墨绿色的书脊,寻找着特定的书名。终于,在书架最高层的角落,她看到了那本麦克劳德着的《经济学原理》英文影印本。书放得很高,以她的身高,即使踮起脚尖也差了一截。
她左右看了看,想找个垫脚的东西,却发现周围空无一人。正当她微微蹙眉,准备去服务台求助时,一个温和而清朗的男声在身后响起:
“需要帮忙吗?”
夏小雨转过身,看到一个穿着整洁的深蓝色中山装,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男子站在不远处。他身材颀长,面容清秀,气质温文,嘴角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友善笑容,眼神清澈而带着书卷气。
“谢谢,我想取那本《经济学原理》。”夏小雨指了指书架顶端,语气平静地道谢,没有寻常女生遇到陌生男子搭话时的羞涩或慌乱。
男子点点头,轻松地伸手,将那本厚厚的大部头取了下来,递给她。“是这本吗?麦克劳德的,影印版,不太清晰,但内容很经典。”
“是的,谢谢。”夏小雨接过书,有些意外他也能准确说出作者和版本情况。看来也是常泡图书馆的同好。
“不客气。”男子笑了笑,目光落在她怀里抱着的另外两本书上——一本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译本,另一本是薄薄的、内部刊印的《国外企业管理动态(摘要)》。他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和兴趣。“同学也对经济学和管理学感兴趣?看你的样子,不像是经济系的研究生。”
“我是中医药系77级的夏小雨。”夏小雨简单地自我介绍,并没有隐瞒,“只是个人兴趣,随便看看。”
“中医药系的?”男子眼中的兴趣更浓了,“难怪觉得有些面熟,你就是那位……带着孩子上学的夏小雨同学?”他的语气里没有常见的惊讶或探究,更多的是了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我叫林浩然,经济系研二。”
林浩然。夏小雨对这个名字有点印象,似乎是经济系的风云人物,据说学术能力很强,家境也好,是许多女生私下讨论的对象。
“林学长好。”夏小雨微微颔首,态度礼貌而疏离。
林浩然似乎并不介意她的冷淡,很自然地与她并肩往阅览区走去,边走边聊:“麦克劳德的这本书,虽然是古典学派的重要着作,但其中关于信用和资本的观点,即使在现在看也很有启发性。不过,如果你想更系统地了解现代经济学脉络,或许可以结合凯恩斯的《通论》一起看,图书馆里应该有影印本,虽然翻译质量参差不齐……”
他语速平缓,见解清晰,并非卖弄,而是真正基于学术的交流。夏小雨听着,心中也升起几分认同。她虽然有着超越时代的视野,但对这个时代具体的学术脉络和经典文献,确实需要林浩然这样的“本地通”指引。
“凯恩斯的书我也在找,但好像不在常规书架上。”夏小雨顺着他的话问道。
“那种内部参考性质的影印本,需要凭系里的证明或者研究生证件,去内部资料室查阅。”林浩然解释道,随即热情地说,“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帮你借出来。内部资料室的管理员我比较熟。”
这……夏小雨犹豫了一下。内部资料室的书籍确实是她目前难以接触到的资源,对她理解这个时代的经济思想演变至关重要。林浩然的提议很有诱惑力。
“会不会太麻烦学长了?”她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谨慎地确认。
“举手之劳。”林浩然笑容温和,“知识的传播本就不应设限,何况是夏同学这样好学的。你稍等一下,我现在就去帮你找找看。”
他说着,便转身朝着图书馆内部的管理区域走去,步伐轻快。
夏小雨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微微泛起波澜。林浩然的出现和帮助,自然、得体,充满了学者的真诚与热情,让人难以拒绝。这与她平时接触到的,或是带着功利目的,或是充满同情好奇的目光都不同。这是一种基于智力层面欣赏的平等交流。
她走到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翻开那本厚重的《经济学原理》,心思却有些飘忽。末世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而残酷,多为生存而结盟,或因资源而背叛。来到这个时代,她先是陷入了薄家婆家的算计,后又为生存而奔波,即使与薄斯年,也是聚少离多,通信中的感情深沉却隔着千山万水。像林浩然这样,纯粹基于思想交流而释放的善意,对她而言,是一种久违的、甚至有些陌生的体验。
没过多久,林浩然就回来了,手里果然拿着两本用牛皮纸包着书皮、看不出具体名称的书籍。
“找到了,这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影印本,还有一本是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的节选本,都是内部资料,需要在一个月内归还。”他将书轻轻放在夏小雨面前,低声叮嘱,“阅读时注意保管。”
“太感谢你了,林学长。”夏小雨真诚地道谢。这两本书,尤其是后一本,在此时可谓是相当敏感和前沿的思想资源,林浩然愿意借给她,确实担着一定的风险,也显示了对她极大的信任。
“不必客气。”林浩然在她对面的座位坐下,拿出自己的书本和笔记,“正好我也要在这里看会儿书,如果你阅读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阅览室里安静下来,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进来,在斑驳的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两人相对而坐,各自沉浸在书海之中,偶尔,夏小雨遇到不太理解的这个时代特有的经济术语或背景,会低声询问,林浩然总是能给出清晰而耐心的解答。他的讲解深入浅出,往往能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让夏小雨获益匪浅。
一下午的时间悄然流逝。当夏小雨从晦涩的经济学理论中抬起头,发现窗外天色已近黄昏时,才惊觉时间过得如此之快。
“看来讨论得太投入,忘了时间。”林浩然也合上了书本,微笑着看她,“夏同学的理解力和思维深度,真的让我很惊讶。很多观点,不像是一个中文系大一学生能提出的。”
他的赞赏很直接,但目光清澈,不带丝毫暧昧,更像是对一个学术知己的认可。
夏小雨收拾好书本站起身:“还是要谢谢学长的指点,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时间不早了,我得去接孩子了。”
“我送你出去吧。”林浩然也自然地起身。
两人并肩走出图书馆,傍晚的微风带着一丝凉意。走到图书馆门口的分岔路,夏小雨停下脚步:“学长,就送到这里吧,再次感谢。”
“好。书你看完再还给我就行。”林浩然点点头,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以后如果还需要找什么资料,或者想讨论问题,可以到经济系研究生楼找我,或者每周三下午我一般都会在那个阅览室。”
“好的,有机会再向学长请教。”夏小雨礼貌地回应,然后转身朝着宿舍区的方向走去,背影在暮色中显得单薄而坚定。
林浩然站在原地,目送着她的身影消失在路的尽头,镜片后的目光带着一丝复杂难言的情绪。这个叫夏小雨的女生,和他见过的所有人都不同。她美丽,却并不以此自恃;她身处困境(带着孩子上学),眼神中却不见丝毫怨怼与卑微;她学识见解不凡,却又异常沉静低调。就像一本装帧朴素却内容深邃的书,让人忍不住想要一读再读。
这次图书馆的偶遇,如同一颗投入他心湖的石子,漾开了圈圈涟漪。他对这位“传奇学妹”的兴趣,从听闻轶事的好奇,悄然转变为一种发自内心的、想要深入了解的吸引。
而夏小雨,走在回小院的路上,怀中抱着那几本珍贵的书籍,心中想的却是如何尽快消化这些知识,并将其与自己记忆中的未来趋势相验证。林浩然的出现,像一扇窗,为她打开了接触更核心学术资源的通道。至于这扇窗后可能蕴含的其他意味,此刻并未在她冷静而目标明确的心中,占据太多分量。她的未来蓝图里,学业、事业、儿子是清晰的支柱,其他的,都是模糊而遥远的背景。
喜欢末世女强人在七零奋斗史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末世女强人在七零奋斗史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