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运行,一昼一夜共包含十二个时辰,这些时辰均匀分布在一整天当中。所以,古代那些极具智慧的人发明了一种计时方法,他们设置一个铜壶用来储存水,让水从铜壶中缓慢滴下,同时在壶中放置一支带有刻度的箭,这支箭被精确地划分为一百个刻度,以此来度量时间的流逝。无论天空中日月是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还是明亮清晰的时候,时间的流逝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不会发生改变。由此可见,一天当中是被明确划分为一百刻来计算时间的。
在古代的历法和气象理论中,六种气候要素共同主宰着一年的气候变化。具体来说,每一种气候要素所掌管的时间是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从这里我们就能明白,不同气候要素之间相互交接更替的时间,其实是存在早晚差异的。另外,我们都知道,冬季和夏季的白昼时长有着明显的不同。随着季节的变化,白天和黑夜的时长会相互推移,这就导致了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具体时刻也会有所不同。不过,无论白天和黑夜的时长如何变化,一天的总时长始终固定为一百刻。而不同气候要素相互交接的那个精确时刻,是不会发生变动的。
以甲子年为例,这一年的初之气,是从铜壶滴下第一刻水的时候开始,一直持续到第八十七刻半结束,这个结束的时间点正好处于子时的正中间。接下来的二之气,又重新从第八十七刻六分开始,到第七十五刻结束,此时对应的时间是戌时正四刻。三之气,则再次从第七十六刻起步,到第六十二刻半结束,这个时间点恰好是酉时的正中间。四之气,又从第六十二刻六分开启,到第五十一刻结束,对应的是未时正四刻。五之气,从第五十一刻起始,到第三十七刻半终结,处于午时的正中间。六之气,从第三十七刻六分开始,到第二十五刻结束,此时为辰时正四刻。以上所描述的,就是一整年完整的时间刻度变化,也就是所谓的“周天之岁度”。当这一年的时间过完,剩余的刻度就会交接进入到乙丑年的初之气当中。如此循环往复,当时间流转到戊辰年的时候,初之气又会重新从铜壶滴下第一刻水开始计时。由此可以看出,每四年时间,就会形成一个小的循环周期。所以说申子辰这三个年份的气候要素会合在一起,其原因就在于此。
具体而言,巳酉丑这三个年份的初之气,都是从第二十六刻开始的。寅午戌这三个年份的初之气,均起始于第五十一刻。亥卯未这三个年份的初之气,则都从第七十六刻开始。因为这三组年份的初之气都起始于相同的刻度,所以将它们称为“三合”,“三合”这个名称的含义就是这样来的。如果把十五个这样的四年小周期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大的周期,这个大周期刚好是六十年。在《三车一览》这本书中,有一种对于申子辰三合的解释,它认为申代表着水的生发阶段,子象征着水的旺盛阶段,辰则意味着水的汇聚储存阶段,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得出申子辰三合的结论。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认识到,申子辰三合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它们的初之气起始于相同的刻度,这是自然界运行规律中一种非常奇妙的现象。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一、计时规则与节气关系:一日分十二时辰,上智以铜壶滴漏计时,箭分百刻。六气主宰一年,一气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表明节气交替时间有早晚。
二、昼夜时长与节气的时刻变化:冬夏日长短不同,昼夜推移致日出日落时刻不同,但一日始终百刻。节气交替时刻固定,如甲子年,初之气始于漏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二之气至六之气各有起止时刻,四年构成小周期。
三、三合的原理:申子辰、巳酉丑、寅午戌、亥卯未年的初之气分别起于同刻,称三合。《三车一览》从水的生旺库解释申子辰三合,而“论日刻”强调气起同刻是自然规律。十五个四年小周为大周,即六十年。
喜欢白话文:三命通会全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白话文:三命通会全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