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卷:星火燎原
第十六章:参与国家级非遗项目申请
“传统膏方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如同一石入水,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其系统性的梳理、严谨的科研态度以及对民间技艺的珍视,很快便引起了相关文化主管部门的注意。一个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机遇,悄然降临——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向美思康宸集团及“静心坊”发出了邀请,共同参与“传统膏方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
消息传来,整个团队沸腾了。这已远远超出了商业成功的范畴,这是一项至高无上的文化荣誉,是对她们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守正创新”理念的最高认可。
在项目启动协调会上,省非遗中心的专家语气恳切:“我们关注你们很久了。‘静心坊’不仅仅是在做生意,更是在活态地传承和弘扬这门古老的技艺。你们有现代化的研发能力,能将传统膏方进行科学阐释和标准化生产,让古老智慧惠及更多人;同时,你们又保留了古法核心工艺,林静总本人就是从手工熬制起步,并且你们还在持续记录和帮扶民间的老师傅。这种‘产、学、研、保’一体化的模式,非常符合当下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你们,是这项技艺最好的当代诠释者和传承载体。”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林静感到肩上的责任前所未有地重大。她立刻整合了“静心坊”与研究中心的最核心力量,与非遗中心的专家团队组成联合工作组,全身心投入到这项意义深远的工作中。
一、 溯源:从故纸堆与老手艺中寻找根脉
申报国家级非遗,绝非易事。它要求项目必须具有悠久的历史、清晰的传承谱系、独特的技艺流程以及深厚的文化价值。
工作组的首要任务,是完成一份足以说服所有评审专家的、厚实的申报文本。这更像是一次对自身文化根基的彻底探寻。
在研究中心,文献组的成员们埋首于古籍浩瀚的烟海。《本草纲目》、《千金要方》、《熬胶图说》……一页页泛黄的书页被小心翻阅,一行行关于阿胶、关于膏滋“扶正补虚”、“滋阴润燥”的记载被摘录、考证。他们需要清晰地勾勒出传统膏方从宫廷御用到民间普及的演变脉络,论证其作为中华养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地位。
与此同时,田野调查组再次出发,这次的目标更为明确——构建“传统膏方制作技艺”的当代传承谱系。他们寻访了多位年事已高、却依然坚守古法的老师傅,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下他们独特的“看泡皮”、“辨火候”、“挂旗”、“砸印”等全流程技艺。林静早期手工熬胶的经历,以及她记录的原始笔记,也成为了传承谱系中珍贵的当代一环,体现了技艺在民间的生生不息。
二、 核“芯”:科技为传统技艺提供现代注脚
在梳理技艺价值时,苏曼带领的团队发挥了关键作用。她提出:“我们的申报,不能只讲‘古老的传说’,更要讲清楚‘为什么它到今天依然有效且珍贵’。我们研究中心的工作,此刻就是最强的支撑。”
于是,在申报材料中,出现了这样既有传统深度又有科技硬核的论述:
· 对于核心原料“美辰天骄阿胶块”,材料不仅强调了其遵循古法、选用道地驴皮,更附上了其“蓝帽子”认证和现代化纯净生产工艺的说明,证明古法技艺在现代科技加持下,能达到更高、更稳定的品质。
· 对于“秘制驻颜膏”、“精力膏”等八大膏方,材料不仅阐释其遵循的中医君臣佐使理论和调和阴阳的哲学思想,更引入了研究中心对其部分功效机制的初步科研成果。例如,在论述“御炎复元膏”的“抗炎抗疲劳”功效时,会附上针对其核心成分的体外抗炎实验数据;在说明“1314爱的陪伴”系列的“三维修复”时,会引用贻贝蛋白与重组I型胶原蛋白在细胞层面促进修复的文献依据和权威检测报告(编号: IIKL),将其“黏膜增厚、提升免疫力”的宣称,建立在可视化的科学基础之上。
· 对于技艺本身,材料强调,“静心坊”与美思康宸的模式,并非用机器完全取代手工,而是以科技赋能技艺。例如,用现代仪器精准控制熬胶温度和时间,取代了完全依赖老师傅个人经验的“观火色”,使得技艺的核心得以更精准地传承和复制,降低了学习门槛,扩大了传承基数。
三、 呈现:一场文化与技艺的完美展示
最终的评审答辩会,更像是一场精心准备的文化盛宴。林静作为项目申报的首席陈述人,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从自己如何因为关爱家人健康而接触膏方、如何从一小方厨房起步讲起,讲述了这门技艺如何在一个普通现代女性手中被重新激活并获得新生。
她的身后,大屏幕同步播放着精心制作的申遗片:既有古籍文献的特写,也有民间老师傅布满皱纹却稳定有力的手在操作,还有美思康宸现代化生产线的高速运转与研究中心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专注的神情。最后,画面定格在成千上万的“静心坊”代理,在全国各地通过社群、沙龙,将膏方文化和健康理念传递给一个个普通家庭的温暖场景。
“各位专家,”林静总结道,声音清晰而充满感情,“我们申报非遗,不是为了将这门技艺锁进博物馆的玻璃柜。我们希望的,是让它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从历史的深处流淌而来,经由我们这一代人的手,用科技疏浚河道,用文化拓宽河床,让它能更好地流向未来,滋养更多人的生命健康。我们‘静心坊’数万代理,既是这门技艺的使用者、受益者,也愿意成为它最活跃的传承者。我们相信,唯有融入时代,服务人民,非遗才能真正‘活’下去,‘火’起来。”
她的陈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评委。
当“传统膏方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消息正式公布时,林静没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激动万分,她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抚摸着那块最初用来练习切阿胶的小木板,良久。
她在笔记中写道:
“非遗申报成功,心潮难平,却非狂喜,而是一种沉静的回响。仿佛漂泊许久的孩子,终于为手中的技艺,找到了血脉相连的家族与名正言顺的归处。从此,我们熬制的每一滴膏滋,都不再仅仅是商品,而是被国家认证、被时光淬炼的文化结晶。这份荣耀,属于每一位坚守这门手艺的先辈,属于美思康宸的科技护航,也属于我们‘静心坊’每一位用真心传递健康的家人。前路更加清晰:我们肩负的,不仅是企业的发展,更有一份文化的传承使命。星火之光,已融入文明之长河,吾辈唯有谦卑前行,不负所托。”
喜欢阿胶糕里的光阴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阿胶糕里的光阴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