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资金支持,初航科技的研发进度大大加快。张启明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
发动机推力还是不够。张启明看着测试数据,眉头紧锁。
予初言走了过来:怎么回事?
我们设计的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只能达到100吨,无法满足重型火箭的需求。张启明无奈地说。
予初言沉思片刻:试试变循环发动机技术?我记得前世Spacex就是用这项技术突破了推力瓶颈。
张启明眼睛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变循环发动机可以根据飞行高度自动调节工作模式,大大提高推进效率。
在予初言的提示下,张启明团队很快攻克了变循环发动机的技术难题。新型发动机的推力达到了200吨,不仅满足了重型火箭的需求,还大大降低了燃料消耗。
与此同时,李浩然的材料学团队也取得了突破。他们研发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强度是钢铁的10倍,重量却只有五分之一,完美解决了火箭箭体的轻量化问题。
王宇的人工智能团队则开发出了一套先进的自主导航系统,能够在没有地面控制的情况下,实现火箭的精准着陆和回收。
半年后,初航科技的第一枚火箭初航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当火箭第一级成功回收时,整个控制中心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张启明激动地抱住予初言。
予初言微微一笑:这只是开始。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初航科技的成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美国NASA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这家私营公司令人担忧,他们的技术进展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很快,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宣布,将提前实施月球资源开发计划。俄罗斯航天局也不甘示弱,表示将在半年内发射新的月球探测器。
一场围绕月球资源的国际竞争,正式拉开帷幕。
美国人要跟我们抢月球资源了。张启明忧心忡忡地说,他们的技术积累比我们深厚,资金也更雄厚。
予初言却并不担心:竞争是好事,有压力才有动力。而且,我们也不是孤军奋战。
他拨通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总工程师。
李总,我是予初言。
初言啊,恭喜你们初航一号发射成功!李总爽朗的声音传来。
谢谢李总。我打电话是想跟您谈一个合作。予初言开门见山,我们初航科技愿意和国家航天局合作,共同开发月球资源。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李总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你的意思是...
我们负责商业开发,国家负责技术支持和资源分配。予初言解释道,这样既能发挥我们民营企业的灵活性,又能借助国家的技术优势。
这个提议让李总眼前一亮:好主意!我马上向上面汇报。
几天后,初航科技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初航科技将获得国家航天局的技术支持和发射场使用权,而国家则将获得初航科技开发的月球资源的优先购买权。
这个合作模式,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喜欢重生之初言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之初言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