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带来的关于“观星台”的消息,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林砚的心湖中漾开层层涟漪。
与上古文明相关的古迹?这与他从徐老先生手稿中获得的那些玄奥图谱,隐隐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呼应。
擂台之战的喧嚣尚未完全散去,但林砚深知,虚名如烟云,沉溺其中只会让人停滞不前。
真正的机遇与挑战,往往蛰伏在历史的尘埃之下,他渴望更强大的力量,也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世界的本源。
观星台,或许正是一个关键的切入点。
接下来的几日,林砚并未急于行动,他通过周老师、王掌柜等渠道,悄然收集关于观星台的资料,然而,收获甚微。
这座位于城北荒丘之上的石制建筑,年代久远,早已破败。
在武道昌盛的当下,此类不能直接提升战力的古迹,几乎无人问津。
地方志上仅有寥寥数语,称其为“古观测之所”,具体用途、建于何年,均语焉不详。
唯有坊间老人口耳相传的模糊传说,提及它与“星辰运转”、“历法推算”有关,甚至隐晦地指向其下可能埋有“先贤遗泽”,但大多被视为无稽之谈。
越是神秘,越说明其价值可能被世人低估,林砚决定亲自前往一探。
选择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林砚换上一身利落的深色衣衫,悄然出城,直奔城北荒丘。
荒丘之上,杂草蔓生,夜枭啼鸣更添几分荒寂,残破的观星台孤零零矗立丘顶,由巨大的青灰色石块垒砌而成,饱经风霜,石面布满苔藓与深刻的裂纹。
台体呈圆形,依稀可辨三层结构,通往顶端的阶梯大多已然坍塌。
凄清月光洒落,为这片废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银纱。
林砚并未急于登顶,而是绕着巨大的台基缓缓踱步,他悄然运转文气,提升五感,仔细感知着周遭的一切。
空气中弥漫着草木腐朽与泥土的湿润气息,似乎并无异常。
直到他将手掌轻轻按在冰凉粗糙的石壁上时,心神才微微一震。
一种极其微弱、近乎幻觉的共鸣感,自石壁深处隐隐传来。
这感觉并非明确的能量波动,更像是一种……古老的频率?一种与周遭天地、与遥远星辰隐隐契合的沉静韵律。
他尝试导出一丝温和的文气,徐徐注入石壁,文气如泥牛入海,未激起明显反应,但那微弱的共鸣感,似乎确实清晰了一丝。
这石台,绝非死物!
林砚顺着残存的阶梯,小心翼翼登上第二层平台。
视野豁然开朗,沉睡中的江城轮廓尽收眼底,夜风带着凉意拂过他的面颊。
他抬头仰望,这个世界的星空与他前世记忆中的星座图景迥然不同,群星排列陌生而神秘,仿佛蕴藏着无尽的秘密。
他盘膝坐下,将心神沉入脑海中的【文明图鉴】。
四颗主星光芒熠熠,却与头顶的真实星空似无直接关联。
他屏息凝神,开始尝试调整自身文气的流转频率,使其慢慢接近石壁传来的那种微弱共鸣。
起初,周遭唯有风声,然而,当他的心神彻底沉浸于这种奇特的共鸣节奏时,异变陡生!
脑海中,那幅原本只闪耀着文明星辰的图鉴,其边缘一片始终黯淡的区域,竟毫无征兆地泛起了微光!
那光芒并非来自任何已知的文明星辰,而是……仿佛精准映照出了头顶这片真实星空的模糊倒影,虽不清晰,但其散发出的浩瀚、深邃与古老气息,却真实不虚。
与此同时,身下的观星台仿佛自沉睡中被唤醒,那微弱的共鸣感骤然增强。
石壁上那些看似被岁月磨平的裂纹与苔藓覆盖的古老刻痕,在朦胧月光下,竟隐隐流动起来,勾勒出一幅幅玄奥难言的图案,与他脑海中那片星空倒影、以及徐老先生手稿中的某些残图,产生了惊人的契合。
“这是……星图?不,远不止于此,这更像是一种……沟通乃至引动星辰之力的古老法门!”林砚心中剧震。
他瞬间明悟,这观星台绝非简单的观测设施,而是一座古代修行者用以感应星辰、接引星力以辅助修炼的阵法基座。
其原理,与他文气修行中“意与天地合”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却更为系统、更为精准、也更为古老。
他依循着那隐约浮现的图案轨迹,尝试引导体内文气沿一条前所未有的路径缓缓流转。
这一次,文气不再是无的放矢,而是仿佛找到了亘古存在的航道,循着一种古老而玄妙的节奏运行起来。
过程晦涩艰难,每推进一丝都消耗巨大,但效果却立竿见影。
夜空之中,几颗平日里黯淡无光的微小星辰,似乎不易察觉地明亮了一丝。
一缕缕清凉、纯净、蕴含着遥远时空力量的星辰之力,仿佛穿透了无尽虚空,受到观星台残留阵法与林砚文气的双重牵引,丝丝缕缕,跨越天际,汇入他的体内。
这星辰之力与他修炼出的温润文气性质迥异,更加冰冷、浩大、纯粹,却并无排斥之感。
文气如同滋养万物的温暖大地,而星辰之力则如九天垂落的甘霖,不仅滋养着他的精神,淬炼着他的体魄,更与他脑海中的文明星辰产生了微妙共鸣,使得那几颗主星的光芒愈发凝实、纯粹。
“果然如此!”巨大的喜悦涌上心头。
这次探索的收获,远超预期!
不仅验证了上古文明修行路线的存在,更找到了一条能够加速自身修炼、甚至可能补全乃至升华文道体系的捷径——引星力入体。
他深知根基稳固的重要性,不敢贪多冒进,在成功引导了少量星辰之力,初步熟悉了这古老法门的运行轨迹后,便缓缓停止了修炼。
脑海中那片星空倒影渐次隐去,身下观星台的共鸣也复归于微弱,但那种玄妙的联系,已然建立。
月光下,林砚睁开双眼,眸中似有星辉一闪而逝。
他感觉自己的精神力更加凝练,感知也敏锐了许多。
修为虽未暴涨,但根基却更为扎实,前路亦显得愈发清晰。
“这观星台,实乃无价之宝!”抚摸着冰凉的古朴石壁,林砚心生感慨。
若非身负文气,且机缘巧合获得相关手稿线索,恐怕他也会与无数前人一样,对此宝山空手而回。
此后数夜,林砚皆悄然前来,借助这古老阵法残留的力量接引星辰之力,辅助修行。
他的文气日益精纯浑厚,对星辰之力的感应与引导也越发熟练。
他甚至开始尝试,将一丝星辰之力巧妙融入文气之中,初步凝练出一种兼具文明厚重与星辰浩瀚的独特力量雏形,其威力,远超单纯文气。
然而,就在林砚沉浸于实力稳步提升之际,外界因他而起的波澜,并未平息,反而以另一种他未曾预料的方式,再度寻来。
这日午后,林砚正在家中整理《聂隐娘》后续书稿,一阵沉稳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父亲林建国前去应门,片刻后,带着几分紧张与恭敬,引着两人步入书房。
为首者是一位身着淡紫色锦袍的中年男子,面容儒雅,目光深邃,行走间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其后跟着一名手捧礼盒的随从。
林砚放下笔,起身相迎,此人他并不相识,但观其气度与父亲的态度,便知绝非等闲。
“林公子,冒昧打扰。”中年男子微微一笑,拱手道,“鄙人赵铭,忝为江南行省文教司副司长。”
文教司副司长?省级文教高官?林砚心中微凛,面上却不露分毫,从容还礼:“原来是赵司长,失敬。不知大驾光临,有何指教?”
赵铭目光扫过书房内简朴的陈设与桌上墨迹未干的书稿,眼中掠过一丝赞赏,笑道:“林公子于江城擂台论道,名动四方,文章锦绣,更引动文气,实乃我江南文坛近年来罕有的幸事。赵某此来,一是代表文教司,对公子表示嘉许;二来,亦是受人之托,带来一份邀请。”
言罢,他示意随从将礼盒奉上,内中是几锭官银与一套质地精良的文房四宝。
“区区薄礼,聊表心意。”
林砚并未推辞,坦然收下,道:“多谢司长厚爱。不知是何邀请,竟劳您亲自前来?”
赵铭神色郑重了几分,道:“星辉学院,林公子想必知晓。”
林砚心下一动,点头称是。
赵铭续道:“星辉学院文学院院长,当代大儒顾青源先生,读到了公子在《江城日报》上的文章及擂台论道的传闻,对公子赞赏有加。顾院长亲笔修书,特邀公子参加下月于省城举办的‘江南文会’,并诚挚希望公子能考虑,于今秋特招进入星辉学院文学院深造。”
说着,他取出一封烫金请柬与一封密封的信函,郑重递与林砚。
信函上笔力千钧:“林砚小友台鉴:闻君年少英才,文气初显,于江城擂台论道,振聋发聩……江南文会,群贤毕至,盼君莅临,共襄盛举。星辉文院,虚席以待,愿与君切磋学问,探索文道之奥……顾青源顿首。”
星辉学院!大儒顾青源!特招邀请!
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分量的橄榄枝,比之此前南宫瑶带着审视意味的招揽,以及市教育局的保送资格,层次高了何止一筹。
这是来自帝国顶尖学府与文道权威的正式认可与期许!
林砚握着请柬与信函,心潮微微起伏。
星辉学院,确实是他现阶段理想的选择,那里有更广阔的舞台,更丰富的资源,更深入的学问探索。
江南文会,更是结识同道、验证所学、传播理念的绝佳机会。
然而,福兮祸之所伏。
他同样清醒,一旦接受邀请,便意味着正式踏入更高层次的漩涡中心。
省城势力盘根错节,绝非江城可比。这邀请背后,是否也暗藏着某些势力的博弈与期待?
他沉吟片刻,抬头迎上赵铭的目光,语气平静而坚定:“多谢顾院长厚爱,多谢司长亲自传信。此事关乎学生未来道路,恕学生不敢轻率,需仔细思量几日,再作答复,望司长海涵。”
赵铭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似乎未料到林砚在此等诱惑前仍能保持如此冷静与审慎。
他笑了笑,道:“理应如此。文会于下月十五举行,公子有充足时间权衡。届时,赵某在省城恭候大驾。”
送走赵铭后,林砚立于窗前,远眺省城方向,手中那封顾青源的信函,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无限的机遇与未知的挑战。
观星台的发现,为他打开了快速提升的实力之门;星辉学院的邀请,则为他铺设了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道路。
机遇与风险,再次并肩而至。是继续蛰伏江城,潜心积淀?还是毅然奔赴省城,迎接那更大的风浪与舞台?
他的目光穿过窗棂,投向无垠天际,渐渐变得锐利而坚定。
雏鹰羽翼渐丰,终须振翅,搏击长空。
喜欢我在高武世界当文豪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在高武世界当文豪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