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中举带来的喜悦与荣耀,并未在苏家小院停留太久,便以一种更为务实的方式,悄然渗透进桃源村的日常肌理之中。
这日,两名身着皂隶服饰的官差骑着骡马,径直来到了里正王老伯家门前。他们神色不算倨傲,却也带着几分公门中人特有的疏离。
“王里正,”为首的差役扬了扬手中一纸文书,“县尊大人有令,今秋加固青河堤坝,征发徭役。这是你们桃源村的份额,共需丁壮三十名,十日为期,后日一早到县衙工房点卯,不得有误。”
王老伯接过那盖着红印的文书,眉头立刻锁紧了。青河堤坝年年加固,摊派到各村的任务不轻,正值秋收后,村民们刚喘口气,又要服徭役,且一去十日,耽误家中活计不说,那官府的伙食和劳作强度,更是让人心生畏惧。
“差爷,”王老伯赔着小心,“您看,我们村今年开垦山地,壮劳力实在抽不开身,能否通融一二,减免些名额?”
那差役眼皮一翻,嗤笑一声:“王里正,这可是县尊大人的钧旨!徭役乃国策,岂是你说减就减的?莫非你想抗命不成?”
气氛一时凝滞。周围的村民闻讯聚拢过来,脸上都蒙上了一层忧色。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自身后响起:“王爷爷,何事为难?”
众人回头,只见苏文不知何时已走了过来。他依旧是一身青衫,步履从容,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两名差役和里正手中的文书。
王老伯如同见了主心骨,连忙将文书递过去,压低声音快速说明了情况。
苏文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并未立刻发作,而是转向那两名差役,微微颔首:“二位差爷辛苦。” 他语气平和,却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气度。
那差役见来人年纪虽轻,但气度不凡,又听闻这桃源村新出了一位少年举人,心下已猜出八九分,态度不由得收敛了几分,拱手道:“敢问阁下是……”
“在下苏文。”
两名差役对视一眼,神色立刻变得恭敬起来:“原来是苏举人!失敬失敬!”
苏文将文书递还,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据《大衍律·户役令》,凡取得秀才、举人功名者,名下可优免一定田亩赋税及丁役。在下不才,既已中举,按律,我名下田产、依附于我之佃户,皆在优免之列。”
他目光扫过文书,继续道:“我桃源村新垦梯田百亩,皆登记于我名下,为此田劳作之村民,按律亦可免此次河工之役。此外,”他顿了顿,声音清晰,“我查阅过往卷宗,青河堤坝加固,往年摊派至我村,从未超过二十人。此次增至三十,不知依据何在?可有县尊大人另行签发的摊派细则?”
这一番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既搬出了朝廷律法,又点出了摊派数额的异常。两名差役顿时语塞。他们惯常依仗胥吏手段,虚报名额,从中渔利,没想到在这偏僻村庄,竟遇到个精通律法、心思缜密的举人老爷!
为首的差役额角见汗,强笑道:“苏举人明鉴,这……这数额是工房根据往年情况所定,或许……或许有所出入。”
“既如此,”苏文神色不变,“便请二位回去禀明工房主事,核实数额。我桃源村依法依规,该出的力绝不会推诿,但不应承担的,也一分不会多出。若工房核实无误,出具正式公文,我村自当遵命。否则,”他目光微凝,“苏某不才,也只能亲往县衙,向县尊大人请教这摊派章程了。”
这话软中带硬,既给了对方台阶,又表明了不惜对簿公堂的态度。两名差役哪里还敢纠缠,连声道:“是是是,苏举人说得是,我等这就回去核实!” 说完,几乎是落荒而逃,连那纸文书都忘了拿走。
看着差役远去的背影,聚拢的村民愣了片刻,随即爆发出巨大的欢呼!
“太好了!不用去服那苦役了!”
“苏举人!多亏了您啊!”
“我就说!文哥儿中了举,咱们村就有靠山了!”
王老伯激动得老泪纵横,紧紧抓住苏文的手:“文哥儿!多亏了你!你这是救了咱们村青壮年的半条命啊!”
苏文扶住王老伯,脸上并无得意之色,反而更加沉静:“王爷爷,各位乡亲,此言差矣。苏文并非滥用特权,只是依律而行,维护我桃源村应得之权益。举人功名,若不能护佑乡梓,与朽木何异?”
他转向众人,声音提高了一些:“往后,凡有不合理之摊派、税负,或是胥吏欺压,大家皆可来告知于我。只要于理于法有据,苏文定当据理力争!”
“好!”
“有苏举人这句话,咱们就安心了!”
村民们群情激昂,看着苏文的眼神,充满了由衷的感激和信服。他们此刻才真切地体会到,村里出了一位明事理、有担当的举人老爷,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荣耀,更是切切实实的屏障和保护。
此事如风般传遍全村。几日后,县衙工房果然派人送来修正后的文书,摊派名额恢复至往年的二十人,且因苏文举人身份,最终实际只需派出十五人。不仅如此,连今年秋粮入库时,税吏的态度都客气了许多,再不敢如往年般吹毛求疵、刻意刁难。
苏文并未因此张扬,依旧每日闭门读书,偶尔在村中行走,关心梯田开垦和村民生计。
喜欢桃源五福逃荒路上我家全是大佬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桃源五福逃荒路上我家全是大佬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