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侯府向桃源村苏家提亲的消息,如同最迅猛的秋风,一夜之间席卷了整个京城乃至京畿州县,成为了街头巷尾、茶楼酒肆最炙手可热的谈资。一方是战功赫赫、圣眷正浓的侯府世子,一方是声名鹊起、颇具传奇色彩的乡野神医,这桩婚事的结合,本身就充满了足以让人津津乐道的戏剧性。
然而,这阵舆论的风暴尚未平息,一场更为浩大、更为正式的荣耀,便紧随而至。
这一日清晨,晨曦才刚刚驱散薄雾,桃源村还沉浸在前几日提亲盛况的余韵中,村口便再次传来了急促而整齐的马蹄声,以及一种不同于侯府仪仗的、更为肃穆庄严的喝道声。
“圣旨到——!桃源村苏工接旨——!”
尖锐悠长的唱喏声,如同惊雷,劈开了村庄的宁静。所有听到这声音的村民,无论是在田间的、在屋里的,全都愣住了,随即,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巨大震惊与狂喜的情绪如同野火般蔓延开来。
“圣旨?!皇帝老爷的圣旨?!”
“是来找苏工的!天爷啊!”
“快!快去苏家!”
村民们如同潮水般向着苏家涌去,这一次,比上次看聘礼时更多了几分敬畏与惶恐。
苏家小院内,苏工正在打磨一件木工工具,闻声手一抖,工具“哐当”掉在地上。赵梅从厨房冲出,手里还拿着锅铲,脸色煞白,腿都有些发软。苏锐一个箭步从屋里蹿出,下意识地挡在了父母和闻声出来的苏甜身前。
只见一队身着宫廷禁卫服饰、气势森然的骑士护着几名身着绯色或青色官袍的太监,已至院门外。为首一位面白无须、气质阴柔的中年太监,手持一卷明黄色的绢轴,神情肃穆,目光扫过瞬间跪倒一片的村民和苏家众人,朗声道:“圣旨在此,苏工及其家眷,速速摆香案接旨!”
苏工到底是经历过风浪的,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深吸一口气,努力让声音保持平稳:“草民苏工,接旨!” 他立刻指挥着还处在懵懂状态的家人和闻讯赶来的里正王老伯,迅速在院中设下香案。
全村人,无论老幼,此刻都屏息凝神,黑压压地跪了一片在苏家院外,连大气都不敢喘。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极致的寂静与庄重。
那中年太监展开明黄圣旨,用特有的尖细嗓音,清晰而富有韵律地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京畿有桃源村者,民风淳朴,勤耕不辍,更兼兴修水利,垦殖梯田,仓廪渐实,邻里有助,堪为乡里楷模,朕心甚慰。”
开头便是对桃源村的肯定,跪在地上的村民们听得心潮澎湃,与有荣焉。
太监声音微顿,继续宣读:“村人苏工,敦本务实,巧思善工,利乡梓之水利;其妻赵氏,温良贤淑,传美食以惠邻里;其子苏浩,年少聪颖,力学笃行,乡试捷登亚元,展露头角,乃国家未来之栋梁;其女苏甜,秉性仁善,医术通神,活人无数,泽被乡野,尤以救治英国公太夫人功着,朕亦有所闻;其子苏锐,勇武忠直,护卫乡里,亦为难得。”
圣旨竟将苏家五口人一一褒奖,其了解之详尽,令苏工背后瞬间沁出冷汗,更是让所有村民震撼不已——苏家这是简在帝心了!
“一门忠良,勤勉本分,教化乡里,贡献卓着。特赐御笔亲书‘耕读传家’金匾一方,以示嘉奖。另赏苏浩文房四宝一套,苏甜宫中御用药材若干,苏锐精铁宝刀一柄,苏工夫妇锦缎十匹,白银千两。望尔等不负朕望,永葆初心,为乡邻之表率。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整个桃源村依旧陷在一种极致的寂静中,仿佛不敢相信听到的一切。直到那太监合上圣旨,淡淡道:“苏工,谢恩吧。”
苏工这才猛地回过神,带着同样震撼不已的家人,重重叩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草民苏工,携全家,叩谢皇上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身后的村民也如梦初醒,跟着山呼万岁,声浪震天。
禁卫们将御赐的金匾、赏赐之物一一抬入院中。那黑底金字的“耕读传家”匾额,在晨曦中闪耀着无比尊荣的光芒,刺痛了所有人的眼,也深深烙印在所有人的心里。
宣旨太监并未久留,完成任务后便带着仪仗离去。直到那队人马彻底消失在村口,桃源村才如同解除了定身咒一般,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和议论!
“皇上!皇上都知道咱们村了!”
“还夸咱们是楷模!”
“耕读传家!御赐的金匾啊!苏家真是光宗耀祖了!”
“双喜临门!这才是真正的双喜临门啊!”
喜欢桃源五福逃荒路上我家全是大佬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桃源五福逃荒路上我家全是大佬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