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号”险死还生,凭借林晚机智伪装信号,从神秘机械文明战舰下逃脱。星骸模块残留数据提示太阳系边缘存在“Kthonic Gate”。)
虹光星云的绚烂尾焰终于在“破晓号”的观测窗中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相对“正常”的、深邃却让人心安的常规宇宙空间。舰桥内,劫后余生的气氛依旧浓郁,但一种更深沉的紧迫感已然取代了短暂的放松。与那艘黑色机械巨舰的遭遇,如同一声冰冷的警钟,彻底敲碎了任何关于宇宙安宁的幻想。
“确认脱离虹光星云影响范围。所有系统干扰解除。”导航员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庆幸。
“引擎损伤评估完成,修复需十二小时。护盾发生器冷却中。”工程师的报告紧随其后。
“舰长,我们是否需要变更航线?那艘未知战舰……”副官心有余悸地提出疑问。
秦虎站在星图前,目光凝重地扫过那条指向太阳系的航线,又看了看侧方那片未知的空域——黑色巨舰消失的方向。变更航线意味着更长的航行时间和更多未知风险。
“不,”他最终摇头,语气斩钉截铁,“按照原计划航行。提高警戒等级至最高,所有远程传感器全开,扫描范围扩大至极限。我们有更重要的信息必须尽快带回地球。”
他看向林晚,“林晚首席,你记录下的那个信号片段和坐标,是当前最高优先级。我们需要在抵达太阳系前,尽可能破解它。”
林晚点了点头,她的脸色依旧不太好,精神力的过度消耗不是短时间内能恢复的。“我明白。我会立刻组织人手,全力分析那段残响和数据碎片。”
接下来的航程,在一种高度紧绷的寂静中进行。船员们各司其职,修复战舰,保持警戒,但所有人的心头都压着一块巨石。那艘黑色巨舰冰冷的压迫感,以及它背后可能代表的、远超博士的庞大势力,像一片挥之不去的阴云。
林晚带领着科学部的精锐团队,将自己关在了加强屏蔽的数据分析中心。那段来自星骸模块残渣的、被虹光星云环境意外激活的信号,成为了破解所有谜团的关键钥匙之一。
分析工作异常艰难。信号本身残缺不全,充满了宇宙噪声和自身衰变的杂音,其编码方式更是星骸文明独有的、极其复杂晦涩的量子加密模式。这不同于之前破解曦光文明数据库,那更多是理解一种陌生的“语言”,而这次,是要从一堆破碎的“呓语”中,还原出一段被刻意隐藏、甚至可能自毁过的核心机密。
时间一天天过去,“破晓号”在寂静的星海中稳定航行,距离太阳系越来越近。数据分析中心内的气氛却越来越凝重。多次尝试破解都宣告失败,那串数字频率波动如同天书,难以解析其确切的坐标系和参照物。
“也许……我们的方向错了?”一位年轻的科学家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有些气馁,“这可能根本不是一个直接的星图坐标,而是某种……密钥?或者触发某种程序的指令?”
林晚没有说话,她长时间地凝视着全息投影上那不断流转、却无法理解的数据流。她尝试了所有常规方法,甚至动用了从曦光文明学到的一些高级灵能共振解码技巧,依旧收效甚微。
疲惫和挫败感如同潮水般涌来。她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下意识地,开始按照自己整理的《心源守意篇》基础法门,进行短暂的冥想,试图平复焦躁的心绪。
意识缓缓沉淀,外界的纷扰逐渐远离。她不再执着于“破解”这个外在目标,而是回归自身,感受着呼吸,感受着体内那微弱的、与宇宙生命洪流相连的共鸣感,感受着那份源自“创始之遗”的、关于“意义”的明悟。
就在这种物我两忘的宁静状态中,一段几乎被遗忘的记忆碎片,突然闪过她的脑海——
那是在“创世之遗”的“混沌之核”中,她直面无数文明负面情绪时,曾极其短暂地、模糊地“触摸”到过一种……冰冷的、非生命的、纯粹由逻辑和计算构成的“意识流”的边缘。那种感觉,与星骸模块散发出的气息,以及……那段信号残响中的某些特质,有着惊人的相似!
一个大胆的猜想如同闪电般划过她的思绪!
也许,破解这段信号的关键,不在于理解它的“语言”,而在于理解它的“思维模式”?星骸文明后期显然走向了一条高度依赖计算和逻辑的道路,甚至其造物(那个模块)都变成了冰冷的“逻辑仲裁者”。那么,这段被它隐藏至深的信号,是否也遵循着某种极其严苛、甚至刻板的“内部逻辑”?
它可能不是写给外人看的,而是……它自身运行规则的一部分?一个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时才会被触发的“内部指令”?
林晚猛地睁开双眼,异色的瞳孔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改变思路!”她对团队说道,“停止强行解码!尝试模拟星骸文明的底层逻辑架构!尤其是其关于‘优先级’、‘风险规避’、‘数据完整性’的核心原则!把这段信号不是当作信息,而是当作一个……‘程序片段’来解析!”
这个思路的转变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团队开始构建星骸文明的逻辑模型,将那段残缺的信号代入其中进行运行推演。他们发现,如果将这串数字频率波动视为一个“条件判断语句”的一部分,那么它指向“Kthonic Gate”的前提条件,极有可能是……“当监测到特定模式的‘虚无’污染达到临界阈值”且“主体核心功能濒临终止”时!
换句话说,这个坐标,是星骸模块在判定自身即将毁灭、且“虚无”威胁达到某个危险等级时,才会被动触发的“最后警报”或“最终保险”!
而那个“Kthonic Gate”,很可能不是另一个遗迹,而是……一个“封锁装置”?一个“隔离屏障”?甚至是……一个针对“源质”(蚀能)的……“终极净化器”或……“自毁开关”?
这个推论让所有人心惊肉跳!
星骸文明在灭亡边缘,在太阳系边缘留下了什么?一个用来应对最坏情况的“最终手段”?
随着推演的深入,结合之前获得的关于星骸文明滥用“源质”最终招致毁灭的真相,这个猜测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如果真是这样……”秦虎在得知初步结论后,脸色前所未有的严肃,“这个‘Kthonic Gate’的重要性,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它可能是对抗‘虚无之噬’的一张底牌,也可能……是一个极度危险的禁忌之物。”
必须尽快确认其真实情况和具体位置!
然而,坐标依旧模糊,误差范围可能覆盖柯伊伯带大片区域。
就在数据分析陷入新的僵局时,另一个被忽略的细节引起了林晚的注意。在那段信号残响中,除了“Kthonic Gate”的词汇和数字波动,背景里似乎还有一种极其微弱的、持续存在的……“嗡鸣”底噪。这种底噪之前一直被当作干扰过滤掉了。
林晚尝试将其分离出来,进行频谱分析。结果令人惊讶——这种“嗡鸣”的频率,竟然与“破晓号”之前在柯伊伯带发现第一个星骸遗迹时,记录到的某种背景空间辐射的残留频率,存在高度相似性!
“我明白了!”林晚恍然大悟,“这个坐标不是静态的!它可能需要一个‘引导信号’!那个遗迹……第一个星骸遗迹,可能就是‘引导信标’或者‘校准器’!只有靠近它,或者在它的辐射范围内,才能精确定位‘Kthonic Gate’的准确位置!”
这个发现让整个调查方向豁然开朗!目标锁定:返回太阳系后,立刻前往柯伊伯带那个已知的星骸遗迹!
与此同时,在“破晓号”平静的航行之下,另一场无声的“战争”也在进行。
随着林晚对《心源守意篇》的不断完善和初步推广,一些精神力敏感的船员开始尝试修炼。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远离苗圃生命能量场的深空,个体直面内心、凝练意志时,更容易被宇宙本身的虚无感和深空恐惧所侵蚀。
一名负责动力舱维护的年轻工程师,在尝试深度冥想时,突然陷入极度恐慌,产生了严重的幻觉,险些触发紧急隔离程序。经过医疗部门和林晚的及时干预才稳定下来。
这件事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对抗虚无,绝非易事。这不仅仅是一场外在的战争,更是一场每个人内心都需要进行的艰苦修行。《心源守意篇》是宝贵的指引,但路,终究要自己一步步走下去。
林晚因此更加注重修炼法门的稳妥性和适应性,强调循序渐进,反对急功近利。她将这次事件作为一个案例,丰富了自己的理论,提出“星空静心法”,帮助船员在深空环境中更好地稳定心神。
日子在紧张的工作、谨慎的修炼和不变的航向中流逝。
终于,在离开永恒苗圃近三个月后,导航部门传来了激动人心的消息:
“侦测到太阳系边界特征引力场!前方奥尔特云区域!我们……快到家了!”
消息瞬间传遍全舰,压抑已久的思乡之情如同火山般爆发出来!无论经历了多少磨难,看到了多么广阔的宇宙,那颗遥远的蓝色星球,永远是心灵最终的归宿。
秦虎下令:“向地球联合总部发送识别信号及加密通讯请求!通告我们的位置及回归意图!”
“破晓号”调整姿态,如同远行的游子,满怀沧桑与希望,驶入了太阳系的外围疆域。
然而,就在通讯信号发出后不久,收到的回复却让所有人的心再次沉了下去。
回复信号充满了强烈的干扰,断断续续,但其中的信息却清晰无误:
“……欢迎回归……‘破晓号’……但……情况有变……”
“……地球……遭遇不明来源的……周期性‘灵能风暴’袭击……”
“……全球通讯受阻……部分区域陷入混乱……‘薪火同盟’运转面临严峻挑战……”
“……‘黎明哨站’(碧波星基地)失去联系已超过一个月……”
“……最高优先级命令:抵达后,立即前往近地轨道‘天穹’空间站报到……接受紧急任务简报……”
灵能风暴?地球也遭到了袭击?黎明哨站失联?
刚刚燃起的归家喜悦,瞬间被新的阴霾所笼罩。
归途的终点,等待他们的不是鲜花与和平,而是另一场未知的风暴。
“破晓号”沉默地加速,穿过稀疏的奥尔特云,向着内太阳系,向着那片熟悉却又陌生的家园,坚定地驶去。
舰桥上,秦虎和林晚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与决然。
家园有难,战士归位。
新的战斗,即将开始。
喜欢精武战神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精武战神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