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与柳如烟的晚年,在江南那座清雅的庭院里,成为一段佳话。他偶尔会坐在院中,听着风声穿过竹林,看杨氏子弟们在学堂里朗声诵读。那些不再是枯燥的经义,而是关于水利、算学、格物致知的新学问。他不必再亲力亲为,因为他已将现代文明的火种,播撒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任其生根发芽,蓬勃生长。
大乾王朝,在他的影响下,开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史官们在记录这段历史时,总会提到“昭世”二字,以此来区分与过往任何一个朝代的辉煌。高产作物让粮仓堆满,百姓不再为温饱发愁;先进的医疗技术使得疫病不再是灭顶之灾,人口数量稳步增长;四通八达的官道和水路,连接着大乾的每一个角落,商贸往来频繁,市井繁荣。
杨氏家族,作为这个盛世的缔造者之一,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财富与权势。他们是新学的倡导者,是实业的先行者,更是国家发展的推动者。杨氏的藏书阁,汇聚了天下最新的知识与技术;杨氏的工坊,不断涌现出令人惊叹的创造;杨氏的商队,将大乾的文明与商品,带往更遥远的国度,也引进了异域的奇珍与思想。
那曾伴随杨昭穿越而来的家族传承系统,已然融入杨氏的血脉。它不再是具象的存在,而是一种深刻的智慧,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洞察。杨氏子弟在面对困境时,总能找到超越时代的解决方案;在选择人才时,总能准确辨识其潜能与忠诚。这并非神迹,而是杨昭用一生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通过系统,最终化为家族的集体智慧,代代相传。
在百姓心中,杨昭的名字,比任何帝王将相都更具分量。他们不会呼喊他的官职,而是亲切地称他为“活神仙”。这个称谓,不只因他带来了富足与安宁,更因他开启了民智,让每个普通人都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曾经被贫困束缚的孩童,如今有机会走进学堂;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可以学习新的耕作技术,获得更高的收成。杨昭的身影,仿佛已与大乾的盛世融为一体,成为这片土地上永恒的精神图腾。
皇帝每年都会遣使前来,带着丰厚的赏赐和诚挚的问候。有时,他甚至会亲自南下,在杨昭的庭院中,以弟子礼请教治国之道。他从不强求杨昭重回朝堂,因为他清楚,杨昭所做的一切,已远超朝堂的范畴。他所构建的,是一个能够自我运转、自我进化的国家机器,一个摆脱了个人依赖的盛世。
苏墨和李沐风,这对杨昭亲手提拔的股肱之臣,在各自的领域里,将杨昭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苏墨将明德书院的教育模式推广至全国,使得大乾的官吏选拔更加公平,人才储备更加充裕。李沐风则将杨昭带来的军事思想与技术,不断革新,使得大乾军队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边境长享太平。
柳如烟陪伴杨昭走过了一生。她亲眼见证了他从一个被家族抛弃的“废物”,成长为影响整个时代的传奇。她的商业天赋,在杨昭的指引下,得到了最大的施展,为杨氏家族积累了庞大的财富,也为大乾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在杨昭功成身退后,她便寸步不离,与他共享这份宁静与满足。
杨昭偶尔会翻阅那些古老的史册,看到那些曾经的帝王将相,他们的功绩或辉煌,或短暂。他深知,他所做的一切,并非为了个人名垂青史,而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为了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他不是神,却以凡人之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超越神迹的奇迹。
他的名字,最终被写入大乾的史册,被刻上丰碑,更被一代又一代的百姓口耳相传。他所开创的盛世,如同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照耀着大乾的每一寸土地。他的思想,他的成就,他的传奇,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的文明进程之中,成为永不磨灭的印记。
杨昭,这个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灵魂,以他独特的方式,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功成身退,却让盛世永续,留下了千秋万代的传奇。
喜欢杨凌传之逆袭家主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杨凌传之逆袭家主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