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带着五万大军气势汹汹地离开了。
杨昭站在城门口,看着远去的燕王军队,脸上没有丝毫表情。
朱棣走到杨昭身边,压低声音问道:“杨将军,燕王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三日后让天下人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天子?”
杨昭转身往城内走去。
“很简单,燕王要起兵了。”
李公公吓得脸都白了:“起兵?那岂不是要造反?”
“准确说,是夺嫡。”
杨昭走到大厅里坐下:“皇帝刚驾崩,太子虽然要登基,但还没正式举行大典。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起兵质疑太子的合法性,确实能制造很大麻烦。”
朱棣皱眉:“但太子毕竟是储君,名正言顺。燕王凭什么起兵?”
杨昭冷笑一声:“凭什么?凭皇帝的遗诏可能有问题,凭太子操控朝政,凭自己才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理由多得是,关键是有没有实力。”
李公公急得团团转:“那怎么办?杨将军,新皇还在等您回京呢!”
杨昭却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思了片刻。
他脑中快速分析着当前的局势。
燕王朱高煦手握重兵,又是皇子身份,确实有起兵的资本。如果他联合其他不满太子的势力,还真能搞出不小的动静。
但杨昭也不是没有优势。
首先,自己刚刚大胜归来,威望正盛。其次,太子确实是名正言顺的储君。最重要的是,杨昭手里有系统这个杀手锏。
“苏墨!”
杨昭突然开口。
苏墨快步走了进来:“属下在!”
“立刻给京城发信,告诉太子,燕王很可能会在近日起兵。让他做好准备。”
“是!”
朱棣担心地问:“杨将军,光是提醒够吗?燕王可是带着五万大军的。”
杨昭站起身来,走到窗边。
“朱王爷,您觉得燕王最大的依仗是什么?”
“五万大军?”
“错了。”
杨昭转过身来:“燕王最大的依仗,是朝中的那些墙头草。”
朱棣恍然大悟:“您的意思是,有些大臣会在关键时刻倒戈?”
“没错。”
杨昭走回座位:“皇帝刚死,新皇还没正式登基,朝中肯定人心浮动。这时候如果燕王起兵,打着清君侧遗诏有问题的旗号,必然会有人动摇。”
李公公急问:“那怎么办?”
杨昭突然笑了:“很简单,我们先他一步回京,稳住朝局。”
“可是燕王说三日后就有动作,我们来得及吗?”
“来得及。”
杨昭胸有成竹:“燕王虽然说三日后有动作,但起兵不是儿戏。他至少需要一到两天来整军布置,联络盟友。我们现在出发,完全来得及。”
朱棣点头:“杨将军考虑周全。不过有一点我不明白,您为什么这么确定太子能赢?”
杨昭看了朱棣一眼:“朱王爷,您觉得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
“军队?”
“不对。”
杨昭摇头:“最重要的是人心。太子虽然年轻,但他是合法继承人。只要朝局稳定,民心不乱,燕王就翻不起什么大浪。”
“更何况…”
杨昭顿了顿:“太子手里还有我们这张王牌。”
李公公激动起来:“对啊!杨将军刚刚大胜,威望正盛。有您支持,新皇的地位会更加稳固!”
杨昭却摇了摇头:“不是威望,是军事才能。”
“什么意思?”
杨昭走到沙盘前,指着上面的地形图:“燕王手里虽然有五万军队,但他的军事才能如何?他敢和我正面交锋吗?”
朱棣瞬间明白了:“您是说,燕王忌惮您的军事能力?”
“没错。”
杨昭转过身来:“我刚刚用五千人击败了十八万异族大军,这个战绩谁敢小瞧?燕王就算再狂妄,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
就在这时,王铁山急匆匆跑了进来。
“将军!有紧急军情!”
杨昭皱眉:“什么事?”
“燕王的军队在十里外扎营了,而且派人四处联络其他王爷的部下!”
杨昭心中一动。
燕王这是在联络盟友啊。
“还有呢?”
王铁山继续汇报:“根据斥候回报,宁王的军队也在向这边靠拢!”
朱棣脸色一变:“宁王也参与了?”
杨昭却冷静得很:“意料之中。燕王一个人起兵,胜算不大。但如果联合其他王爷,就不一样了。”
李公公急得直跺脚:“这可怎么办?如果几个王爷联手,新皇危险了!”
杨昭突然笑了:“李公公,您太小看我们的新皇了。”
“什么意思?”
杨昭走到地图前,指着京城的位置:“太子能在皇帝驾崩后立刻控制局面,说明他早有准备。这种人,会没有后手?”
朱棣若有所思:“您的意思是,太子早就防着各位王爷了?”
“当然。”
杨昭转过身来:“皇室内斗从来不是新鲜事。太子作为储君,不可能不防着自己的叔伯兄弟。”
就在这时,苏墨走了进来。
“将军,京城回信了!”
杨昭接过信件,快速扫了一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果然不出我所料。”
“什么意思?”朱棣急问。
杨昭将信递给朱棣:“您自己看。”
朱棣接过信,看了几眼,顿时瞪大了眼睛。
“这…太子竟然早就知道燕王要起兵?”
杨昭点头:“不仅如此,新皇还布置了反制措施。”
“什么措施?”
杨昭指着信上的内容:“第一,京城禁军已经完全控制在新皇手里。第二,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等重要大臣都已经表态支持新皇。第三…”
杨昭停顿了一下:“新皇给了我一个特殊任务。”
“什么任务?”
杨昭收起信件:“让我就地征兵,组建一支新军。”
朱棣愣了:“征兵?在这里?”
“没错。”
杨昭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燕王军营:“新皇很聪明,他知道光靠京城的力量还不够。需要有人在外面牵制这些起兵的王爷。”
李公公兴奋起来:“太好了!杨将军,您要组建多大规模的军队?”
杨昭想了想:“先征一万人。”
“一万?”
朱棣有些担心:“杨将军,一万人够对付燕王的五万大军吗?”
杨昭转过身来,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朱王爷,数量从来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更何况,我可不是要和燕王硬碰硬。”
说完,杨昭走到沙盘前,拿起一根小木棍,开始在沙盘上标记位置。
喜欢杨凌传之逆袭家主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杨凌传之逆袭家主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