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的日头毒得像要把大地烤裂,清溪村的土路上满是干硬的车辙,踩上去能硌得脚心发疼。村东头的玉米地更是蔫得没了生气,原本该齐腰高的茎秆垂着脑袋,叶子卷成了细细的筒状,风一吹连点声响都没有,只有土腥味随着热浪往人鼻子里钻。
段家院子里,柳玉梅正蹲在井边,一勺一勺往水桶里舀水——井绳放到底,也只能勉强浸到桶底,提上来的水混着泥沙,得澄半天才能用。她望着西斜的太阳叹口气,刚要起身,就见段筱棠挎着小竹篮跑进来,篮子里装着用灵泉水泡过的野菜团子,还冒着点温乎气。
“奶奶,先吃点垫垫,别中暑了。”筱棠把篮子递过去,小手帮奶奶捶着后背,“刚去村口看了,李奶奶家的菜园子全枯了,她蹲在田埂上抹眼泪呢。”
柳玉梅接过野菜团子,咬了一口,清甜的滋味里带着点灵泉水的润意,比普通野菜香多了。她嚼着东西,眉头却没松开:“这旱情再熬下去,别说玉米了,人喝水都成问题。村支书今早还在大喇叭里喊,说公社的救济粮在路上,但要等统一分配,可谁家能等得起?”
筱棠心里早有盘算。这些天她偷偷用空间灵泉水灌溉自家小菜园,不仅蔬菜长得水灵,连院子里那棵老槐树都比别家的绿。可全村旱成这样,单靠她家接济根本不够,得让大家一起动起来——既解了眼前的急,还能赚积分换救济粮,一举两得。
“奶奶,我有个主意。”筱棠凑到柳玉梅耳边,声音压得低低的,“咱们牵头组个‘互助抗旱队’,谁家有力气就去帮五保户、老弱户浇水,或者去村西的小河沟挖渠引水,一户记一分,最后用积分跟公社换救济粮,您看行不?”
柳玉梅眼睛一亮。这主意好啊!既帮了困难户,又能让壮劳力有事做,还能名正言顺地换救济粮,比各家各户闷头扛着强多了。她放下篮子就往村支书家走,筱棠则拉着六哥段明浩,先去了隔壁李奶奶家。
李奶奶家的菜园子确实惨,茄子秧枯得只剩杆,黄瓜架上连个小瓜纽都没有。老太太坐在门槛上,手里攥着个空瓢,见筱棠进来,眼圈又红了:“丫头,你说这日子咋这么难?我那重孙子还等着吃黄瓜呢……”
“李奶奶您别愁!”段明浩抢着开口,小胸脯挺得高高的,“我妹出主意了,组抗旱队帮您浇水,最后还能换救济粮,保准您重孙子有粮吃!”
筱棠蹲下来,帮李奶奶擦了擦眼泪,把互助抗旱的法子细细说了一遍。李奶奶听着听着,脸上的愁苦散了大半,颤巍巍地站起来:“好!好主意!我虽然老了,帮不上啥大忙,但我能给大家烧开水,也算一份力!”
消息像长了翅膀,没半天就传遍了清溪村。壮劳力们本就急得团团转,一听有正经事做,还能换救济粮,都涌到村支书家报名。村支书见大家积极性高,当即拍板:“就按玉梅婶说的办!筱棠这丫头机灵,抗旱队的账就归她记,明浩帮着跑腿!”
第二天一早,抗旱队就开工了。男人们扛着锄头去小河沟挖渠,女人们提着水桶帮五保户浇菜园,老人孩子则在家烧开水、送干粮。筱棠拿着个小本子,跟着六哥在村里转,谁家帮李奶奶浇了半亩菜,谁家帮王爷爷挖了三尺渠,她都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还在后面画个小对勾——那是她跟六哥约定的“合格记号”。
晌午的太阳最毒的时候,筱棠偷偷从空间里接了些灵泉水,混在凉开水里,装在大瓦罐里给大家送过去。男人们喝着水,只觉得比普通凉水甜,还解乏,都笑着说:“筱棠这水咋这么好喝?跟加了糖似的!”筱棠只说是“井水泡了薄荷”,大家也没多想,喝完又干劲十足地挖渠去了。
就这样忙了五天,村西的引水渠终于挖通了,清亮的河水顺着渠沟流进了玉米地,蔫了的茎秆慢慢舒展开,透出点绿意。五保户和老弱户的菜园子也活了过来,茄子重新挂了果,黄瓜藤上冒出了嫩黄的花。
这天下午,公社的救济粮终于运到了村口——二十袋沉甸甸的玉米面,装在粗布袋子里,透着股粮食的香气。村支书按照筱棠记的积分账,一户一户地分粮:帮着挖渠最多的张家分了两袋,帮五保户浇水的李家分了一袋半,连烧开水的李奶奶都分到了半袋。
段家因为牵头组织,还帮着记了五天账,分了两袋玉米面。柳玉梅抱着面袋子,笑得眼角都皱了:“这真是多亏了筱棠,不然咱们哪能分到这么多粮!”段建军也点头:“互助着来,日子才好过。你看村里现在,谁家有难处,大家都愿意搭把手,比以前热闹多了。”
筱棠站在一旁,看着村民们抱着粮食喜气洋洋地回家,心里也暖烘烘的。她摸了摸手腕上那道淡淡的末世疤痕,又想起空间里长势正好的小麦——有空间在,有家人在,还有村里这些互帮互助的乡亲,这六零年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喜欢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