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的驻马店,清晨的风还带着些凉意,村东头那片曾长满野草的荒地,如今已换了模样——细碎的土块被耙得均匀平整,田垄划得笔直,几袋印着“空间玉米种”的牛皮纸袋堆在田埂边,袋口敞开着,露出里面饱满的玉米种子,浅黄的种皮上泛着健康的光泽,比普通玉米种足足大了一圈。
老张和老李早早就扛着锄头来了,两人蹲在田埂上,手里捏着几粒玉米种,翻来覆去地看:“你说这空间玉米种,真能像番茄那样高产?”老李小声问,眼里带着期待又有些忐忑。老张把种子凑到鼻尖闻了闻,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儿,他咧嘴笑:“番茄苗咱都见识过了,这玉米种指定差不了!念衍小同志办事靠谱,咱跟着学就对了。”
话音刚落,远处就传来了汽车的动静——先是念衍开的越野车,后面跟着两辆黑色轿车,车身上印着“省生鲜集团”的字样。筱棠从越野车上下来,手里拿着一摞打印好的《收购协议》,陆衍则走到田埂边,弯腰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捻了捻:“土墒正好,今天播种最合适,再过几天入伏天热,土壤容易板结。”
“陆老、筱棠同志、念衍同志!”为首的黑色轿车里下来个穿浅灰色西装的男人,手里拎着个公文包,却特意换了双休闲鞋,裤脚也卷了些,显然是准备下田。他快步走过来,递上名片:“我是省生鲜集团的采购总监王磊,今天特意来考察咱们的空间番茄,顺便跟大家谈谈收购的事儿。”
念衍笑着接过名片,引着王磊往番茄田走:“王总,您跟我来,咱们的番茄已经开始挂果了,您看看这品质。”一行人穿过田埂,走进番茄田——青绿色的番茄挂在枝头,有的已经长到拳头大小,叶片浓密却不杂乱,每株番茄都搭着整齐的支架,看不到杂草的影子。王磊蹲下身,伸手轻轻碰了碰番茄果,又翻看了几片叶子,眼里满是惊讶:“这番茄果型真匀称,叶片也干净,没看到虫眼,比市面上的精品番茄品质还好。”
“王总,您再尝尝这个。”念衍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糖度仪,摘下一颗半熟的番茄(提前跟农户打过招呼,选了颗多余的果),切开后挤出汁液滴在仪器上,屏幕很快跳出数字:“糖度12.5,普通番茄一般在8-10之间,咱们这空间番茄不仅早熟,甜度还高,生吃都甜。”
王磊凑过去看了眼糖度仪,又尝了一小口番茄,眉头瞬间舒展开:“确实甜!口感也脆,咱们超市里的精品番茄卖12块钱一斤,您这番茄要是上市,卖15块一斤肯定有人买。”他转头对身后的助理说,“把咱们的采购价再提一提,不能让农户吃亏。”
陆衍在一旁听着,轻声道:“王总,我们的要求不高,只要比市场价高两成,保证农户有赚头就行。另外,我们希望能签订长期协议,明年咱们的空间玉米、大豆也会上市,到时候也能跟贵集团合作。”
“长期合作没问题!”王磊立刻答应,“就冲这番茄的品质,还有您二位的口碑,咱们不仅要签今年的协议,明年的意向书现在都能跟您签!”说着,他让助理拿出笔,当场在《收购协议》上填了采购价:“普通番茄市场价现在是8块一斤,咱们给10块,早熟的这批再额外加1块,按11块一斤收,怎么样?”
“11块!”旁边围观的农户们一下子炸开了锅,老张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俺种了一辈子番茄,从来没卖过这么高的价!这要是一亩地收五千斤,就能卖五万五,比种普通番茄多赚两万多!”老李也跟着点头,手里的锄头都攥紧了:“俺家两亩番茄,这下能给孙子攒够大学学费了!”
筱棠把《收购协议》分给农户们,耐心解释条款:“大家放心,协议里写得很清楚,收购商上门采摘,不用大家自己运,而且货款在采摘后三天内结清,不会拖欠。”农户们围在一起,有的识字的自己看,不识字的就让念衍念,没一会儿,老张就第一个签了字,按下红手印:“俺信你们,俺先签!”其他农户也跟着签字,田埂边的小桌上,很快摞起了一叠签好的协议。
签完协议,王磊又跟着去看那片荒地,正好赶上农技员小李在教农户拌种——他把空间黑土和普通土壤按1:10的比例混合,再加入少量改良肥,然后把玉米种子倒进去,轻轻翻动,让每粒种子都裹上一层土。“王总,您看,”念衍拿起一粒拌好的种子,“用空间黑土拌种,能提高发芽率,还能让幼苗的根系更发达,后续抗倒伏、抗干旱的能力都强。”
王磊蹲下身,看着小李拌种的动作,忍不住点头:“你们这技术做得真细,从种苗到种植,再到收购,全流程都考虑到了,农户跟着你们干,确实省心。”他转头对陆衍说,“明年玉米上市的时候,我还来,到时候咱们按最高市场价收!”
太阳升到头顶时,播种开始了——农户们分成几组,有的用点播器播种,有的负责盖土,念衍和小李在旁边指导行距:“玉米行距要留一米二,株距三十五厘米,这样通风好,光照足,能提高结实率。”陆衍则沿着田垄走,时不时停下来检查播种深度:“深度要在五厘米左右,太深了发芽慢,太浅了容易被鸟啄。”
筱棠没闲着,她拿着笔记本,记录下播种的时间、土壤湿度、种子用量,还拍了播种的视频,发给省城的科研中心:“王教授,驻马店示范田玉米已经开始播种,用的是空间黑土拌种,后续会定期反馈苗情。”
老张扛着点播器,走在田垄上,每走一步就按一下,种子精准地落在土里,他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以前种玉米,都是凭感觉撒种,现在有技术指导,心里踏实多了!”老李跟在后面盖土,手里的锄头挥得有力:“等秋天玉米熟了,咱们再请王总来,让他看看咱们的空间玉米有多好!”
夕阳西下时,三亩荒地的玉米终于播种完成,田垄间整齐的播种痕迹,像一条条充满希望的线,延伸向远方。农户们收拾好农具,坐在田埂上喝水,王磊也没着急走,跟着大家一起坐在田埂上,看着眼前的田地:“陆老,您说这玉米亩产能到多少?”
陆衍望着刚播下种的田地,眼神坚定:“去年在邢台试种,亩产到了一千二百斤,驻马店的土壤比邢台好,今年好好管理,亩产一千三百斤没问题。”
“一千三百斤!”老李眼睛一亮,“按王总说的市场价,一斤一块五,一亩地就能卖一千九百五,俺家两亩地就能卖三千九,加上番茄的收入,今年真是大丰收!”
念衍拿出手机,给大家看邢台玉米丰收的照片:“你们看,这是去年邢台的玉米,穗子比胳膊还粗,每穗能有五百粒以上。”农户们凑过来看,眼里满是向往。
夜色降临时,王磊的车离开了村子,农户们也各自回家,田埂上只剩下陆衍、筱棠和念衍。念衍看着播种好的玉米田,语气里满是期待:“爷爷,奶奶,等秋天,咱们就能看到番茄红、玉米黄的样子了。”
筱棠笑着点头,伸手拂去陆衍肩上的土:“是啊,从种苗到销路,咱们总算把路铺好了。”
陆衍望着远处村庄的灯火,又看了看眼前的田地,轻声说:“这路还没走完,等全国的农田都用上空间技术,农户们都能过上好日子,才算真的走完了。”
晚风拂过刚播种的田地,带着泥土的清香,仿佛已经能闻到秋天玉米成熟的甜香。第204章的故事,在播种的希望里落下帷幕,而驻马店的土地上,一场关于丰收的期待,才刚刚开始。
喜欢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