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把“青山村”三个字写在建议书边缘,笔尖压得有些重,墨迹在纸上洇开一小团。他盯着那三个字看了很久,没动,也没说话。林晓棠站在他旁边,手里还捏着那份新打印的入股表,纸角已经被她无意识的折了两道。
她把表轻轻放在桌角,转身去倒了杯热水,递过来。陈默接过,没喝,只是用掌心焐着杯壁。窗外的车声渐渐远了,那个带孩子的女人已经进了民宿,任务卡发到了手里。巡护队的灯还在田埂上晃,李二狗的身影一瘸一拐地移动着,像是不肯歇。
陈默低头翻开笔记本,从第一页开始翻。上面记满了字:哪天修了排水沟,谁家孩子考上了县中,王德发摔伤那天的医药费明细,李二狗第一次交巡护记录的时间。他一页页往后翻,最后停在最近几页——游客登记人数、任务卡完成率、入股名单。他抽出一张空白纸,开始抄录。
抄的不是数字,是名字。
“张桂花,入股一千元,备注:给孙子攒学费。”
“赵大山,五百元,说是要看到村子变样。”
“李二狗,六百元,钱是巡护队工资攒的。”
“林秀兰,五百元,林晓棠代签。”
他把每一条备注都抄下来,连笔迹都尽量模仿。抄完后,又翻开游客留言本。一页页看过去,有孩子歪歪扭扭写的“我捡了十七个塑料瓶”,有老人写的“三十年没见过这么热闹的村子”,还有一对夫妻写的:“任务卡让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干活,比旅游有意思。”
他把这些也抄了下来,一行一行,整整齐齐。最后,他把李二狗的巡护记录也翻出来,那上面记着每天捡多少袋垃圾,劝了多少游客别踩菜地,哪天帮老人搬了米。
他把这些全装进一个牛皮纸袋里,封好,写上“青山村故事包”六个字。
手机响了。
来电显示是“周涛”,大学室友,前公司同事,之后在省城做旅游策划。陈默盯着屏幕看了三秒,按下接听。
“默哥,你搞村建怎样了。”周涛声音爽快,“前两天有人提你,说青山村搞任务卡,还有积分换土产,挺新鲜。”
陈默愣了下:“谁提的?”
“一个做乡村文旅的朋友,姓方,方振东。他正找这类项目合作,问我认不认识你。我说当然认识,当年你可是咱们班最会讲方案的。”
陈默没接这话。他记得自己确实讲了几堂课, 但那都是替导师做的ppt,照本宣科。现在不一样,他手里没有ppt,只有这些纸。
“你要是有兴趣,我可以约他聊聊。”周涛说,“不过人家见项目多,你得把亮点说清楚。”
陈默握着手机,指节发白。他知道什么是“亮点”。洽谈会上的那个投资人说他“没故事”,现在故事就在这纸袋里。
“我不讲数据。”他说,“我讲人。”
周涛顿了顿:“行,那你准备怎么讲?”
“我明天发你个文件包。”陈默说,“你先看,看完在做决定要不要引荐。”
挂了电话,他把牛皮纸袋里的内容逐项扫描。做成电子文档。每一页都加了标题:“村民为什么愿意投钱”“游客为什么愿意再来”“一个混混成了巡护队长”。他把“任务卡”拍成照片,把入股表截图,把留言本一页页翻拍。最后,他把“青山村”三个字单独截出来,放在文档首页。
发完邮件,他合上电脑,抬头看见林晓棠还坐在对面,手里拿着笔,在本子上画什么。
“你在写什么?”他问。
“我在想。”她抬头,“如果外面的人真来了,咱们怎么保证村民还是主人。”
陈默没立刻答,他知道她在担心什么。上一个来谈合作的企业,开口就要控股,说 “你们没品牌,我们来包装”。结果谈崩了。
“我不是去求人施舍。”他说,“我是让人看看,咱们已经走出第一步,他们要是愿意走出第二步,就按咱们的规矩来。 ”
林晓棠点头,但眉头没松:“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他们有钱,有资源,一来就能带节奏。”
“那就让他们进来之前,先知道节奏是谁定的。”陈先生说,“下周开村民议事会,把所有合作可能都摆出来,让大伙儿一起定底线。”
林晓棠看着他, 忽然笑了下:“你以前可不是这样。在公司的时候,你习惯自己扛。”
“那时候扛的是业绩。”陈默说,“现在扛的是信任。林秀兰的名字能写在入股表上,是因为他信你,”这份信,不能断。”
林晓棠低头,把本子合上。她刚才画的是一张议事会的座位图,村民代表、村干部、未来可能的合作方,都被她用不同符号标了出来。她把图撕下来,夹进本子。
“你发邮件了。”她问。
“发了。”
“他会看吗?”
“不知道。”陈默说,“但这次,我不只是递账本。”
手机震动,周涛回信:“文件收到了,我转给方振东,他说材料有意思,愿意聊聊。”
下面还有一句:“他问,那个叫李二狗的巡护队长,能不能让他录段视频?说这种转变比什么宣传片都强。”
陈默把手机递给林晓棠。她看完,抬眼:“你打算让他录?”
“得问他愿不愿意。”陈默说,“这事不能替人做主。”
“也是。”林晓棠点头,“可要是他愿意,这视频说不定真能打动更多人。”
陈默没说话,起身走到窗边。远处,巡护队的灯光在亮着。李二狗的身影蹲在田埂边,像是在捡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手里提着一个鼓鼓的垃圾袋,一瘸一拐地往回收点走。
第二天傍晚,李二狗来交巡回记录,顺手把一叠塑料瓶塞进回收箱。陈默叫住他,把手机递过去。
“有人想请你录段视频。”他说, “讲讲你为啥干这个。”
李二狗瞪眼:“拍我,干啥?”
“有个做旅游的看了你的记录,觉得你这人真实,说你的故事比那些光鲜的宣传片有用。”
李二狗咧嘴笑了下,摇头:“我有啥好拍的,天天捡垃圾,村里人都笑我。”
“可你这在干。”
李二狗不笑了,低头抠手指:“以前我造过你的谣,贴过你的黑贴。现在我能干点正事,心里踏实。”
“那就把这份踏实说出来。”陈默说,“不用背稿,就讲你自己的话。”
李二狗犹豫半天,最后点头:“行。但别拍脸,我这脸……丢人。”
“拍背影也行。”陈默说,“或者只录声音。”
李二狗走了,陈默回到办公室。林晓棠正在翻村民议事会的议题清单。她抬头,“方振东什么时候来。”
“还没定。”陈默说,“周涛说先看视频,再决定要不要见面。”
“那咱们得准备。”林晓棠说,“议事会得提前开,把合作原则定下来。比如,收益怎么分,决策谁来做,外人能不能插手村务。”
“还得加一条。”陈默说,“所有合作项目,必须优先雇用本村村民。”
林晓棠记下,抬头:“你是不是已经想好了?”
“不是想好。”陈默说,“是不能再向以前那样,别人一来,就把咱们的路给改了。咱们的路,得自己走。”
林晓棠看着他,忽然说:“我妈昨天问我,为嗳气要用她的名字入股。”
“你怎么答的?”
“我说,因为你是对的,”她顿了顿:“ 她说,她信我,也信你。 ”
陈默没应声。他打开笔记本,翻到最新一页,写下三条原则:
一、合作不交主导权;
二、收益公开可查;
三、村民优先参与。
他合上本子,抬头看向窗外。李二狗正蹲在公告栏前,手里拿着笔,在一张纸上涂画。陈默走过去, 看见他画的是个狗头,戴着草帽,脖子上挂个哨子,下面写着“青山巡护队”。
“你画的。”陈默问。
“闲的。”李二狗头也不抬,“反正我叫青山狗,不如就当个标志。”
陈默盯着那画,忽然说:“青山村需要个名字。”
李二狗抬头:“啥?”
“咱们的项目,得有个名字。”陈默说,“不是‘农家乐乐’,不是‘生态园’,是青山村。”
李二狗咧嘴:“那你得起个响亮的。”
陈默没答,他回到办公室,翻开文档,在“青山村故事包”后面,加了一行新标题:
“青山村,一个由村民自己建的村庄。”
林晓棠走过来,看了一眼,轻声说:“这标题,够硬。”
陈默点头,把文档重新保存。
手机又震了一下。
是周涛发的消息。
“方振东看了视频,说要见面,时间你定。 ”
喜欢归乡崛起:我在青山村当首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归乡崛起:我在青山村当首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