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柱钉下最后一颗木楔,锤声在雨前的闷空气里显得格外沉实。他收起工具袋,拍了拍手上的灰,转身走远。陈默站在村史馆门口,手机还亮着省台编导的消息界面,屏幕反光映出他眉骨那道旧疤。林晓棠靠在门框边,野雏菊发卡歪了一侧,正把钢笔夹回耳后。
正在这时,头顶的灯闪了两下,熄了。
屋内瞬间暗下来,只有剪辑用的平板还亮着微弱的光。窗外雷声滚过,雨点砸在瓦片上,由疏变密,转眼就成了倾盆之势。檐下的排水管哗哗作响,水花溅进门槛。
陈默没动,盯着配电箱看了几秒,掏出手机打开照明。光束扫过墙面,停在电闸位置——总闸跳了。
“数据呢?”他问。
林晓棠已经拨了存储卡,塞进贴身衣袋,“刚备份完,卡在身上。”
她弯腰从墙角拖出工具箱,翻出两件雨衣和一副绝缘手套,递过去一件。陈默点头,套上雨衣,拉链卡在工装裤的泥痕处,他用力址了一下,没说话,推开门走进雨里。
风迎面撞来,雨斜着打在脸上。他低着头沿着电线杆往主路走,林晓棠紧跟在后,手机光照着地面坑洼的积水。两人踩过几处泥泞,脚底打滑,但没停。
村里的电路老,主线从村东变压器引出,绕过牛棚旧扯,再分三路进村。那一带地势低,往年下雨常泡水。陈默边走边用试电笔回测电杆底部,每次接触金属支架,都先用手背轻碰确认无漏电。
走到第三根杆子,试电笔没反应。他蹲下,用手电照向接线盒——塑料盖裂了半边,雨水顺着电线渗进去,接口处有烧灼痕迹。
“这儿。”他说。
林晓棠把灯往前移,光圈罩住湿漉漉的街头。她脱下外衣裹住工具包,防止螺丝刀进水。陈默摘下手套,从口袋摸出一卷防水胶带,仰面看了看电杆。
“我上去。”
“太滑了。”林晓棠说。
“下面没人接线。”他把胶带咬在嘴里,双手攀住铁扣,一脚蹬上横担。雨水顺着他袖口流进手臂,工装裤贴在腿上。爬到接线盒高度,他单手撑住杆身,另一只手拆开破损外壳,露出烧黑的铜丝。
林晓棠在下面托着工具包,仰头喊:“还有两米就是分线口,要是这里断了,整个西片都供不上。”
“知道。”陈默抹了把脸上的水,开始缠绕胶带。一层压一层,用力拉紧,确保密封。缠完一段,他用钳子夹紧接口,再裹第二层。手指冻得发僵,动作却稳。
底下突然传来动静。林晓棠猛地抬头,见不远处一根支线垂了下来,离地不到一米,正随风摆动。
“那边也松了!”
陈默扭头看了一眼,“别碰!等我下来。”
他迅速完成最后固定,翻身落地,脚下一滑,膝盖磕在石块上。他没管,抓起钳子冲过去。那根线是通往卫生室的备用线路,不能断。
两人合力把垂线拉起,挂回横担。陈默重新固定卡扣,林晓棠用胶带封住裸露部分。做完这些,他退回配电箱位置,伸手拉闸。
灯没亮。
他又试了一次,还是没反应。
“可能里面还有点短路。”林晓棠说。
“或者变压器那边出了问题。 ”陈默掏出手机,信号只剩一格。他拨通供电局值班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
“全县多处停电,抢修队全出去了,今晚顾不上青山村。”对方说话断断续续,“你们有备用电源吗?”
“没有。”陈默挂了电话。
林晓棠站在原地,雨水顺着他的马尾滴落。她忽然开口,“我们得有自己的电。”
陈默回头。
“不是临时修一下就行。”她说,“这次是文创设备,下次可能是卫生室的药冰箱,再下次,老人吸氧机怎么办?”
陈默没答,低头看着手中湿透的笔记本。他翻开一页,找到之前记下的基础设施问题清单,纸上的字晕开了一些,但他还记得自己写过什么。
“发电机。”他说,“小型的,柴油的。”
“功率不用太大,够带关键设备就行。”林晓棠掏出手机,打开搜索页面,“市面上有便携式机组,噪音小,油耗低,一台三万左右。”
陈默听着,翻开新的一页,在标题写下“备用电源计划”几个字,笔尖划过纸面,留下清晰的痕迹。
“先列过需求清单。”他说,“哪些地方必须保电,优先级排出来。”
“村史馆、卫生室、应急广播、水泵房。”林晓棠一条条报出来,“还有村委会的监控系统。”
陈默记下,又补充:“民宿施工区也要考虑,以后做夜间照明和材料保管。”
“资金呢?”林晓棠问。
“不急着买。”陈默合上本子,“先做个方案,明天提给村委会讨论。让大家知道这不是发钱,是防损失。”
林晓棠点头,目光落在平板屏幕上。数据完整,备份成功。他松了口气,手指滑动,点开刚才录下的王德发讲话片段。
画面里,老人握着泛黄的合同,声音低沉却有力。
陈默看着,忽然说,“这些东西,不能因为一场雨就没了。”
“所以得有后备。”林晓棠把手机收好,“不只是发电机,还有流程。比如断电后谁负责巡查,谁守设备,谁联系外界。”
“你写个预案。”陈默说,“我和赵铁柱协调人手。”
他们走回村史馆,推开门。屋里灯亮着,监控指示灯闪烁红光,系统已重启。陈默脱下雨衣挂在门后,水珠顺着衣角滴在地上。
林晓棠坐在平板前,开始整理今日记录。她新建一个文档,标题打下“电力应急响应机制(草案)”。
外面雨势未减,风拍打着窗户。陈默站在桌边,再次翻开笔记本,在“备用电源计划”下面画了一条横线,接着写下:
1.设备选型:便携柴油发电机,5—8千瓦
2.安装位置:村委会仓库旁独立棚屋
3.使用范围:应急用电优先级清单
4.管理负责人:待定。
他停下笔,回头看林晓棠。她正专注打字,发卡不知何时掉了,头发散了一缕在额前 。听见动静,她抬眼看来。
“你觉得能行吗?”她问。
“得试试。”他说,“以前在城里,停电最多耽误会议。在这里,停一次电,可能就断了一段记忆。”
林晓棠手指停在键盘上。
“所以不能靠运气。”陈默合上本子,放在桌上,“得有人管,有制度,有准备。”
她点点头,重新低头输入。屏幕光映在她脸上,眼神凊亮。
陈默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雨水被风吹进来,打在手背上。远处几户人家还黑着,只有村口小卖部亮着一点昏黄的光,是唯一还在供电的地方。
他关上窗,转身拿起工具箱,把用过的胶带和钳子放回去。动作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林晓棠保存了文档,抬头说:“我明天一早就去找王会计, 核一下去年的公共收出,看能不能腾出一笔应急资金。”
“我去趟卫生室。”陈默说,“问问李医生他们平时最怕断什么设备。”
“还有。”林晓棠补充:“得培训几个人会操作发电机,不能只靠你一个人撑着。”
陈默嗯了一声,从墙上取下自己的牛仔外套,抖了抖上面的水汽。衣服还没干透,穿上去有点沉。
“雨一时停不了。”他说。
“那就趁着这时候,把该想的想清楚。”
他走到门边,手搭上门把,顿了一下。“咱们村的事,总得有人往前推一步。”
林晓棠看着他,没说话,只是轻轻点头。
陈默拉开门,风雨立刻灌进来。他迈步出去,身影消失在雨幕中。
林晓棠起身关好门窗,最后检查了一遍设备运行状态。她把笔记本电脑合上,放进背包,站起身准备离开。
她起身去拿挂在椅背上的白大褂,发现口袋里的种子样本受潮了些。她掏出来,摊在桌上晾着。
然后她看见陈默刚才坐的位置,笔记本还留在桌角。她走过去,想给他收起来。
翻开的那页写着:“有些东西不会消失,只要还有人记得。”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一会儿,抬手轻轻抚平被雨水浸皱的纸边。
屋外,一道闪电劈过天际,照亮了整个村史馆的屋顶 。紧接着,雷声轰然落下。
屋里灯闪了一下,又稳住了。
喜欢归乡崛起:我在青山村当首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归乡崛起:我在青山村当首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